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應為中美關係注入正能量

趙國材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教授)


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於2014年7月10日在北京結束。從整個對話的樣態看來,本輪對話的首要任務是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穩定和發展中美經濟關係,充實中美關係的經濟內涵,為今年11月歐巴馬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領導人高峰會鋪路,並及時穩定中美兩國關係,營造良好氛圍。

這是中國領導人換屆之後,歐巴馬政府開展第二任期,中美雙方首次進行戰略與經濟對話。雙方都有新的代表領軍人物參加對話,倘若彼此之間能有比較好的認識、溝通和信賴,那麼,對中美兩國的合作關係也有好處。

中美雙邊貿易每年超過了5,000億美元,兩國經貿依賴達到了空前的程度。但這一年來,中美雙方面對亞太海事緊張情勢、網路安全、網路駭客攻擊和網路間諜事件;今年5月間美國司法部以網路竊取機密罪名,指控五名中國軍人駭客;金融貿易議題的歧異;中國在東海、南海與日本、越南、菲律賓交惡。凡此種種不安定因素,皆使中美關係動盪多事。

中美關係唯有在歧異中求取合作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中方一貫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處理中美關係。強調中美兩國共同利益和相互聯繫遠大於差異和分歧,發展中美關係,雙方要堅持增進和累積互信,擴大利益契合點,排除干擾,避免猜忌和對抗,因此,中美關係和則兩利,鬥則俱傷,並且鄭重呼籲不要對抗,合作可以辦成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對抗對兩國和世界都是災難,雙方唯有在歧異中求取合作。

習近平說,要讓13億中國人民都過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國需要營造和平穩定合作的外部環境。他希望美方客觀認識中國的基本國情和內外政策,充分發揮戰略與經濟對話等機制,加強溝通、探討合作,為中美關係注入正能量。

遏制和對峙使雙方權益都受損,合作和對話有助於推進共同利益。因此,這一輪戰略與經濟對話,為避免陷入網路駭客、朝鮮核武、東海、南海等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中美各自派出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參加討論,不使增加新的干擾因素,以期緩和事態,打破僵局。

新型大國關係

習近平希望和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但白宮不願見北京綜合國力的持續發展,以免威脅到美國超強獨霸地位及其在亞太的既得權益。而美國的做法是:既不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又不承認中國的大國地位,更糾合盟邦共同牽制中國全面發展的速度。

這輪戰略對話,中方圍繞在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這一主題,就雙邊關係、共同關心的地區性和全球性重大問題,交換意見。但是,美國不願抬高中國在國際政治上的領導地位,只希望對話能夠產生具體而有利的承諾,而非僅僅討論更大範圍的合作。

討論網路安全、網路駭客攻擊事件。美國對中國大陸網路間諜活動表達關注,以為建立一個安全的、可預測的和有秩序的網路環境對雙方都有利。美國向中國提出通過網路竊取商業機密的問題,主張網路駭客攻擊行為不應以私人企業為目標,應強化網安資訊透明度,推動和中國在打擊網路安全小組恢復合作。中國既是美國網路竊聽的最大受害者,拒絕重啟網路安全小組。在這個問題上,兩國各不讓步,遂無法取得進展。

東海與南海

中美兩國在東海與南海領域存在分歧摩擦。美國關注東海與南海領土爭端的持續升溫和中國在處理這一問題時的表現,認為主權訴求含糊不清可能會破壞穩定,導致對抗,甚至武裝衝突,要求中國調整在爭議海域的「挑釁行為」,敦促中國同其他爭端國一道,按照國際法澄清其領土訴求。但東海與南海問題攸關中國的核心利益,北京對華府缺乏信任,認為美國聲稱中立卻偏袒越南和菲律賓,並慫恿他們在衝突中對中國採取更具進攻性姿態。中國則要求美方應全面客觀地看待中國,避免誤解、誤判、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要干涉中國內政。雙方應以建設性的方式妥善處理分歧,確保中美關係不偏離正確發展軌道。

經濟會談

中美雙方現正在調整各自的經濟結構轉型及全球經濟貿易的再平衡。中美經濟關係,機遇大於挑戰,影響兩國、兩岸三地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市場,具有全球性影響。

中美在雙邊經濟會談時,以「推進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經濟夥伴關係」為主題,就宏觀經濟和結構改革、深化貿易與投資合作、金融業改革開放與跨境監管合作三大議題,舉行專題對話。

