監察院之歷史意義

仉桂美


就權力分立制衡言,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體系外之監督強過體系內之監督。人事體系內之考乙,連3%均有其困難度,故文武百官外部監督的監察院自有其相當的重要性。古代魏征言諫之官,干冒大不韙,也要恭忠體國,後為弊絕風清之計,發展出御史大夫可取而代之宰相,足證古人之智慧並不亞於今人。

國父之五權分立,權能區分之說,於其逝後,經軍政、訓政、憲政,監察權之角色歷經轉變。但早期的陶百川先生之高風亮節、懲治貪瀆、體察大是大非的精神,已樹下良好之典範,1971年,在國會全面改選的輿論聲中,其率先主動辭去監察委員的職位,然直至1992年才經由釋憲、修憲完成中央全面改選。

雖然監察權與立法權脫勾,無法經由審查刪減預算以為監察權之嚇阻不法的後盾,且北歐之監察長制我亦闕如,但經由調查報告以落實事實真相,進而輔以彈劾、糾舉、糾正等權,對政府官員針砭或對政策使其知所戒懼,此亦為我所獨有之制度。基本上,綜合了我古代之御史制度少數人行使權限以免消息走漏特權介入和西方議會具相當之民意代表性,我須經立法院同意,成就了監察院獨有的歷史特色。

王建煊院長1992年在財政部長任內曾獲選為亞洲最佳財政部長,1995年立法院第五會期獲評為問政表現第一名立委。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遲遲無法推出候選人之情況下,因泛藍選民之支持,宣佈參選,未幾,時在政大任教之馬英九先生宣佈參選,王為免泛藍選票分裂,選前呼籲棄王保馬,故王僅得44,452票,占約3%,馬勝出。三年後,2001年台北縣長的選舉中,國民黨遲遲無法推出候選人,在最後關鍵時刻,推出王代表泛藍參選,王在欠資源、欠錢、欠人力的情況下,僅兩個月衝刺,拿下820,808票,雖佔總票數48.16%,但因事起倉促,最後仍敗於民進黨的蘇貞昌。

以王從政無論部長、立委均表現出色,選舉之選後補助款也均捐出用於公益,以民意為依歸,以泛藍團結整合為考量,不計個人毀譽,如此性情中人,正具監察之公正、清風亮節的本色。1993年也曾獲傑出說話魅力獎,雖其不善用政治人物的官話術語,不參加奢華餐會,嚴以律己,但瞭解其真性情即可見之幽默、灑脫、剛正的人格特質。

民主政治,有其基本真諦,分權制衡、言論自由、人我分際之尊重,政策之良性建言人人可為,然若涉人身攻擊則大可不必。畢竟,民主政治建構在具相當程度理性之選民上,言諫之音唯盛世方可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