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如何直面中美關係

張麟徵
(台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


最近中美關係呈現螺旋式盤跌現象。從美國默許日本國有化釣魚島,支持安倍背棄日本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反對大陸設立東海識別區;支持菲律賓與越南掠奪南海島礁,攻擊九段線的合法性,主張以多邊方式進行南海對話,凍結南海現狀;美國軍方對大陸施加許多不實的言詞攻擊;司法部門以網路竊密罪起訴五名大陸軍官;貿易部門對大陸產品實施密集的「雙反」調查和制裁,以及今年解放軍總長訪美期間和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兩軍高層極不愉快的對話等情勢看來,在在顯示雙邊關係日趨惡化。

一、中美第六輪戰略與經濟對話改善了雙方關係嗎

大家曾期待7月9、10兩日中美在北京舉行的第六輪戰略與經濟對話,可以緩和兩國緊張關係,但結果顯非如此。會後雙方雖然達成了超過200多項的成果,其中約116項屬於政治與戰略性質,議題廣及反恐、漁業、海關、能源、國際安全、核不擴散、氣候變化、區域性危機、深化中美軍事交流與合作等領域,但在關鍵性的東海南海局勢、網路駭客等問題上卻全無交集。

相反的,會議期間美國務卿凱瑞提出了延緩南海爭端的正式提案,呼籲中國暫停在南海爭議地區的填海、設防、鑽油等活動。7月1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決議,指責中國在南海的行為具有「威脅性」,旨在改變現狀。北京會議之後,國務院助理國務卿邁克‧富克斯更提出「南海三不建議」:要求各方不再奪取島礁,設立前哨站;不改變南海的地形地貌;不採取針對他國的單邊行動。富克斯雖然聲稱美國在南海主權爭端中保持中立,但卻對中國尖銳指責。中美雙方在東海南海的立場差異更加擴大。

會中為了緩和關係,雙方達成共識,今年11月,趁APEC會議之便,安排習近平與歐巴馬舉行高峰會。雙方並在經貿議題上努力彌補,達成有關開放貿易、促進投資、金融穩定與改革等總計90餘項合作共識,其中最大的進展是,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在負面表列清單與市場准入制度上有所突破。但是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雙方仍無共識。

此輪對話結果,並不令人興奮,中美雙方都認為此輪對話的重點,本來就不在達成任何實質的協議,而是在透過坦率的溝通,嘗試化解或縮小雙方的分歧,特別是在亞太領土爭端及網路駭客上的分歧,消除中方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政策的疑慮。不過就算是這麼一個謙卑的期待,好像也未實現。唯一的成就就是雙方都知道對方立場不易妥協,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各自盤算,如何捍衛自身立場,並努力控管分歧。

當然,退一步想,此輪對話的舉行,至少表示中美關係斗而未破。雙方在諸多問題立場如此南轅北轍之下,還能對話,保持溝通管道暢通,經貿往來,甚至還有軍事方面的交流(如中方受邀參加環太平洋軍演等),顯示中美關係應該還有彌補的空間。

二、習近平如何直面美國的挑戰

中國瞭解其崛起需要一個和平的外在環境,需要化解美國對其崛起之疑慮,所以一貫對美國採取低調溝通政策。去年6月,習近平在陽光莊園峰會中就向歐巴馬表示,希望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又說,「太平洋夠大,足以容納中美兩國。」此番在北京對話中不僅舊話重提,還強調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組雙邊關係,中美對抗將成為世界性災難。習近平認為中美雙方今後重點工作有三:就是加強溝通交流、促進合作、減少麻煩。

美國對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始終沒有積極的回應。事實上從2009年底,希拉蕊推出「巧實力」、「重返亞太」等反華的政策之後,中美關係摩擦不斷。連任之後的歐巴馬不僅繼續沿用此一政策,且更加躁進。所以北京會談中凱瑞對習近平再提《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回應只冷冷地說:新型大國關係,不能只聽言,更要觀行。

在中美交往細節上,北京也捨棄身段,對美國禮遇有加。譬如六輪戰略與經濟對話,三輪在北京舉行時,中國國家主席一定親臨致詞,顯示對中美關係的重視。而歐巴馬在華府舉行的三輪對話中只出席了一次,其他兩次都由副總統拜登出席,態度十分托大。再如陽光莊園之會,米歇爾以十分牽強的理由拒絕與彭麗媛會面,對講面子的中國人來說,都頗難接受,但中國都假裝沒事。

中美亞太角力的主戰場在東海及南海。北京雖然對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國立場堅定,但當美國力挺安倍,強勢插手南海爭端時,為顧及中美雙邊關係的和諧,一直隱忍不發。北京戰略示弱最突出的例子,莫過於7月中旬習近平在拉美訪問時,14日與歐巴馬通過電話後,15日即宣佈將引起中越衝突的981號鑽油平台,立即撤離爭端區域,拖往海南島,比預定結束作業時間提前了一個月。此一決策在大陸引起民意嘩然,認為是迫於美國壓力而採取。雖然北京外交部聲稱提早撤離乃因作業已提前完成,並無外力介入,但其誰能信?

