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看柯P上海之行

姜新立
(中山大學、佛光大學名譽教授)


炎熱的8月,艷陽高掛在美南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上空,此地的華僑群體的情緒,一如德州超過華氏一百度的高溫,熱烈地討論有關台灣的兩個問題。其一是洪秀柱代表國民黨出馬競選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的勝選可能性問題;其二是墨綠的柯文哲以台北市長身分赴上海參加「雙城論壇」北京當局會否應允問題。不久,我有幸參加一場在華人文化中心由華僑社團舉辦的台灣政治情勢座談會,會上有華僑朋友問我有何看法,我說洪秀柱正在全力衝刺,由於對手是蔡英文,兩個女人的戰爭當然有好戲看,依台灣不同媒體的民調蔡領先洪,但中間選民尚未表態,現在還看不出勝負問題,假如第三勢力宋楚瑜也出馬競選,則洪的競選壓力與難度會更高。至於柯文哲訪上海參加「雙城論壇」,依我多年研究大陸問題與兩岸關係的心得,我認為北京會應允與歡迎柯P往訪。

不能拿柯P與陳菊類比

果然,8月15日柯P以台北市長身分正式率團搭機訪問上海,參加「雙城論壇」。三天的訪問,除了與上海市長楊雄共同簽署四項合作協議外,並參觀了上海市政建設,參訪中共「一大」會址及對日抗戰極具代表意義的「四行倉庫」,於8月19日結束訪問,晚間搭機由滬返回台北。

這次柯P訪問上海短短三天,北京當局雖定位為「兩岸城市交流」,比照高雄市長陳菊登陸的接待規格,但滬台「雙城論壇」是兩岸交流的橋頭堡,在政治意義上我認為不能把柯P此行看成為「單純」的兩岸城市交流,也不能像民進黨那樣說的柯P在「討好中國」。因為柯P是台灣九合一大選後竄起的政治素人,他思想雖染墨綠,但政治行動卻超越藍綠。他以台灣首善之都台北市市長身分訪問中國大陸第一大現代工商都會,也是世界性大都市的上海,他的訪問意味超越藍綠與政黨,不能拿柯P與陳菊類比。

對北京而言,柯P的上海之行未來對大陸對台政策運作、掌握、與調整,以及處理台灣後馬英九時代的兩岸關係走向,乃至2016年一旦民進黨選勝,蔡英文執政後的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以及對國共交流今後的走向都有影響。總之,柯P的訪滬對藍綠紅三黨都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不可以普通兩岸城市交流的次政治眼光去評估柯P的訪滬。

柯P不忘「兩岸一家親」

柯P訪滬第一個政治意義是,他以台北市長身分率團赴滬參加「雙城論壇」,形式上是兩岸城市交流,實際上是北京與台北的另類互動。因為自從九合一選舉後,執政的國民黨似氣數已盡,而2016年的總統大選民進黨的蔡英文好像已勝券在握,如果民進黨執政而蔡英文又不承認「九二共識」,屆時北京與台北間的官方交流勢必中斷,此使大陸中共當局謀思滬台「雙城論壇」模式能否用於2016年台灣大選後兩岸交流新的「工具理性」問題。

其次,原來是墨綠的柯P,本是醫生出身,講求的是臨床經驗與務實精神。他在8月18日「雙城論壇」上致詞時雖重提「一五新觀點」,但楊雄提到「九二共識」時柯P則表示「尊重與瞭解」,並說要以「兩岸一家親」的精神,在雙方「既有政治基礎」(筆者按:其實意指「九二共識」)上促進兩岸交流,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兩岸一家親」是連接台北與北京兩顆政治心臟的有機血管,熟知「繞道」手術的柯醫師當然知道這條血管的重要性。

我對柯P講「兩岸一家親」的解讀,是基於柯P除了醫學專業外,他也喜歡歷史與文化這個前提上。這次在上海談到誰領導抗戰一事問題上,他就強調要「回歸歷史」與「尊重事實」,因此他說「兩岸一家親」這句話,除了意味無意與大陸對台政策衝突外,它並不是政治語言,而是民族文化歷史語言。這句話的語意涵意是,兩岸在民族文化血緣上有共同的DNA,兩岸分不開,交流也斷不了。這是實事求是,合乎科學精神。

其三、台北與上海是兩岸最現代化的城市,也是兩岸城市交流成效最多的典範城市。這次柯P登陸上海不只想透過更多的民間成員參與,讓兩岸增加更多的互動與互信,同時意味著跳脫藍綠,讓「雙城論壇」不只是具城市交流的功能,而是要創新為兩岸雙方聯絡的另類管道,這對北京或對台北而言,在台灣政治形勢快速變遷下,尤其2016年台灣大選後如果民進黨執政,都是需要的。

