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歐華府峰會的勢與形
習歐華府峰會的勢與形
前 言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兵聖孫子的這句名言用來描寫當今中美關係,是再傳神不過了。然而如此寫意式地描寫兩強關係卻也太簡化了。雙方之間有數不盡的矛盾,這清澈之水流不可能當作北京、華府關係之唯一描述。需知看似靜止的水面,事實是覆蓋著永不止息的流動。中美間之關係看似寧靜,卻面臨無盡之地雷,只需點燃引信,一定地動山搖,然而卻在地雷爆炸前,一場雷雨又使得危機不再,大地春回。
研究中美關係的專家學者,各有定見,各有結論。其理念或基於政治考量,或基於學理推論,若用「千家爭鳴」一詞來形容,卻是言之有據。就常識而言,站在「台北人」立場,自有其不可動搖的堅持,這種態度可能對研究中美關係的課題沒有加分。如就整體而言,台北人大略可分理想派及現實派。事實上,不問可知,屬於理想派的佔了多數,也具有了對此問題之話語權,這就是實際的情況。
既或如此,如純就客觀立場而言,似乎應對現實派的想法也可有所觀察一番。怕的是理想與現實想法各據一角,毫無交集。持平以論,中美關係究將如何?台北方面是很難使上力的,位居兩強之間,台北在如此動盪之國際關係中謀求一個不贏不輸之局面,確是有其不易克服之難題。
一套人馬,兩套劇本
北京、華府間的關係或冷或熱,旁觀者不知所以。不過也可將其簡化,找到一個模式來說明雙方關係之真相。事實上如用肥皂劇來形容兩者之應對,卻也說得過去。因為劇本容或有變,人物仍是不換,十足是一套人馬兩套劇本,無窮無盡地演下去的精彩好戲(或應稱歹戲)。
肥皂劇之受到歡迎,在於其不時有高潮出現,也會適時上場。總而言之,肥皂劇有如萬花筒,觀眾不能不看,也不能不注意。只是觀眾永遠是觀眾,只能旁觀,無從參與。這一事實,無可推翻,旁觀者一定要接受這一事實。
旁觀者也一定要有所警覺,這場肥皂劇之結局可能非我所願。雖不能予以改變,應予以應有之注意及警覺,否則可能會面臨土石流般之災難。際此中美雙方爭議不休,譴責不已,文宣攻勢十分了得之時,必須要瞭解,兩強如此之互責,是否在摩拳擦掌之後,會有更為火爆之真正武打。懷此念頭者認為華府、東京加上台北就可興建一座萬里長城。不過,他們也可能想歪了,畢竟人總是會犯錯的。從李登輝執政末期就有不少台北人熱衷此議,認為將「台北國際化」就可力敵萬夫,神勇無比。
在民國80年代末期,美、日也有人來唱和,甚至有日本人寫了一本名為日、美、台三「國」同盟 之書,這本由和泉太郎所著之書,受到台灣反中人士之歡迎,於民國88年由李毓昭翻譯,晨星出版。
美國方面,亦復如是,歐維賀之《中國威脅:中國一覺醒,天下震動》(William Overhelt, the Rise of China, How Economic Reform in Creating a New Superpower),此書之原名與中文譯名迥異,有此天大之誤差,這是因為台北人喜歡重口味,文字驚人為第一選項。還有一本書更令人以為世界文明都將遇到浩劫似的,這就是由傑克馬所寫之《中國統治世界:世界文明終結與世界霸主誕生》(Martin Jacquare, 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 and the Birth of a New Global Leader)。這些例子只說明了一件事,美、日學者中真就有那麼些人唯恐天下不亂地要與中國為敵,而台灣就很順手的成為美國一顆俯拾可得的棋子。
對某些台北人而言,這真是天上掉下來的大禮物,於是總有些人時不時地倡言將台灣國際化,然而此種論點就可成為台海危機之解方良丹嗎?此一大哉問確是無法作答。因為此種對策不能操之在我,完全操於他人之手。若真有此種理論,那咱們之大哥恐怕就是山姆大叔與東洋人了,最關鍵之處在於你能就這般易與的相信他們?這就應了哈姆雷特之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國是訪問前夕:減少爭議,增加共識
儘管習歐在過去兩年分別在「加州莊園」及「北京瀛台」盛會兩次。然而2015年9月之習歐會,卻是一次不折不扣之國是會議,就政治意義而言,這次會議才是關鍵性,可以成為未來年餘雙方行事應對之準繩。因此之故,自然就引起世人之注目。台北人更是提高警覺,生怕一不留神,漏了劇中要點,則事情就可能大條了。