北京在海域主權爭端上似乎犯了戰術錯誤,同時開闢了東海與南海兩個外交戰場。此舉不僅給對手提供聯合作戰的機會,使自己陷入難以兼顧的困境,也讓美國有了合縱連橫的空間,坐收漁利。如果按輕重,先日本,後南海,將不致如此受窘。事後修正,頗有損北京氣勢。雖然撤離鑽油平台981號之舉不表示北京將在南海主權議題上讓步,也不表示鑽油平台不再回來,但留給國內外的觀感顯然不佳。

不過,以凱瑞聽言觀行同樣的標準來檢驗美國,如果美國口頭一再重申無意遏制中國崛起,所作所為卻恰好背道而馳,中國也應深思,一味地示軟,怕只能換來美國更多的軟土深掘。中國對美政策需要硬的一手。

三、全球佈局的迂迴示強

有鑒於此,在中美雙邊關係上,北京選擇放棄與美國直面對撞;但在全球層面上,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時,則選擇以自身利益為主,排出美國介入或干擾的可能。此一「去美國化」的全球佈局迂迴戰略,使美國難以找到有效牽制或對抗的利基,使國際權力架構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形成中美分庭抗禮的態勢。

分析起來,習近平所採策略大約如下。

1、強化與周邊友好國家之關係。面對美、日、越、菲等國的敵對,及彼等離間中國與印度關係之企圖,中國必須拉攏亞洲大陸鄰國,如俄國、中亞各國。藉由上合組織、亞信峰會等平台,中國加強了與上述國家之關係,突出了亞洲事務由亞洲人管理的訴求,排除了美國的插手。7月巴西金磚峰會時,習近平又大力爭取印度總理莫迪,承諾9月將訪問印度,並且邀請莫迪11月參加APEC峰會。在爭取印度這一賽程上,搶先美國出手。

2、強化與俄羅斯的雙邊關係。鑒於美國在歐洲不斷擠壓俄羅斯(北約及歐盟不斷東擴,挖俄羅斯牆角),在亞洲則不斷收緊對中國大陸的包圍圈,面對同樣的處境,中俄只有聯手才能牽制美國,所以雙方加強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強化中俄關係,在經濟與戰略上對兩國都有利。過去一年來,習近平與普京會晤了八次,頻率之高正說明了雙方關係之密切。

3、鬆動美國的同盟關係。美國與其同盟國,無論是歐盟各國或東亞的美韓同盟,都有矛盾。美國與歐盟領頭的德國,對北非、中東或俄羅斯的政策,不盡同調。斯諾登爆料美國監聽盟友,最近又爆發德國雙面諜事件,美國CIA駐柏林情報主管遭德國驅逐等,都印證了美歐關係逆轉。因此今年4月習近平訪歐,趁機加強和歐洲的經貿聯繫,爭取歐洲政治中立。德國總理梅克爾7月初的北京之行,顯示中德兩國關係強化。至於韓國,由於不能苟同美國支持日本軍國主義作為,又因中韓兩國都對日本否認歷史及軍國主義復甦行徑不滿,使中韓關係得以拉近。再加上經濟利益的考量,韓國逐漸向中國傾斜。7月初習近平訪韓,和樸槿惠達成年底敲定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的共識。

4、強化並提升金磚五國關係。金磚五國的合作前景,外界一直不看好,認為這只是高盛公司前任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的一個研究主張而已。可是六年來,金磚五國越走越近,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今年7月14、15日在巴西福塔萊薩市舉行的第六屆峰會上,五國元首正式宣稱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以各國平均出資為原則,目標1,000億美元,初期為500億美元。此銀行將對聯合國所有成員國開放,但金磚國家所佔資金份額不得低於55%。銀行的所有決議將由多數決通過,即需獲得五個國家中的四票,或者獲得三分之二票數的支持。另外成立「金磚國家應急基金」,資金也是1,000億美元,用於金磚國家成員應對金融突發事件之所需,其中中國提供410億美元,俄羅斯、巴西和印度各出180億美元,南非提供50億美元。此一發展明顯系針對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等組織長期受美歐日等國把持,新興大國在國際金融體系的發言權受到大幅壓制之不滿而來。而此一發展終將衝擊到西方控制之現有國際金融體系之獨霸地位。

5、全球佈局。習近平上台以來,已經走訪亞洲、非洲、拉美、歐洲等國,並出席許多國際會議。無論是從大國格局、資源確保、經貿關係、戰略需求、抗衡美國任何一角度來看,中國都必要廣結善緣。在棘手的國際問題上,無論是朝核、伊核、敘利亞、伊拉克等國的情勢,乃至於以巴衝突,中國的立場與影響力動見觀瞻,使美國不能輕忽。

四、後院挖牆vs.前沿圍堵

中美戰略博弈最煙硝的在亞太,最精采的卻在拉美。

美國對中國在亞太的圍堵,從日本、南韓、台灣、菲律賓、越南串成一線,成犄角呼應的還有澳洲,企圖再伺機爭取緬甸、印尼、印度等國。但這道圍堵線明顯有裂縫,前面提到的韓國、印度都未配合,台灣與美國無同盟關係,也不能公然得罪大陸。剩下目前能掌大旗,吶喊效命,奮不顧身的只有日本、菲律賓、越南而已。美國期待的東盟其他國家,也不敢公然與大陸唱反調。凱瑞說美國無意遏制中國崛起,事實上是想遏制也遏制不了。

