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6 日,美國舉行總統大選,歐巴馬贏得連任,在美國外交處於困境,經濟不見起色中隨即往訪緬甸、泰國,引來媒體熱議。歐巴馬人訪緬、泰,目光實際落在柬埔寨的「東亞峰會」,成了第一個參加這峰會的美國總統,目標當然在中國,其目的有二:一、打不倒,就入夥;二、在21世紀超級貿易集團與超級貿易集團之均衡遊戲,美國不缺席。見本期熊玠教授與趙國材教授大作。熊教授並指出,美國壓不住遏制中國興起之直覺與本能,中共能在與美鬥爭中有合作就難能可貴了。
緊接美國大選之後,全球聚焦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代表大會,重點多集中在新選出的中央集體領導。本期楊開煌教授大作提出其對這次中共高層人事更迭的分析,並指出十八大的政治報告中,可以清楚看到中共現階段想作、能作與作得到的,對大陸社會而言是一份可以聽其言觀其行,等等看的報告。
十八大的政治報告少不了台灣議題,其中突出的是提出探討「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針對中共這一招,台灣在朝的迴避,在野的以不變應萬變,見本期張麟徵教授大作的評論。
兩岸簽署和平協議與「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都是「說易行難」,本期社論介紹前日本外務省國際情報局負責人孫崎享新書《戰後歷史的真相》,其中揭露美國對日本領導人的掌控,幾乎和美國對台灣、南韓及一些第三世界的友邦的掌控若合符節,但對馬英九,我們仍期待他有「瞄準時機成熟的出擊」。◆
社論
國際政治
中共十八大
釣魚台問題
兩岸關係
台灣事情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