事實上,中美在去年瀛台會後,即多有爭執,再加上第三者--東京之加入。三角關係取代了兩強關係,以致華府、北京間產生了不少爭議性問題。很明顯地看出,如果對中美華府峰會有所期待的話,那雙方摩拳擦掌之姿態一定要有所改善,這也就是為何歐巴馬白宮顧問賴斯(Susan Rice)於2015年8月28日赴京,代表歐巴馬商談有關習近平訪美之有關事項,在雙方會談時,習表示「中美要以建設性方式管理敏感問題和分歧,要切實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賴斯則回以「美方願與中方妥善處理好兩國關係中之分歧」。從他們在會中之主要發言就可知雙方確實有著亟待處理之歧見。
那麼那些問題才是歧見呢?仔細一梳理,發現歧見還真不少,雖未到無法彌補之境地,然而也確實到了雙方非得縮小這些歧見的時候了,綜合以論,這歧見可略分下述幾項,南海爭議、駭客、匯率與人權等問題。事實上這幾項均為檯面上的顯著歧見,然而問題並非若這般簡單。因為有些是說不出口的,然而對雙方關係卻也無從加分的,如今在雙方峰會前總要佈置一場和氣的境界,否則這峰會就會虛有其表了。
南海問題真是樁問題,中美互相指責,嚴厲地抨擊對方。華府更佐以偵察機飛到南海上空,照得中方造島之相片。不特此也,還發表宣言說,美方不承認這些島屬於中方。硬話直掃中方後,北京也不甘示弱,中方海軍八度以廣播警告美空軍,要求離開,美國之P-8A海神偵察機飛至南海上空,還邀請CNN記者參加,以加強文宣力道。只是令人好奇的是,假如中方亦復如是,派機飛往美國西岸偵察一番,不知山姆大叔如何受理。更令人關切的是,美國超遠距轟炸機還前往澳洲海岸執行不著陸模擬作戰任務,似此行為已經造成對中方之威脅,雙方關係當然是有了問題。
中美之間的大問題之一是台灣問題,就拿2016年台北大選而言,美方就直接放話,警告中共。如美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就在2015年8月28日於台北公開表示「台灣民眾都將自決選出下一任總統,盼對岸由過去經驗學到教訓,尊重台灣選舉結果」。另一位美政府前官員包士可也在8月28日在華府發表言論,這位曾任國防部中國事務主任要求「美政府應該公開且明確宣佈捍衛台灣對抗中國大陸的任何脅迫或進逼」。美國華府智庫「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拉普胡珀透露曾正式向馬政府提出應放棄南海十一段線。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華府對台灣問題是「關懷」備至的。而台灣問題卻是北京之核心問題,這也成為雙方爭執要點之一,美方不時對台灣問題放冷箭,成為北京與華府間互不信任之來源。
另外一個爭執之源頭是安倍之右傾主義態度,安倍在過去挑明了北京就是那個與日本犯沖的國家,在2015年7月21日日防衛書通過2015年版本,在這冊防衛書中,居然大幅度譴責北京之南海造島一事。認為北京之所為「已然威脅到公海航行與飛行自由,並可能引發不可測之危險行為」。並關切大陸軍力快速增強,已然導致台海兩岸軍力失衡。這些言論不像來自鄰國,倒像有備而來之刺客,似這般態度,中日關係當然就愈走愈往偏裡走。除此之外,安倍又不顧民意強行實施《新安保法案》,這種軍國主義的作法卻為美方讚揚,愈顯美、日如此地勾結在一起,當非亞太諸國所樂見。
中美間還有一個死結,那就是匯兌問題,美方一致認為人民幣過份低估。然而卻從未對日幣貶值,表示異議,由此可知華府與日之親密關係。也更使得戴了帽子的猴子就真的以為可立地成人了。不久前安倍訪問華府是一次State Visit。如今習近平也將以國是訪問為標竿,世人當可比較一番,誰的國是訪問才是真的。
值得注意之習歐華府峰會
習近平9月25日訪問華府,必成世界上第一號新聞,因為太多人想看看紛紛擾擾之兩國關係,究竟怎麼走下去。當賴斯與習近平於北京會談時,均注意中美之間存在的某些歧見,因此,此一國是訪問當然在「擴大相同點,減少相異點」之原則下從之。然而說起來容易,作起來卻不易如此的。因為有些問題,雙方都認為是其核心問題,在互不妥協下,當然局勢愈益艱困,然而要能有所為,卻絕不簡單。
