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掀起新一波對峙和衝突?
南海仲裁案掀起新一波對峙和衝突?
在南海仲裁案審判前,真可說風雨欲來風滿樓,中國大陸一直都以強硬態度面對,一方面強調「不參與、不接受、不承認」的三不政策,一方面也發動輿論攻勢,在國際間強調仲裁決定是「一張廢紙」、「一場鬧劇」、「非法判決」、美日挑釁搞鬼外,甚至在國際間呼朋引伴,也爭取到國際間66國支持南海是中國固有疆域,同時還在西沙群島進行「戰爭狀態」的軍事演習,來宣示其對南海主權的強硬立場。甚至在仲裁案宣判前,習近平也信誓旦旦,展現不惜一戰的立場,頓時南海火藥味十足。甚至,連美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也撰文指出,一旦仲裁結果對中國不利,北京將會有「實質反應」。南海仲裁案出爐後,勢將牽動整個周邊局勢。
一、中菲南海領土衝突與南海仲裁案
南海仲裁案起於2012年4月,菲律賓與中國在南海黃岩島發生軍事對峙,在菲律賓撤出船艦後,黃岩島遭中國控制。菲律賓於是在2013年提出南海仲裁案,國際仲裁法庭在2014年受理。仲裁案雖然由菲律賓提出,但其結果將牽涉到中國與美國在南海的角力。
關於仲裁案的內容,當時菲律賓政府提出15項主張,但法庭只受理7項,其內容重點大致可歸類成四項:一、有關中國主張的南海U形線(或九段線)的「歷史權利」是否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二、判斷中國占領海洋地物屬性是島嶼、岩礁,或是低潮高地,這關係到海域範圍的權利。三、中國在這些島礁上的工程建設權及產生的海洋環境破壞問題,是否合法?四、菲律賓是否享有完整的200海里專屬經濟區(EEZ)。
菲律賓提出的國際仲裁案,並不是針對南海諸島的主權歸屬,而是希望仲裁法庭判斷南海島嶼究竟是島是礁?一則可以挑戰中國人造島礁的地位,二則確定中國在南海只有礁沒有島的訴求。若是被裁決為岩礁的地位,便可能瓦解「九段線」主權的宣稱。同時,在中美較勁的情況下,無疑讓南海仲裁案淪為政治性與技術性上的判決,出現中國「歷史權利論」與美國「海洋權利論」的對峙,也就是國際法論述對上海洋法公約規定。
二、南海仲裁案出爐與其產生的衝擊
南海仲裁案判決7月12日出爐,常設仲裁法院(PCA)所公布的判決結果,幾乎採納了菲國單方的訴求主張:一、中國大陸在九段線範圍內主張的歷史權利沒有法律依據;二、南沙群島所有海上地物,均為礁岩,包括太平島在內。三、中國在爭議島礁之填海造島建設,會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宣判結果一面倒向菲律賓。基於上訴三項判決,菲律賓順理成章地享有周邊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這將引發菲、越在南海海域理直氣壯地執行其200海里的經濟專屬區,此舉勢必也會挑起更多衝突。國際仲裁法庭的判決,好像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在製造問題。
表面上,菲律賓大獲全勝,其實背後的真正贏家無疑是美國,當南海的公海面積變大,美國船艦自然可以橫行無阻,同時也可以維持美國在南海的核心利益。不過,隨之而來的中美軍事較勁,恐怕會引發更大的區域安全恐慌。
依據國際仲裁實例來看,一般說來仲裁結果只對弱國有用,大國多半不會遵守。中國是個大國,且從一開始便質疑菲律賓單方提出仲裁案的合理性與適當性,強調不會接受任何仲裁結果,仲裁案不具任何約束力。何況這種「有償服務」的仲裁法庭,也容易落人口實,畢竟這不是由聯合國支薪的國際法庭。
