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訪美與加入TPP均為對付中國

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現在的日本比之前更緊密的投向美國了。2月下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美國,與歐巴馬總統會談,由於當時兩岸與日本的釣魚台對立正熾,兩岸媒體都將焦點集中在安倍就釣魚台的說話和舉措。而安倍的確也利用在「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等的場合頻頻宣揚日本的立場,美方只是「聽」,沒有接腔,當時兩岸的媒體對此多有評論。然而,實際上,安倍華府之行,除了釣魚台遭美國淡定之外,還做了許多跟美國靠攏、合作的活動,兩岸僅留意到安倍、歐巴馬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協商的共識,這當然牽引出事後日本很大的政策轉向,但日本其他的策畫,重要性亦不容小覷。

以尖端磁浮技術為美建高鐵

其一、日本向美國提鋪建高鐵合作計畫,日本實用化階段的「超電導磁浮列車」由JR東海供應給美國,建華盛頓至巴爾的摩64公里的高鐵。日本盤算如能取得建這條超電導磁浮列車的權利,則出口新幹線等高鐵、核能電廠等基礎建設的生意,就很有希望再度活絡。日方覺得,是否能向美國出口這超電導磁浮列車尖端技術是美日強化同盟的象徵之一。

日本向來視「超電導磁浮列車」為寶貝的尖端技術,過去他國想要也不肯出口,這次則主動向美國提案,表示願提供技術,拉攏美國的企圖,可見一斑。3月4日,JR東海會長葛西敬之接受《讀賣新聞》採訪時透露,預定技術支援給美國的「超電導磁浮列車」,目前計畫中的華盛頓至巴爾的摩64公里,很可能再從巴爾的摩延長370公里到紐約,甚至以後伸展到波士頓。因為華盛頓至巴爾的摩區間太短,發揮不出高速的性能;20分鐘之內就可運行抵達,加速、減速需要一定的時間,則跑最高時速500公里的時間極短。華盛頓至紐約穿越的是美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帶,猶如東京到名古屋,兩大城市用時速500公里的磁浮列車連結(超高速),時間可節省1個小時,媲美飛機。

要求可進口頁岩氣

JR東海不直接經營,事業主體在美方,JR東海提供實際操作、檢修維護、訓練人員等的技術支援。這是出口高鐵賺錢與美日同盟掛鉤。

其二、安倍當面向歐巴馬要求,美國廉價的頁岩天然氣出口給日本能解禁。也向美方傳達,會修改民主黨「2030年代核能電廠零運作」的政策,且提議核能、再生能源美日加強合作。

日本進口的液態天然瓦斯價格比美國產頁岩天然氣的價格大約貴五倍。加之,部分核能電廠關閉,火力發電廠所需燃料益形迫切,供應源對象,看到此弱點,也會提高單價,並耗費運輸成本。美國如能供應日本廉價的頁岩天然氣,對能源負擔頗重的日本是好消息。分散供應源,有利於日本跟中東、俄國等產天然氣國家議價。日本和美國並沒有簽自由貿易協定(FTA),要進口美國的頁岩天然氣須先獲得美國政府的核准。日本政府評估,美國政府3月會解禁,其經濟產業相茂木敏充也公開表示「(日本)資源供應源必須多元化。需構想從頁岩天然氣價格便宜的北美進口」。不過,美方持謹慎的聲音不小。因為,一旦大量出口,美國國內的供需平衡就會失衡,造成價格飆升,另外,支持歐巴馬的環保團體亦認為,挖掘天然氣的化學物質會污染地下水。現在,向美國能源部申請出口的共有16個案子,要獲得核准,大概是4月以後。日本有3組民營企業推3個進口案。

擦拭右翼標籤、封口歷史

另外,3月上旬,日本三菱商事結合中國石油天然瓦斯、荷蘭皇家殼牌、韓國瓦斯公司的共同事業取得加拿大政府的批准,日本可從加拿大進口頁岩天然氣。

其三、安倍這趟訪美其中一項細膩、精心設計的「隱形工作」是,抹掉部分美國媒體貼在安倍身上的「鷹派」、「右翼」標籤。這其實是一種表演,一位自民黨議員明講「與其說是向中國發訊息,倒不如說是美國媒體對策」。

