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革命的成果

歐洲面對難民全球大遷徙

程珊
(資深媒體人)


阿拉伯之春揭開大遷徙序幕

伊斯蘭國崛起如地殼板塊擠壓,促使在地面的人群大量奔走移動。其實,自從2011年初的阿拉伯之春開啟之後,中東地區的烽火戰亂使得人民四處逃離,就已經揭開了這一波大遷徙的序幕。

茉莉花革命四年之後,從中東和非洲地區的難民/移民遷徙人流終於大量匯集歐洲,而浮現了今日數十萬,甚至,近百萬移民湧進歐洲的「盛況」。這股無法阻止抵擋的難民/移民潮,是歐盟創立以來從未有過的巨大挑戰。歐盟28國,尤其是申根地區的22個國家,面對從陸路湧進的人流,如何接納,各國立場分歧,其中的政治盤算、國族特質、結盟下的國家主權問題,多年來的內部張力隨著這股難民/移民潮,一下子浮上檯面。

這一波大遷徙的主體敘利亞難民,早在三、四年前就已陸續從敘利亞家鄉流亡至土耳其和黎巴嫩,土耳其政府在土敘邊境所設置的難民營,至今已容納了超過170萬敘利亞人,黎巴嫩則接待了近100萬人,人數大約是黎巴嫩人口的三分之一,當這兩個鄰近國家都已飽和而無法再接待,敘利亞的內戰又因伊斯蘭國勢力擴張日益轉趨激烈,局勢無法預期,因而導致難民潮一波接一波,迄今估計至少有四百萬敘利亞人流亡路途。

戰爭不結束,歸鄉已無望。這樣的境地迫使敘利亞人從土耳其、黎巴嫩繼續移動,往政治安定的歐洲,流奶與蜜的歐洲前進。他們搭著小船、橡皮艇從土耳其出海漂流到距離最近的希臘小島柯斯(Kos),這裡是他們離歐盟最近的入口,一旦能安全抵達柯斯海岸,他們就進入了申根地區,可望取得在歐盟22國自由通行的門票,這個居民兩萬的小島,突然間增加兩萬移民,島上的緊張和動盪不難想像,陷在財務困境中的希臘還得編列人道接駁的預算。

希臘之所以成為從中東到歐洲的通道,首先乃因從利比亞出海的路徑,因偷渡集團的粗暴和利比亞民兵專橫而更加險惡。中東地區的難民們寧可長途跋涉一萬公里,卻仍無法避免從土耳其渡海的不測風雲,9月初,敘利亞三歲男孩亞藍和家人所搭的小船因超載翻覆海上,他被海水沖至土耳其海灘的照片,使全世界為之一慟。只不過人們的「惻隱之心」很快就被各種言之鑿鑿的理性取代,如9月中旬以後歐盟申根國家一一重新啟動邊境關防檢查,各列開往維也納或慕尼黑的火車停駛等等。

歐盟小國力防難民「入侵」

歐盟境內的申根國家中,反對接納難民/移民最明顯、態度強硬且最公開的莫過於匈牙利。匈牙利從今年8月下旬就加派兩千警力,加強該國與塞爾維亞交界的175公里邊防,匈牙利公開宣布加高有刺鐵絲網,以阻止「外國人入侵」。匈牙利國會並召開緊急會議,快速立法通過關閉邊界、反對移民的法條。

匈牙利的強硬立場多多少少違背「人道主義的精神」,受到歐洲左派人士的非議。不過,與匈牙利立場一致的國家還有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羅馬尼亞等。這些中、東歐國家的「排外情結」,很值得在全球化脈絡下分析討論。

中、東歐小國在尚未成為主權國家前,都是建立在語言和文化認同所組成的集合體,語言文化的單一和同質性,雖然有利於國族內聚團結,然而在面臨外來族群文化的衝擊時,立刻顯現其薄弱的吸納能力,並以強硬態度抵擋。斯洛伐克有80%人民反對開放邊界,波蘭有75%反對接收中東難民,在在說明這股抵擋力量之強烈,立場之堅定。

這些國家在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之前,都是封閉社會,生活在同質的文明世界。對他們而言,歐盟是文明的認同,伊斯蘭是另一個文明,俄羅斯也是另一個文明。匈牙利總理回應外界質疑時說:「如果歐盟接受大量移民的話,我們終將會成為少數民族。」這位極右派總理的擔憂,透露出保守族群的文化生態。