眾所周知,國際法庭是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關,具有較高的公信力。明確地說,仲裁法庭不是國際法院下的國際法庭。這間成立於1899年的仲裁法庭,據說在117年裡只接受過16起仲裁請求,平均約8-9年才一件申請案,而其仲裁決議執行率卻是零。也難怪《人民日報》痛批美菲與仲裁法庭是帶頭在破壞國際法。
此外,事關主權和領土,也超出仲裁法庭的權限與管轄範圍,而且沒有援引任何有分量的國際判例或國際法的淵源主張當依據,顯得不是很慎重地審理關於主權領土海域的問題,僅憑一方所提的資料而妄加判斷,已失去「仲裁」的精神與意義。頗有為菲律賓的海洋主張背書與出氣之嫌。對國與國之間難以解決的領土問題,都必須要有更縝密周延的審查與判決,否則會失去公信力。
表面上本次仲裁雖沒有處理主權問題,但由於大陸主張的南海「九段線」被判無效,加上太平島被判決是礁岩而非天然島嶼,都意味著中國在南海區域沒有擁有所謂傳統主權的法律依據,頂多是大陸和海南島向外延伸200海里的經濟海域。
這對中國來說,無疑「奉送」出大部分傳統U型海域的主權領海區,中國勢必無法接受。相對地,菲、美、日三國倒是一直呼籲中國必須遵守仲裁結果,這是具有法律拘束力的,連越南對九段線無效判決,也表示歡迎。更重要的是,仲裁宣判也波及台灣。當太平島被判不是島時,恐將危及台灣200海里的經濟專屬海域,而且台灣不但需要提防菲律賓對太平島的覬覦,甚至越南先前已經信誓旦旦宣示要將太平島據為己有。
三、中國之立場與可能因應策略
北京方面一直強烈表明,不接受、不參與和不承認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仲裁法庭無論做出什麼樣的裁決,都是「非法無效的」。對這樣的仲裁結果,中國肯定無法接受,痛批美、菲製造南海緊張,抹黑中國。
北京在「三不」原則下,根本已經不去理會單邊提出的仲裁案,也早已預知會有這樣的仲裁結果,應該不會太意外,反倒是台灣的太平島不是島的宣判,讓台灣始料未及,可說是新政府在情報研判上的失算。
中國對這種不具效力與制裁力的仲裁判決並不放在心上,因為宣判結果並不會改變任何現況,中國更不會接受或執行判決的結果,也不會影響到中國在南海區域的主權地位與海域權利,只把它當作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看待。
中國對仲裁結果可能會採取「一手硬、一手軟」的策略。其可能評估的硬的一手有:第一、順勢宣布南海防空識別區,提升另一道防衛機制,以提高中國在南海的主動掌控權。第二、強化南海海域軍事戰力,捍衛主權。第三、繼續擴大黃岩島工事,成為威嚇菲律賓的重要前線堡壘。第四、積極佈局整體的南海戰略,鞏固強化西沙群島的永興島、南沙群島的永暑島和靠近菲律賓的黃岩島,形成南海海域三角軍事陣地,以延伸大陸本土到南海海域的戰鬥陣線。第五、以脫離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會員地位,不接受其海洋法公約之規範,就像美國一樣不是公約的成員。軟的一手,中國也可能考慮採與其他聲索國協商的辦法,化解與菲、越的主權爭議,尤其在擱置主權爭議下,建立更為實質的共同合作開發與共享海域資源,以降低越、菲向美國靠攏的機率。
事實上,中國非常清楚,進行軍事競爭只會給美國勢力介入南海的藉口。要降低美國在此區域興風作浪的機會,中國必須冷靜面對仲裁結果,畢竟中國傳統U型九段線的主張,範圍幾乎包括了90%的南海海域,特別是菲律賓本土西岸專屬經濟區,逾80%涵蓋在中國九段線內。因此,若讓南海成為東亞區域的火藥庫,會讓美國勢力介入更有依靠,南海周邊國家需要美國的程度也會升高,是便宜了美國。
四、南海出現南海新形式互動關係?