2015年是一個紛亂之年份,從歐洲到亞洲均有數不清之未爆彈,尤其在中美之間,此類未爆彈特多,複雜且不易梳理,也無由著力。因為幾乎每一項問題均是敏感且困難的。例如南海爭議就是一個例子,就北京而言,緊緊看守著南海是必須的。因為此地不但有關戰略佈局,且有豐富之海洋資源及石油,要逼迫北京就範,恐怕難度很高,而美國之所以要參一腿,就是在維護其「再平衡亞洲」戰略之必須作為,不可能退卻,也不太可能妥協。雙方各持己見,僵局當是無解之難題。因為假如美國不聲不響地禮讓北京,則美國將不可能再度領導亞洲國家,因此令人關切的是誰先退一步,正所謂「各讓一步」(Meeting China Halfway)策略可能是唯一可能端上台之解方了。這次峰會就會有答案。
至於人權及匯兌問題則雙方僅虛應故事一番就OK了,不會引起雙方之核心矛盾。華府一定會提出這些問題,中方也一定會不痛不癢地四兩撥千斤。按照劇本中的台詞唸一番就萬事順遂了。然而雙方還有些糾葛卻不是三言兩語可解決的,最主要的議題是中美在亞洲之角色究應如何安排,也就是說中方主導亞太事務,還是美方秉持上個世紀之領導地位,在此一熱門地區復興「單極強權」之地位。這一無解難題不可能靠峰會解決,也就只好歹戲拖棚,持續演下去了。
亞太區域爭霸:勢與形之戲碼
一切的紛爭都有個源頭,中美亞太爭霸可分潛伏期及攤牌期。今天正上演之戲碼已演到了攤牌期。不過仍需先審視一番,這潛伏期到底是何種景象。這一切都要從2001年9月11日開始,因為自此之後,美國即將反恐列入國之第一要政。「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 Land Security)並且因而成立,由此可知小布希從上台始即遇到此一驚天動地之恐怖行動。在其八年任期中,一直未從恐怖者狂炸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之惡夢中醒過來。他不但擴充國安之費用,還瘋狂地發動了第二次對伊拉克戰爭。在他的腦海中僅留有賓拉登之影像,渾然忘卻一個不起眼的中國卻在等待時機,走向挑戰國際霸權--美國的路徑。
對北京而言,這真是天賜良機,利用這八年時間結結實實地整軍經武,更佐以經濟上升之勢頭。在歐巴馬總統兩任中,卻看到了一個截然不同、急速上升之中國,歐巴馬上台後即調整心態,對亞太地區多了份關心,然而他的全球戰略思想卻與小布希迥然相異。歐是民主黨,然而卻發揚光大了共和黨尼克森之「亞洲主義」,簡單的說,尼克森極力主張亞洲人應擔負這地區之國安任務。歐亦如是,他上任後即推出自中東及阿富汗撤軍之決定,更拒絕派遣陸軍海外作戰,這一政策沿用至今。在未來也不會輕易出兵海外的。
2015年6月間美國皮優(Pew)民調中心訪問了40個國家的人民,其中有50%在接受訪問時認為當今世上最強國仍是美國。而中國則有45%的擁護者,認為中國才是世上最強經濟體。這一民調可以有不同之認識,其一是世上已有這麼多人認為中國是強者。其二是世上大多數人仍深信美國才是老大。無論怎麼看待此一民調,北京方面一定有所警覺,那就是哪怕中國的外滙存底世界第一,然而世界老大仍是山姆大叔。事實上雙方自2015年春天開始,就有不協調之互嗆,而有一系列之重話,雙方也感到有修補之必要,要將雙方互看不對眼之地方搬出來清理一番,修築大國關係。
衝突焦點:中美不可忽視之處
中美雙方嗆言最多之地方就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國防部長卡特(Ashton Carter)扮演槍手,對北京明裡暗裡地說三道四。而中方則不改初衷地修築礁島,連機場都修好了。就憑卡特大聲斥責恐怕也解決不了問題,而中方則除了在南海修島外,並加強其海軍在此海域內之活動能力。詳見美國《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雜誌在今年4月28日為文分析中國之「藍水」能力。
另一個大問題是駭客之網路攻擊,歐巴馬9月中在西雅圖疾言厲色地斥責中方之駭客行為,他為了滿足企業領袖們之心態,高調可以一舉擊敗中方網軍。事實上他之所以會大聲抨撃北京,是因為雙方已就此事達成共識,歐巴馬不過在演出一場戲而已。中美雙方已在9月20日宣佈中美雙方將首度把網路攻擊當成核武或生化而加以管制。習歐會時就發表正式協議。從此例可清楚地看到雙方扯著大旗嗆罵對方,可能在密室中已達成協議。
其他問題如氣候,中美雙方最易合作之事就是此問題。在中美諸項敏感且複雜之問題中,此一問題是沒有問題的。人權問題,尤其在美國2016年大選前,歐巴馬一定會高高舉起,談論此問題,以平復在選舉年批評中國之高調聲浪。下一個問題是雙邊投資協定如何作好協調。這一協定對中方尤其重要,因為中方資金充沛,如無此協定,則門檻不易過。而中方將放棄審批方式,以負面清單管理方式來進行。設若能運作順利,則可發揮下述三項功能:保護投資、便利外資進入與經營,及促進國家經濟自由化。