美國媒體記得日本是二次大戰時的敵國,不少還較同情被日本侵略的中國,關於釣魚台問題,指稱「是先搞國有化的日本不好」,使得日方的主張並未擴散。於是,日方徹底摸清楚美國的「氣氛」,瞭解美國想繼續跟中國發展貿易,中日對立將會變成阻礙因素,遂不希望東亞緊張。日本深知,這樣子,如讓美方看到日本老是在抨擊中國,會覺得日方才是壞蛋。因此,安倍訪美期間,除了釣魚台問題,都掌握機會「說好話」。跟歐巴馬會談時說「和中國的關係是日本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即使有個別的對立,但從戰略互惠關係的觀點來看,希望建構雙贏的關係」。……屢屢表演擬緩和與中國緊張關係的意願。弄得連日本認為自由派、較「偏中國」的國務卿凱瑞稱讚:「對日本自制,努力於不發展成重大衝突表示敬意」--是日本先將釣魚台「國有化」而挑起對立的,怎麼會配得上「自製」、「努力於不發展成重大衝突」這些話呢?可見安倍一行的「表演作態」頗為奏效。

日方也極力避開歷史問題,鑒於安倍曾經對身邊的人透露,他想修改有一點對過去戰爭道歉的「村山談話」和承認強擄慰安婦的「河野談話」,且認為「戰勝國」片面審判不公平等等,美方對他這種「歷史修正主義」的企圖反感,並密切注意。安倍很清楚,所以這次絕口不提歷史問題。

急轉彎投向TPP

當然,安倍最得意的是拿到了開啟參與TPP大門的鑰匙。去之前,日本國內就是否參加TPP分贊成與反對兩派,安倍政府上台後就露出想加入談判意圖,卻又怕今年7月參議院大選的農民票,導致進退兩難。而一旦安倍、歐巴馬在聯合聲明裡達成「不以所有項目都撤銷關稅為前提」的共識,便研判可在TPP上一搏,返日後,在安倍的推動下,日本政府快速轉彎,不到一個月就宣佈要加入TPP談判。

嗅到風向巨變,3月1日日本「全國農業協同組合中央會(即農業合作公會)」會長萬歲章曾分別拜會安倍首相、自民黨幹事長石破茂、公明黨代表山口那津男,遞交陳情書,強調「反對TPP,那會毀掉農業」,要求稻米、小麥、牛肉、乳製品、甜味資源作物等放入撤銷關稅的例外處理,「不能例外,就不可以參加」。安倍回應「會不違反政權公約那樣的處理,充分根據陳情書做判斷」。參議院比例代表選舉,自民黨有數位候選人都需靠農業團體強烈支持才能當選,有數區農業票比重高。去年12月的眾議院選舉,自民黨不少反對TPP的候選人就是靠農民票推上去的。當天有反對TPP團體組成的「思考TPP國民會議」集會,在野黨共10位國會議員參加,自民黨、公明黨沒有人出席。

農產品有五個「神聖核心項目」

3月4日起,為期10天的TPP新一回合談判在新加坡舉行,有不少談判進展困難,各國欲確保不撤銷關稅的「例外項目」,都不願讓步,譬如:美國對澳洲,就要求砂糖列為撤銷關稅的例外;而澳洲則反對美國要求的投資者保護框架。紐西蘭總理對開放乳製品市場消極的加拿大,丟出牽制的一招「北美不同意撤銷農產品的關稅,就不簽署TPP」。既然安倍、歐巴馬確認「所有項目撤銷關稅」並非原則,各國都會確保對自己的「禁臠」,全力談判。日本看到這種情形,自然更躍躍欲試。

目前美國、澳洲、加拿大、新加坡、越南等11個國家,正在就關稅、服務、智慧財產等29個領域進行談判,展開圈內最大膽的撤銷關稅、修改國內產業保護政策。10月印尼召開亞太經合會(APEC)時,大概是各國達成協議的關鍵時刻。

安倍決定參與TPP談判能否給日本經濟帶來好處?據韓國媒體報導,去年外國對韓國的直接投資金額較前年增加約19%。TPP單是現在談判的11國,經濟規模(約世界的三成多)就是美韓FTA遠不能比的,加上日本則更大(約四成)。日本的FTA進程落後韓國,日本想用TPP超前。安倍使日本經濟「復活」的策略有三支箭:一、推動大膽的金融、貨幣寬鬆政策,二、機動、靈活的財政政策(國會批准高達13兆日圓的補充財政預算),三、促進民間投資的成長戰略,加入TPP正是「促進民間投資的成長戰略」發射台。

3月14日自民黨TPP對策會議(100人出席)決議,稻米、小麥、牛‧豬肉、乳製品、甜味資源作物的農產品是五個「神聖核心項目」,必須守住「例外處理」,並要求維持全民保險制度。該會明確記載,要優先保住「神聖核心項目」,如判斷無法保住,不惜退出。