南海仲裁案宣判後,雖不會改變南海現狀,卻多少會改變中國與周邊國家對南海戰略的思維,值得觀察。
首先,位於南海海域的南沙群島,被認定是岩礁而不是島,便不存在專屬經濟區200海里的主張。在此情況下,自然讓南海產生許多開放和可共享的海域,在各國積極參與下,可能引發另一種海洋資源競爭的情勢。
其次,仲裁判決無疑將擴大菲律賓和越南所擁有的專屬經濟海域,此將促使中國去面對以往不願意面對的主權或領土海域重疊的事實,也會引發中國提高意願跟菲律賓與越南進行雙邊的談判,擱置主權、共同開發、共享區域資源的可能性會變高,中國也可以借此排除或降低美國干預南海事務,又可以提高中國與菲律賓、越南的睦鄰友好關係。
第三、不再將九段線主權宣稱和捍衛傳統U型疆域的歷史性權利,當作不可挑戰的前提,可能轉變成一種具有彈性的策略,在不動到傳統歷史權利的前提下,更有彈性地進行協商,超越主權的藩籬,面對障礙,達到雙贏或多贏的目的。
第四、中國身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會員之一,面對不利的仲裁判決,勢必要兼顧法律層面的南海戰略,並思考其他聲索國的海洋利益需求,加強對南海軟實力的應用,從僵硬對峙危機中轉為有彈性的戰略思考,實質建立互聯互惠的友好關係。
第五、儘管南海仲裁案可能揭露政治判決的動機,背後有著美菲的政治目的,但相對地,中國在南海議題上也可以較低姿態面對南海海域糾紛,認真地與鄰國討論共享海域資源。如何以和平途徑,解決南海領土主權爭議,實為當務之急。
五、宣判太平島不是島的震撼與遺憾
在中菲仲裁案上,太平島被判「岩礁」,對台灣不利影響相當深遠。太平島位置離菲律賓本土相當近,而岩礁地位不擁有200海里經濟海域的權利。因而未來在太平島12海里領海外,在法理上都將屬於菲律賓獨享的經濟海域。台菲和台越未來在此海域上出現漁業或各方面海事糾紛衝突時,台灣將居於劣勢。而且因失去200海里的專屬經濟海域,台灣若想在太平島周圍開採石油與天然氣或其他相關資源,甚至進行軍事行動時,都可能引發與菲越之間的糾紛。同時,前往長達1,600公里的太平島運輸、補給線,都可能受制於菲律賓或越南,引發太平島守軍的困難。
關於太平島是「礁」不是「島」的矮化判決,也令人質疑仲裁法庭的公平性、公信力與合法性,甚至逾越對島嶼專業定位的判斷。何況太平島原不在菲律賓原先請求裁判的標的,仲裁庭卻自行擴權,居然可以延伸判決到太平島,令人匪夷所思。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規定,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岩礁,不應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面對太平島擁有毋庸置疑的居住條件與生活機能事實,以及日湧65噸井水可當飲用水,島上有駐軍與居民,仲裁法庭居然可將太平島判為僅能擁有12海里的「礁」。
同時,在法院仲裁審理程序上,沒有邀請台灣出席、要求提供有利證據,加上這種閉門式的審理,自由心證判決成分高,也沒有親自到南海視察狀況,來掌握比較客觀判斷的資料。對於會產生損及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之權利,加上不顧南海問題與局勢的複雜,仲裁法院居然可以如此輕易與草率判決,足見其仲裁品質之粗糙,難以服人。
六、結語:走向衝突?或走向合作?
南海國際仲裁案的出爐,南海情勢的發展可能產生兩種走向:一方面,雖然對這些島礁地位做出認定,但是否可用來作出海洋權益之聲索,令人質疑,而這些島礁的歸屬權判決,在沒給予定論下,主權歸屬問題仍是謎霧一團,無助於島礁問題的處理,也無法禁止任何國家在這些島礁上繼續興建人工島,甚至去爭奪南海島礁據為己有。因此,南海現況不會有任何改變,中美對抗仍會持續上演,菲越兩國成為美國在南海利益的馬前卒而已,甚至出現更激烈的代理人的對峙情勢。
另一方面,卻可能讓南海海域對峙和衝突的本質改變,可能從外交、軍事硬實力的叫囂和挑釁,轉變或走出一條針對法律、社會、文化與經濟等層面「軟實力」的互動。◆
社論
國際視窗
中美軍事
南海仲裁
台灣主權與兩岸關係
海峽短評
編後
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