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卸下戰後日本「和平國家」的假招牌

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戰後由於駐日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塞了第九條載明放棄戰爭的和平憲法給日本,使得日本輕鬆擦拭掉戰前帝國主義、軍國主義的侵略形象,到處自誇是「和平國家」,從1945年8月迄今的69年,日本雖在背後支持過韓戰、越戰(美軍大規模轟炸北越時,多從琉球起飛)、伊拉克海灣戰爭、美國全球反恐戰爭,自衛隊也參加過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算不上正牌的「和平國家」,但至少並未直接參戰。可是,7月1日的臨時內閣會議,僅僅討論了25分鐘,就決定用變更憲法解釋方式,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這對戰後日本憲法楬櫫的和平主義衝擊很大,現在的日本正走在戰後的叉路上。

「要件」政府可肆意解釋

當天的記者會上,安倍說「現行憲法解釋的基本構想沒有任何改變」。但另一方面,關於戰後歷任內閣禁止行使集體自衛權所根據的憲法第九條的解釋,他完全不碰,卻說「集體自衛權在現行憲法下被允許嗎?不要抽像、觀念的論辯。為了守護國民的生命和生活,應該論辯在現行憲法下該做什麼」。「基本構想沒有任何改變」?那麼,日本民眾為何連日去首相官邸激烈抗議?國際社會為何普遍憂慮?

1954年日本成立自衛隊以降,日本政府只限於允許保護自己國家的個別自衛權行使武力,而這次內閣決定變更的解釋是,如果滿足「新三要件」:1.「發生對與日本關係密切國家武力攻擊」之際、「日本生存受到威脅,國民的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權利,有明確被徹底傾覆的危險」情況時;2.「為排除這些,保全日本生存、保護國民而沒有其他適合的手段時」;3.「行使所需最小限度的實力」。最被質疑的是「與日本關係密切國家」如何認定?「對日本安全有重大影響的情形」如何認定?要是朝鮮半島發生戰爭、中美發生衝突、南海發生衝突、像2003年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等等算不算?菲律賓、越南是否為與日本關係密切國家?政府的裁量權巨大,真正執行時,很可能是順著安倍這類政客的意志肆意解釋。

不甩民意,安倍一意孤行

必須注意的是,變更憲法第九條的解釋,以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是沒有修憲的修憲、跳過修憲程序的修憲,也就是說,實質上等於是修憲。揆諸日本各大媒體的民調都是反對居多,大都超過五成乃至到達七成,贊成的最多接近四成。全日本有62個地方議會通過表示反對或建請慎重的議案。《朝日新聞》4月的民調,日本國民期待安倍政府做的事是「景氣對策、僱用對策」、「充實社會安全保障」、「復興震災、防災」、「養育子女、教育」,選擇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只有6%。顯見這不是日本人民企求的事項,而是安倍的意志及其政府執意蠻幹形成的。

安倍2006-2007年第一次當首相時,就成立專門提行使集體自衛權建議的智囊組織「關於重建安全保障法制基礎的懇談會(簡稱安保法制懇)」,2008年6月提出報告時安倍已下台,「安保法制懇」停滯呈休眠狀態,2012年12月安倍第二次擔任首相,到2013年2月「安保法制懇」重新啟動,之間五年五位首相,沒有再提集體自衛權問題,可知這並非日本人民的優先選項。這就像去年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一樣,是強行做的,只是一個在國會表決、一個內閣操刀。

本來第二次安倍內閣成立之後,始終維持著高民調,但日本人民希求的不是集體自衛權,因此,安倍民調掉到五成以下。兩個星期後的日本滋賀縣縣知事選舉,執政的自民黨候選人敗選。和自民黨組執政聯盟的公明黨評論,此為日本民眾不滿安倍強行解禁集體自衛權,投下的反對票。可是,安倍並不這麼認為。

日本現政府常辯稱,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是「強化美日同盟所需」,美國「歡迎」。4月25日歐巴馬訪日及這次內閣決定後,美國政府還是表示「歡迎」。——美方當然要這麼說,總不能前後矛盾而自打嘴巴吧!不過,美國的輿論並不完全認同,如《紐約時報》7月3日的社論就說,「日本安倍首相解禁集體自衛權,但日本軍隊轉變角色不會為多數人樂於接受。改變日本軍隊角色的舉動不僅引發爭議,而且會產生不良後果。不少日本人對可能被拖入國外糾葛表示擔憂」。