建構美日為主軸的貿易圈

3月15日安倍宣佈加入TPP協商,他在記者會上說,「TPP不光是對日本的經濟效果,日本和同盟國美國一起建立新的經濟圈,而且加入共同有自由民主主義、基本人權、法律統治作基本價值的國家」、「有益於安全保障、亞太地區的安定」、「參加TPP談判是國家百年之計。錯過現在,日本就沒機會制定世界規則」、「運用談判能力,守護應該守護的,被攻擊的攻擊回去。追求國家利益最好之道」、「不是困窘,毋寧說是個大機會」……。即建構以美日為主軸的自由貿易圈,有強化美日同盟的效果,日本投向TPP,就是投入作美國的卵翼,對抗中國大陸在亞洲的經濟優勢。總括安倍說明的重點:1.守護主權,依據國家利益,目標最好的辦法,作為經濟大國,領導訂立新規則;2.和盟國美國建構新經濟圈,亦有利於國防安全;3.即使撤銷所有關稅,對日本整體經濟還是有正面效果;4.會照顧到稻米等應慎重處理的項目,保護農村文化、全民保險制度。安倍同時任命經濟再生相甘利明為TPP相,由甘利當政府的總司令,全力制訂反映國家利益的貿易、投資規則。

日本起步已晚,TPP的11國談判已決定部分,日本只能接受,因此更得發揮談判能力。

參與TPP,製造業受惠最大,可「促進國內投資,擴大、維持僱用」,日本現在繳給11個國家的關稅約有4,700億日圓,撤銷這些關稅,日本出口會更多、更順暢。然而,談判最大焦點在農業,此前日本跟13個國家、地區締結了EPA,9,000種貿易品目中,在關稅分類上以稻米、小麥等農產品為主,一成以上約940個品目未曾撤銷過關稅,這次還能閃躲?日本政府試算,參與TPP的經濟效果,農林水產業的生產額減少約2.9兆日圓,但擴大消費、增加出口,整體GDP實質可推高3.2兆日圓。

有政治考量也為了打經濟戰

安倍政府盤算由世界經濟規模第三的日本和規模第一的美國做TPP基礎。可是在亞洲,世界經濟規模第二的中國則希望先成立由中日韓與東南亞國協(ASEAN)加上澳洲、紐西蘭、印度等16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 ),以作為建構亞太地區自由貿易協定(FTAAP)的礎石。就經濟規模來說,TPP占世界經濟規模的38%,RCEP為28%,TPP較具優勢,但日本政府也試算過,如果從推升GDP來說,RCEP為1.1%,勝過TPP的0.66%。那麼,安倍為何執意迅速轉彎要參與TPP呢?一位政府產業競爭力會議裡的經營者成員替安倍答辯「一看尖閣(釣魚台)問題就明白了。跟美國組合,可引進有利於日本國家利益的規則」。換言之,政治考量大於經濟考量。

至於日本產業界,則是期待能在TPP確立一些不需要顧慮中國的規則,其意在打擊仿冒品,日本產業界習慣性的認定大陸是仿冒品生產地,因此,想藉由TPP在亞洲樹立智慧財產的規則,迫使中國遵守。換句話說,訂立投資、保護智慧財產權規則,是為牽制圈外的中國,制定所謂「高透明性的公平制度」,猶如將TPP當成跟中國打經濟戰的工具!其實,日本最擅長搞「不成文」規定或約束外國商品。

日本認為,美國的目標是「包圍中國」,日本參加,對美日關係有「戰略價值」。不過,美國國會也有議員擔心、戒慎,例如汽車業,日本加入TPP,進口車增加,會減少美國的生產和僱用,打擊到汽車業。美國可能會要求,汽車進口撤銷關稅得要有適當的緩衝期。

目標總是不脫聯美制中

2月26日有消息指出,美日達成協議,要在京都府京丹後市的航空自衛隊經岬基地設置第二座偵測、追蹤彈道飛彈的美軍早期預警-band雷達(2006年已在青森縣內航空自衛隊車力基地建了第一座),美日有軍事同盟60多年,日本亟思TPP當成美日經濟同盟的指標。

日本最近和歐盟(EU)準備開始談判「經濟夥伴協定(EPA)」,跟中日韓的自由貿易(FTA)談判3月26-28日在首爾舉行,TPP也急著追趕。3月18日安倍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強調參與TPP的「意義」﹕「不是靠力量控制,而是以法律建立秩序的夥伴是同盟國美國」。前一句雖沒點名,但安倍暗指的又是中國,後一句他忘了美國揮軍阿富汗、伊拉克、尼加拉瓜、越戰、韓戰、在廣島投原子彈……,睜眼說瞎話,給美國戴高帽,表明安倍要和美國加深政經關係,對付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