雙邊投資協定(BIT)是市場進入(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差異問題)、公平競爭(國營企業的競爭與中立關係問題)、權益保障(金融服務、稅收和補償標準問題)等涉及建立遊戲規則之爭,也是本輪對話的焦點之一。

美國推動建立的自由貿易投資規則,往往涵蓋範圍更廣泛,包括權益保障、業績要求、政府採購、爭端解決機制等;要求降低或取消商品關稅、動植物衛生檢疫;採用高標準的智慧財產權、勞工、工作環境和環境保護等。中國由於技術、發展階段不同,更著重降低投資壁壘和稅收等基本投資權益。

中國現有逾4兆美元外匯存底儲備在美國,多投資美國國債等高流動產業,回報率很低,2013年虧損599億美元。中國對美投資的主要障礙是美國對中國資本的進入美國市場嚴格把關,甚至連食品安全程序也視為關鍵技術,限制中國資本進入。

經過此番對話中的溝通,雙方投資領域的歧見相當接近,實質議題如市場進入、公平競爭、權益保障比較好處理,已達成利益範圍內之對等妥協,2015年談判負面表列清單後,《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草案可望正式簽署,這對其他國家具有示範效果。

中國經濟改革步伐與人民幣匯率升值是經濟對話的主要議題。在美元獨霸的貿易與金融方面,人民幣超過歐元和日圓,躍升第二位,占8%;在國際支付系統中,人民幣也超過港幣和新加坡幣,占1.4%。

今年2月以來,人民幣匯率持續走低,貶值達3%,主因是人民銀行為遏制炒股及熱錢流入而採取的干預。美國財政部指人民幣利率偏高,匯率被大幅低估,敦促中國放寬對人民幣匯率的控制和對匯率進行結構改革,要求人民幣匯率雙向自由浮動,以展示北京正致力於邁向由市場決定的匯率。這次達成的共識是:人民幣將繼續升值,中方承諾,在情況允許下,減少對人民幣匯率的干預,兩年內利率自由化。

新冷戰態勢已開其端

有關世界貿易組織(WTO)架構下的擴大《資訊科技協定》(ITA)談判,美方以免除關稅作為高科技產品出口中國的條件,堅持如果不免除高科技產品的關稅則免談。中方以美國在基礎元件和醫療設備佔有強大優勢,對本土產業壓力太大,故依然拒絕對包括醫療設備和下一代晶片在內的60種新產品類別免除關稅。各不讓步,以致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中美兩國官員,在對話中,對戰略性敏感議題,如:人權、網路偷竊、東海、南海爭端等,超強得隨意操弄,可大可小,無意願達成共識,這些無解議題最需要的仍是對話溝通,互相瞭解,只需要冷卻降溫,暫時獲得有效管控,緊張情勢得到緩和即可。關於朝鮮核問題,則歧見縮小,朝鮮半島無核化達成共識。但過度施壓或會有反效果。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只是一個交流平台,而非一個正式談判協議的場合,不必期待會有很多具體成果;只要能讓全球大眾看到中美官員都在積極排除分歧,這就對亞太區域及國際大環境有利,這對於中美兩國乃至世界各地區的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視亞太地區為海洋事務重心,以東海、南海為亞太再平衡戰略的起點,爭取地緣政治和經濟效益,穩固澳洲、日本、南韓、菲律賓、泰國軍事同盟關係,以新加坡、汶萊為後勤支援,並與印度訂國防合作計劃,協力逼北京挹注更多能量和資源,牽制其崛起的速度。北京則拉印度、和越南、結南韓、友泰國、中立馬來西亞、抗日本、棄菲律賓。

美國拉小制大,結合日本、越南、菲律賓、澳洲、印度等國,以小圈圈包圍中國,衝撞北京核心利益;中國則拉大制小,結合俄、德、英、金磚國家,加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中東等不滿華府主導區域安全議題等國,以大圈圈反包圍美國的小圈圈。

目前中美關係似乎系以經濟投資維持短期的安全穩定,日後雙邊關係仍會是「鬥而不破」的局面。放眼未來,串連雙邊軍事同盟的陣營化與經濟優先的內在衝突,美日以盟邦、軍力、話語權對峙中俄的經濟力和科技能源,美日對中俄的新冷戰態勢已開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