相對於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歐國家因過去所殖民的從屬國家紛紛獨立後,很快受到移民湧進的衝擊,無論西歐主流社會願意或不願意,都必須吸納外來族群文化,半個世紀後,多少呈現對多元社會的寬容,當然,接受外國移民還有經濟利益考量,至於高掛嘴上的「人道主義」,則又是另一個層次了。

其次,在久遠的歷史裡,上述的中、東歐國家,先後受到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納粹政權的統治,而後都受史達林管轄。這些地區建立主權國家的時間都很短,而且旋即進入歐盟體系,因此,對於「國家主權」的問題相當敏感,時時刻刻都要檢驗國家主權是否受到侵犯或剝奪。這些國家中親歐盟的基本上屬於舊制時代的政治異議分子,他們在爭議問題上無條件擁護歐盟政策,有時會受到國內輿論的質疑。

從匈牙利、羅馬尼亞加強邊防和高築圍牆等,就可看出國家主權和領土疆域的觀念顯現在對邊界的重視和防衛,築高鐵絲網、圍牆不是為了守衛歐盟利益而嚴堵難民,毋寧是為了「捍衛國家主權」。

匈牙利受到西歐國家的壓力而迅速召開國會臨時會,並提醒「大國們」尊重與難民庇護息息相關的「愛爾蘭協議」,目的就在於申張主權獨立性和歐盟國家無論大小國,一律地位平等。

克羅埃西亞的盤算

在匈牙利關閉邊界後,克羅埃西亞成為難民/移民進入歐洲的另一條途徑。過去屬於南斯拉夫共和國,克羅埃西亞在上個世紀90年代經過慘烈戰爭後獨立建國,雖然也是「新興國家」也很在意主權獨立性,不過,克羅埃西亞「獲准」加入歐盟的時間尚短,為了能順利進入申根地區以利經濟和人民在歐盟境內自由通行,克羅埃西亞對這一波難民/移民潮的立場和匈牙利等國正好相反,開放邊防讓入境人潮搭火車至首都再轉至奧地利。

克羅埃西亞總理並趁機批評匈牙利關閉邊界是「違背」歐盟的精神和價值。當然,克羅埃西亞只需作為「轉運站」,雖然克國社會也擔心被「外族」入侵,而為了國家利益,克羅埃西亞展現出百分百配合德國總理梅克爾政策,如此的政治盤算並不令人驚訝。

今年3月間,因地中海移民船難頻傳,德國總理梅克爾曾公開指出,要解決地中海偷渡船難的悲劇,必須以歐盟的軍事力量攔阻利比亞的出海管道,換句話說,派出軍隊攔阻利比亞偷渡集團的人口販運作業。雖然,格達費政權垮台後,利比亞陷入內戰數年,現在由兩個政府各自在統治區內分治,畢竟還是「主權國家」,歐盟無任何派兵干預的正當性和權利。

梅克爾的提議遭到強烈批評,儘管如此,德國在中東難民/移民潮湧入歐洲的問題上,嘗試掌握發言權。當今年夏天歐盟邊界潰堤,陸路難民潮開始氾濫時,德國的極右派新納粹集團極力鼓吹種族主義,並成功地掀起反難民的浪潮,眼見新納粹集團興風作浪,德國政府乃宣布增加移民庇護名額為80萬人,以壓制種族主義的聲浪。

梅克爾對難民/移民潮的接收政策,不僅是執政權的考驗,也可視為德國在歐盟領導地位的試驗。雖然慕尼黑市長聲稱無法在一周內安置數萬名難民,也開始管制邊境,控管與維也納之間的鐵道交通。然而,德國在這波難民/移民潮所展現的「大國器度」,更加鞏固德意志在歐盟的領導地位,同時也使得梅克爾擠身國際領導人行列。她理直氣壯揚言要制裁那些關閉邊界的國家。

茉莉花革命結出難民潮的果

伊斯蘭國勢力擴張可能導致千百萬敘利亞、伊拉克以及阿富汗人民出逃,誠然,以地理位置而言,歐洲將是中東和非洲難民全球移動的第一站,接下來還有美國、加拿大,拉丁美洲國家和紐西蘭、澳洲等國。四年前,人們歡呼茉莉花革命的成果,怎麼預料得到竟會引發四年之後的人類大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