心口不一,屢砸對話機運

早在5月15日,安保法制懇向安倍提交出建議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報告,而安倍隨即宣佈,將根據這份報告著手解禁集體自衛權時,大陸外交部副發言人華春瑩即表示「安倍政權上台以來在軍事安全領域採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舉措。聯絡到日本國內在歷史問題上不斷出現的各種消極動向,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有理由對日本的真實意圖和有關動向保持警惕」。韓國外交部發言人趙泰永也表示,韓國認為關於朝鮮半島的事項,日本必須徵得韓方同意,……韓國堅持認為,日本不能在朝鮮半島擅自行使自衛權。

安倍政府要求行使集體自衛權,講的道理是「提高嚇阻力,迴避糾紛,日本就不會捲入戰爭」,這是藉口,邏輯也不通,嚇阻力是阻滯對手發動攻擊的想法,本質上,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是為了別的國家而參與戰爭。為了阻止他國對日本的攻擊,不可缺少的,是平時的外交努力。然而,日本推動拉幫結派的外交策略(包圍中國)、刺激鄰國的歷史意識,今天再加上改變安保(軍事)政策,都揚起近鄰反彈,外交關係惡化,更升高緊張。

安倍第二次組閣至今,跟東亞兩個最重要的鄰國——中國大陸、韓國,尚未舉行過雙邊會談,這對日本是得還是失?儘管安倍像個錄音機一再重複說「對話的窗口開著,應該要做沒有附帶條件的對談」,其實,「沒有附帶條件」就是安倍的條件。實際上,安倍根本沒做什麼積極的外交努力,有也是虛幌一招,再自己把它破壞掉,如2013年12月20日北京駐日大使程永華在日本外務省會見外相岸田文雄,彼此確認「兩國關係重新回到戰略互惠關係的原點」。未料,隔了不到一個星期的26日,安倍就去參拜靖國神社,毀掉對話的機運。隔了兩年,今年5月日本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率「日中友好議員聯盟」再度赴大陸訪問,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張德江會談,然而,翌日,安倍就在布魯塞爾召開的北約理事會上演講,點名誣指中國在東海、南海「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對外姿態、軍事動向令國際社會憂慮」等等。對韓國,為了實現3月22日在海牙與行的美、日、韓三邊峰會,安倍一度在日本國會表示,就慰安婦問題,願繼承「河野談話」,可是,峰會一過,日本政府竟表示「要驗證(河野)談話形成的過程」,而質疑韓國慰安婦的證詞,惹來韓國政府強烈反應,指責日本摧毀了彼此對話的信任性。

爭食軍火生意大餅

戰後日本的「和平憲法」作為與鄰國信任關係的基礎,在防止糾紛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使得日本不走重武裝路線、專注發展經濟,讓國民享受和平與繁榮,在部分國際社會也塑造了「和平國家」的印象,這是日本外交的一大資產,如今日本要將這些資產拋掉?

安倍說得很好聽,行使集體自衛權是「守護國民的生命與生活」,然而,一旦日本跟別國發生戰爭或捲入戰爭,不就成了「剝奪國民的生命與生活」!

內閣會議決定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等於毀棄了禁止在海外使用武力的憲法第九條。反對的媒體稱此系會在憲政史上留下污點的「暴舉」。重新執政的安倍首相,自掌權日起即開始推動改變日本整個軍事、安全的基本政策。去年12月初,成立強化首相官邸外交、國防政策指揮機能的國家安全會議,並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也首次制定展現外交、國防基本方針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擴大軍事角色。進入今年,撤銷「武器輸出三原則」(不向共產主義國家、聯合國決議認定禁止武器輸往的國家、國際糾紛當事國或可能成為當事國的國家出口武器),4月切換成「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6月16日在巴黎開幕的世界最大武器展覽會上,日本一下子就有三菱重工、川崎重工、日立製作所、東芝、富士通、NEC等13家企業首次參加,日本搖身一變成了武器出口國,爭食軍火生意大餅。

日軍必會擴張活動

首相自己打開憲法的約束,推翻過去長期固定下來的解釋,沒有國會諮商,也沒有徵詢國民要不要變更解釋,就逕自打開可在海外動用武力的大門。不難推知,安倍心底對日本的「和平憲法」、修憲規則欠缺尊重和敬意。安倍倡導「擺脫戰後體制」又去參拜靖國神社,這是往國家主義、軍國主義的倒退。未來,變成「普通國家」之後,無論稱作自衛隊或國防軍,日本的軍事力都會擴張在海外的活動範圍,甚至跟國際武力勾串形成龐大的霸權集團。對具有遭受日本侵略、殖民歷史傷痕的亞洲國家來說,沒有比日本國家主義與軍事力結合更大的危險和威脅了。可以集體自衛權動武的國家豈能算是「和平國家」?安倍卸下了那塊綁手綁腳的假招牌,以後怎能再自稱「和平國家」招搖撞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