台灣問題,在中美大國關係中確是一個問題,習歐會對此有所商談,然而卻未發生多大的爭議。因為雙方對此均有深刻之認識,不會輕易地放棄本身所堅持之原則。就目前中美關係而言,台灣不是問題,然而台灣問題也不會消失。假設蔡英文上台,則她一定會試探美國底線,當然也會試探北京底線。她如此拉攏投機,美方會覺得不惹事就OK,而中方則或予冷臉,或在中台互動上採取被動姿態,不會主動作球給蔡的。台灣經濟也面臨考驗,不過這是選民的選擇,夫復何言。
中美關係再修築
際此習歐會展開時,大陸一般知識分子對此會十分重視。尤其是日美關係在過去半年中增進不少,一瞬間日本已取代英國作美國最信任之盟友。身為小弟之安倍用盡百態力求搏取主子之歡心。安倍不顧民意強力拉出「安保法」,美國笑臉認可,這就是中美關係間的那根刺。就原則而言,日、美如此刻意糾結一致,實乃亞太和平之最大陰影。 美國前副國務卿史坦貝克(James Steinberg)則認為中國應對各國提出安全保證。由此以觀,美國對中國依然缺乏信心,他並且認為中國經濟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項國家方針都應好,從他的談話中可知美國一直對中國的信任不足。另外一位中國通是易可諾梅(Elizabeth C. Economy)她是「外交關係協會」資深研究員,她認為中方應在國際事務上多以透明及公開方式為之。
從這兩人的言論,可知美國人對中國缺乏信心。這就要注意了,因為雙方太多摩擦則易生事端,因此為今之道就需要建立信心。知名美國問題研究專家,北京清華大學孫哲教授9月19日在央視新聞時段受訪時認為,中方在習歐會中基調為「動之以情,說之以理,多摘花,少折刺」。中方此次利用華府國是訪問,去除矛盾,爭取共識。中方利用此一難能可貴機會與美方重修舊好,以求達到多說Hallo,少說嗆言之境地。
北京方面也企盼經過此一峰會,中方希望可得到下述一些紅利,例如美方不要挑起中國內部安定,也不應阻擋中國向上升的勢頭。少對中國於亞太行動作太多負面評論,更不宜破壞中方在亞太之政治活動。這種思維有其推行之困難。也不過就是一些幻想罷了,因為這種要求,美方是不會爽快正面回應的。
一向出言直接具有大中國思維之人民大學金燦榮教授則認為,美國對華之戰略性價值已逐漸減少。像他這樣看待世事者不在少數。應該算是「愛國派」的成員了,在平衡這類比較堅決的說法,北京外交部之網站上語氣則比較溫和,認為習之訪美是一次「聚焦合作,增信釋疑」之旅,也就是說習之訪美已被官方正式定位為「合作」之旅。
知名中國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藍普頓(David Lampton)則認為「雙方應將注意力構建相互依賴上」,他認為美方應給予中方在國際間發揮更大作用之機會,這位曾以「同床異夢」為名發表專書之知名權威中國通更認為習歐可以利用此次訪美提昇雙方之關係。他不贊成對中用硬的政策,而應該共同營造一個有利的合作機會,不過他也認為中方應積極調整與鄰邦之關係。
結 語
習近平在9月22日抵達西雅圖,為了歡迎這位大人物,西雅圖成立了一個具有30個企業領袖之團隊負責接待。比爾蓋茲等人均在其中。習之重視西雅圖旨在與當地企業家取得一對一搏感情之機會。《華爾街日報》則用「中國正以自己之方式進行公關」。在訪問華府後;習前往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且發表主題演講。他的講演主旨在倡言世界和平之重要,並強調中國一定會在聯合國憲章下推動世界和平工作,以闡明中國對世界之責任。
小布希8月1日在廣州出席一場商業活動,他強調中美之間儘管有分歧,但分歧不該影響共識。他期盼此次習在國是訪問中取得重大成績。中美之間關係是非常敏感,更是非常複雜的。然而雙方之間的波動,均不會動搖到基本之合作關係。在無勢也無形之空間中推展的中美關係本身就是近代國際關係史一個少見之實例,雙方關係之無勢無形也許正是中美關係之有勢有形之面相。◆
社論
習近平訪美
歐洲難民潮
東亞政治
天安門大閱兵
藍綠共同批連
台灣政治
海峽短評
編後
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