反觀拉美,從門羅主義實施以來,就被美國視為後院禁臠。「順美則昌,逆美則亡」,在美國對古巴長期經濟制裁一事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拉美各國曾接受過美國式的自由主義改革,但並未成功,也沒有給拉美帶來經濟繁榮,倒是讓美國資本控制了拉美經濟。

上世紀末以來,南美洲許多國家皆由左翼政黨執政,反美主張抬頭。2014年,除哥倫比亞外,南美國家皆由左派或中間偏左政黨執政。拉美出現的這種「去美國化」運動成了習近平、普丁等人向此一地區發展的溫床。有鑒於此,2013年,美國國務卿凱瑞宣稱終結「門羅主義」,但並沒有贏得拉美的信任。

習近平去年訪問拉美,美副總統拜登緊接著到拉美固樁,這次拜登更搶在習近平之前,先去拉美消毒,顯然都沒發生作用。拉美各國與美國的歷史恩怨盤根錯節,難以化解;而中國在拉美經貿上的影響力,既不是美國望塵可及,也已對拉美產生致命的吸引力。拉美需要中國資本注入,發展基礎設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如「尼加拉瓜大運河計畫」,從巴西通往秘魯的「兩洋鐵路」。中國則需要拉美資源,如委內瑞拉的石油,巴西的鐵礦與石油、秘魯的銅礦,乃至周邊國家如阿根廷的大豆等,都大量出口到中國,有助於拉動中國民生經濟。中國外貿額約佔全球貿易總量的30%,2013年中拉總體貿易額創下歷史紀錄,達2,616億美元,中國目前是拉美第三大貿易夥伴,拉美則是中方第七大貿易夥伴。近10年來,巴西、哥倫比亞、智利和秘魯等國對華出口增長了10倍,所以中拉合作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金磚峰會之後,習近平一如去年,借拉美國家的場子辦起自己的外交盛宴。7月17日他在巴西舉行了「中國-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峰會」。習近平倡議「構建中拉加命運共同體」,中拉共同構建「一個規劃」、「三大引擎」、「六大領域」的「1+3+6」合作新架構。中國將提供100億美元用於中拉基礎設施貸款,並可追加到200億美元。提供100億美元優惠貸款給拉美和加勒比海,並出資50億美元啟動中拉合作基金。手筆之大,引人矚目。

習近平主動積極經營拉美,普丁亦緊隨其後,向拉美示好。藉金磚峰會之便,訪問拉美的普丁說,高興看到拉美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對俄羅斯的支持,俄羅斯將繼續為拉美國家提供實際援助,並支持巴西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普丁希望擴大和拉美國家雙邊貿易投資,加強經濟交流,開展雙方在工業、能源、科技、旅遊和民間交流的合作。俄羅斯的經濟實力雖不如中國,但中俄聯手爭取拉美,美國承受的壓力難免加大。安倍晉三將在7月25日至8月4日出訪巴西、墨西哥和智利等中南美五國,企圖撼動中拉之間的緊密關係,能否為美日加分,有待觀察。

五、結 語

兩三年內,中美關係惡化,從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滑向目前的戰略博弈關係,在亞太及拉美進行著激烈的拉鋸戰。從長遠看,中國或可佔上風。一則美國的遏制政策恐難落實,許多地區性問題還是必須中國合作解決,不能太為己甚。二則領土爭端雖為中國樹敵,但經濟實力也為中國化敵,要亞太國家全面倒向美國並不容易。三則歐巴馬的外交政策不僅在國外,就是在美國國內都飽受批評,被指為無能。目前在許多國際問題上歐巴馬都面臨進退維谷,不知如何善後之處境。

反觀中國,習近平的外交政策雖不無小疵,但總的來說,有目標、有佈局、有方法。在追求中國夢實現的大方向下,針對不同地區的國家,提出不同的藍圖,如「絲綢之路經濟帶」、「緬中印孟經濟走廊」、「中印經濟走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國拉美加勒比海共同體」等跨區域的新構想,按部就班推進。加強和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友好關係,可建構對中國更有利的多邊國際環境。

大國崛起或式微無不關涉經濟實力。美國所以能獨領風騷百餘年,原因在此。中國今日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未來幾年必然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對國際政治的影響力必然隨之上升。美元獨大,以及美歐日等國壟斷國際金融組織話語權,也是美國能宰制世界的另一原因。通過人民幣的國際化,貨幣互換協議,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金磚國家應急基金、亞洲基礎建設開發銀行等金融性組織的設立,將逐步打破美國這一壟斷現象。不能壟斷國際金融組織,美國就不能再以融資為手段,干涉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如此美國老大哥的地位就將不保,這是美國的大災難。

中國崛起是一無可阻擋的現實。世界權力結構已經改變,美國應該正視此一事實,識時務的停止逆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