柯P三天上海之行是成功的,開創了兩岸交流「柯文哲模式」,但此一模式是否適用於未來民、共交流,要看民進黨這次從「柯文哲模式」中學到了甚麼。

其四、過去大陸對柯P只有高度的好奇,但不熟悉他到底是何許人物。這次柯P的登陸上海,讓大陸當局看到台灣第一個政治素人言行是甚麼樣子。柯P不講形式主義,不擺官威架子,身著夏季短袖襯衫、腳穿球鞋、頸掛市府職工名牌,搭乘經濟艙班機直飛上海。這不是國民黨、民進黨那班政治人物訪問大陸時西裝革履、隨員一大堆、搭乘商務頭等艙,下機後還要警車開道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所能比擬。這種政治素人的平民作風,連帶影響到上海市長楊雄,次日「雙城論壇」上楊雄也以短袖夏衫與柯P會談。甚麼時候兩岸官員都能自視平民與人民公僕,兩岸政治和解才會有可能與真正意義。

除了謙卑還得拿出豪氣

其五、柯P這次訪滬住在「興國賓館」,這是蔣介石、宋美齡當年在上海舉行結婚的地方,毛澤東、鄧小平視察上海時也曾在此駐蹕,無疑地它是一棟有近代歷史文化意義的建築物。此外柯P還參觀了上海城市規劃館,並遊覽了黃浦江,看到了左岸上海灘上精美的一世紀前西式古典建築群,也看到了右岸浦東新區直追紐約的超高摩天現代建築群,柯P住罷看完後說:「偉大建物讓人渺小,應謙卑相待。」柯P的感想令人玩味,說明他面對歷史及發展,懂得個人的渺小與謙卑,這是一種人文素養。但在參觀完了上海這個超級國際大都會後,柯P應該想到面對全球化的今天,台北已然成為邊緣化的地區城市,柯P的當急務之急是,除了謙卑之外,要拿出豪氣及時提高眼界,與上海建立城市發展策略聯盟,藉此在亞太區域板塊中將台北打造成如新加坡、香港式的全球性都會型城市,這才是再造台北。

至於他參訪中共「一大」會址,表露他對中共歷史的興趣。一個當年只有13名黨代表的中共在此開會,誰能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後創立了新中國。他還參訪了四行倉庫,看那彈痕纍纍的牆壁,一定讓他想起中學歷史課本上為抵抗日本侵略而全體壯烈殉國的謝晉元團長及八百壯士。以上兩處參訪說明他是個有歷史意識的人。

柯P踏出了互信的第一步

其六、上次郝龍斌市長訪滬,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出面接待,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出席了「雙城論壇」。這次柯P到訪上海,由第二把手上海市長楊雄接待,可以看出北京對台工作有層級區分,也有藍綠政黨區別對待,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北京還在觀察柯P的言行,尚未接受他的主張,只能以城市交流市長對市長的「對等性」接待方式對待柯P了,不能像綠營人士那樣說,北京矮化了柯P。這次柯P訪滬算是踏出了互信第一步,餘下來的進一步互信有待柯P在「四個互相」下繼續努力。

基本上,我認為柯P這次上海之行是成功的。在結束上海三天訪問回到台北之前,他說了一句總結性的話:「對兩岸城市交流,只要有利於兩岸人民,都會積極去做;只要有利兩岸和平發展,(我)都不會拒絕。」這意涵了柯P訪滬回台之後在政治上將不會有不利兩岸人民與兩岸和平發展的政策與行動。

台北與上海是兩岸城市中最先進與現代化的,應該有彼此更多可以相互學習的地方。已經登陸18次的柯P,他自己說每次來上海都覺得進步很快,硬體建設又往前跨進許多。這是中共改革開放的結果,此讓柯P想到黑格爾的話:「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藉此指出每個存在的東西總有優點,應該要學習,亦即,中共也有它的優點,訪問之餘也該向它學習。這也是平實之論,並無黨派之見。

這次柯P在兩岸交流中懂得務實調整,知道建立互信的重要,在認知理念上又知「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認為他的訪滬之旅不虛此行,已為未來兩岸新形勢下的城市交流建立了新範式,但此新範式--「柯文哲模式」有待進一步精緻化;我也認為北京會願意與柯P進一步交往,但交往至何種程度,有賴柯P進一步務實調整自己的理念與行動至何程度而定。為了兩岸和平與發展,柯P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