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說:「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流血的政治」不僅流血,還花大錢。「不流血的戰爭」也花錢,但跟「流血的政治」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流血的政治」靠槍桿,「不流血的戰爭」靠筆桿,今天的筆桿是營造輿論、爭奪話語權的各式各樣主流媒體。
不說真打起來,華府派航母群到南海秀肌肉的費用已很可觀,長此以往,五角大廈的預算只有擠壓美國其他方面的支出,但美國債台高築,擠壓總有個極限,非長久之計。因此,「美國之音」3月31日刊出前駐北京大使洛德的訪談,似想回到「不流血的戰爭」。
洛德說,「如果我們不能到中國去運作,為什麼我們要讓中央電視台和其它媒體在美國運作?因此,我們起碼應該正視現實,看是否應該考慮關閉某些中國媒體?不僅因為中國騷擾我們的媒體、不讓它們在中國運作,導致我們必須尋求對等……」
習近平說黨的媒體要姓「黨」,洛德說「這些媒體已經不是真正的新聞媒體,而是中共的宣傳工具」。然而洛德開口閉口「我們」,無異承認美國的媒體也有「姓」氏的,姑名其「我們」罷。「我們應該擴大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台、以及促進公民自由其它專案的預算和資源,包括那些利於公民社會的非敏感領域和其它領域,如法治、民主等,比如,那些由民主基金會贊助的組織。」
說穿了,唯「我們」美國的「法治、民主」才是「法治、民主」,儘管美軍在伊拉克、利比亞用槍炮推行民主的結果有目共睹。洛德大言不慚的說,「開放的民主國家不會產生難民,民主國家不會把自己的居民驅離自己的國家」,請問洛德,中東、北非難民是薩達姆、卡達菲「他們」「把自己的居民驅離自己的國家」?
說起民主,美國政客總不忘其樣板台灣,洛德也不例外,他說:「許多美國人確實認為、期待,至少是希望中國經濟發展,中國與世界有更多交流,中國更大的開放,會引領中國實現更民主的政治制度,就像韓國、台灣、智利和其它許多亞洲國家。」
洛德說習近平領導下的言論、媒體自由「毫無疑問」在倒退。習近平當然是「他們」,回頭看看同屬「我們」「更民主的政治制度」的台灣。
即將上台的蔡英文也把島內媒體分成「他們」與「我們」。看看她怎麼對待「他們」:
4月1日,台灣還敢批評蔡英文的談話節目「網路酸辣湯」播出最後一集,主持人黃智賢說:「因為台灣不能只有一種聲音,因為台灣不能摧枯拉朽的一面倒。」然而蔡英文就要一種聲音,只要「我們」,不要「他們」的聲音。
全力維護這一節目的邱毅說:「蔡英文操控媒體明顯比阿扁細膩、厲害、狠辣,她先以轉型正義為名,要清算國民黨黨產,接著再以三中(中廣、中影、中視)為標靶,這下子相關人等的壓力來了,接著再以溫柔召喚提供相關人等出口。在軟硬兼施下,還能不屈服於現實壓力的恐怕就有限了。」
媒體都有姓氏的(台北就有強調、深信「多元」與「盡量往中間靠」的新聞系出身資深媒體人說了句大實話:我們都是「老闆的『代書』」),似乎島內唯馬英九的國民黨的媒體沒有姓氏,甚至連媒體都沒有,主政八年,罵馬英九真可謂達到鄭南榕「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有本事的名嘴、記者拿出罵馬總統的勇氣罵蔡總統試試?
這些細膩手法當然瞞不住鼎力支持蔡英文的華府,然而因為蔡屬「我們」,可張隻眼閉隻眼,反正限制的是「他們」。哪天蔡英文真要當台獨的「尼克森」,要與北京簽訂兩岸和平協議,瞬間成了「他們」,屆時再翻她舊帳,炒作「This woman」領導下的言論、媒體自由「毫無疑問」在倒退的輿論,轟她下台。
轉自:http://kinliu.hk/review/expert/1440563692/16679-c79a7181f3b99ccac989f681191d53ab
社論
國際視窗
南海風雲
「一帶一路」與中國崛起
民進黨與兩岸關係
和平統一與一國兩制
海峽短評
編後
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