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列顛王國的分崩離析

英國退出歐盟及其影響

湯紹成
(政大國關中心美歐研究所所長)


6月24日,英國民眾以62%比48%的差距通過脫離歐盟的公投,這對英國、歐盟及全世界產生極大震撼。英國脫歐消息出現後,各國股市與房市大跌,英鎊也應聲跌至1985年以來新低,相對的,避險的黃金、美元與日圓大漲。

英國脫歐,受全球化以及區域化的影響。雖然歐盟整合的程度居世界之冠,但是在過去這20餘年當中,內外優勝劣汰的結果,使得英國中產階級趨於崩解,尤其被淘汰者再也難於重回職場,社會上貧富差距擴大,近年來又出現難民問題,憂慮不平與無奈焦躁,使得英國民眾反體制的聲浪高漲,加上階級與種族雙重對立加劇,終致一發不可收拾。

對英國的影響

英國脫歐派當中,由保守黨部分領導人,以及英國獨立黨(UKIP)領軍,在野的工黨內部卻呈現矛盾。

英國長期存在疑歐派勢力,與歐陸關係若即若離,此次脫歐的決定,可說是長久以來與國內外留歐派的一次了結,在英國內部留歐與脫歐派勢均力敵,而世界其他重要國家如美、日、德、法等國政府,均表態支持英國留歐。

英倫三島與歐洲大陸一海之隔,傳統英國為避免被歐洲的事務捲入,採取一種權力平衡的政策,拉一打一,聯弱制強,以便獲取最大利益。最有名的事例是1938年英國首相張伯倫以犧牲捷克來安撫希特勒,自以為勝利成功,但不到一年就爆發二次世界大戰。戰後英國在經濟情況不佳時,就表態想加入歐盟前身的歐洲經濟共同體,但被法國所阻攔,直至1973年才加入。但當英國經濟有起色,就又與歐盟保持距離,所以英國至今都沒接受歐元,沒有參加申根協議,形成英國在歐盟內的特殊的地位。

此次英國的脫歐公投是首相卡梅倫三年前提出,主要是為了平息黨內外脫歐派的聲浪,當時脫歐的勢力甚小,以為勝券在握。但因近年來數以百萬計難民湧入歐盟,反歐與仇歐情緒高漲,情勢丕變,確實可謂首相假戲真做、弄巧成拙。

激情過後,英國朝野兩大政黨爆發內鬨,執政的保守黨首相卡梅倫宣布辭職,主張留歐的內政部長梅伊(Theresa May)接任黨魁與閣揆,公投中她低調主張留歐,是繼柴契爾之後第二位女性領導人。

目前英國政府面臨的難題之一,是何時依照里斯本條約第50條規定,在兩年內完成前半脫歐程序。光是這一程序起動的時間點,就會讓英國議會爭執不已。英國是議會至上的國家,大多數國會議員主張留歐,公投的結果轉換成議會的決議與政府的政策是一大工程。

脫歐派主張,先要與歐盟協商雙邊關係之後再決定何時啟動第50條。歐盟方面則表明,若不啟動第50條,根本不與英國協商,孰先孰後,是英歐爭執的焦點。目前梅伊與德國總理梅克爾達成明年1月才啟動第50條的協議。這可說是此次脫歐震盪後,英國與其歐盟夥伴的第一個重大具體協議。

主張留歐的工黨也爆發內鬨,工黨主席柯爾賓(Jeremy Corbyn)有脫歐傾向,並未出席留歐的造勢大會,而工黨大多數國會議員卻主張留歐,柯爾賓受到黨內強烈批評,說他在公投過程中宣傳不利,10多位影子內閣成員因此辭職,工黨士氣大衰。

脫歐派領導人也紛紛掛冠求去,其中包括前倫敦市長強森(Boris Johnson),原本公認是卡梅倫首相的最佳繼承人,但因他在公投前亂開支票,現在眼見脫歐負面效應浮現,只能改口。如每周付給歐盟的3.5億英鎊轉為挹注健保的說法改為其中大部分錢,因為扣掉歐盟的補助款,英國實際上向歐盟支付不到一半的攤派金。

脫歐派信誓旦旦地宣傳,脫歐後可以控制邊界,減少移民。歐盟一些領導人表明,在歐盟施行的四大流通(人員、資金、貨物與勞務),英國不可能只限制人員流通而享受其他三項的流通,這是只享權利不盡義務。英國獨立黨主席法拉潔(Nigel Farage)因此立即辭職。

英國脫歐公投至今月餘,目前英鎊及英國股市與房市大跌,英國已從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退居第六。

對歐盟的影響

就算兩年內英國與歐盟完成談判,然後另外27個歐盟國家還要一一通過,最後英國政府還要與這些國家分別談判未來的交往模式才算完全脫歐。整個英國脫歐過程將需時五至八年。

在這段時間當中,端視英國政府與歐盟當局的談判結果而定,其中包括歐盟各項條約的法律規定將以何種方式呈現。

此外,歐盟中的法國、義大利、荷蘭與丹麥等國的脫歐派,也受到鼓舞,必將紛紛效尤,加上蘇格蘭將公投脫離英國後再加入歐盟,北愛爾蘭也有意脫離英國加入愛爾蘭,以便保留歐盟的地位,這些後續發展對歐盟整體的傷害將難以估計。相反的,歐盟日前才延長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經此變故,對俄國而言或是一大喜訊。

英國原為美國與歐洲的仲介,多少可發揮聯合或制衡歐盟的效果,一旦脫歐,美國頓失歐盟內具有特殊關係的盟友,削弱美國對歐洲的影響力,美國與歐盟未來的關係必受影響。

大陸與台灣

大陸在英投資勢必會受到英國脫歐牽連,尤其不少投資標的是英國房地產。另外,一些投資英國的企業也是以歐盟市場為目標,如今英國與歐盟的貿易條件未定,是留是走,還要長期規劃。此外,倫敦已成為繼香港之外的第二大人民幣的離岸中心,英國脫歐之後,將對人民幣國際化產生衝擊。

歐盟對大陸的武器禁運仍然有效,英國脫歐後,在武器的出售方面可能會是大陸的一大利多,這也會反過來影響歐盟禁運的立場。

目前,歐盟仍拒絕給與大陸自由市場經濟地位,其中一大爭議在鋼鐵價格。若英國脫歐,中、英勢必可探討大陸自由市場地位問題。未來脫歐的英國,對大陸的經貿依賴必會加強。

去年亞投行剛推出之際,英國是歐盟中第一個突破美國封鎖而加入的國家,之後德、義、法等國陸續跟進,這自然也形成了大陸與英國關係的一大利多。這主要是因為,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這些國家中,大多數曾是英國的殖民地,說明了英國對這些國家的瞭解居於歐洲國家之冠,因而這更是中英間未來可以合作的大利多,英國沒有歐盟的束縛與保障後,當可在此更大力地發揮。

英國脫歐對台灣的影響,在實體經貿方面可能有限,因歐盟與台灣的貿易佔台灣整體外貿的9%,英國只佔其整體的十分之一左右。但是,台灣最大的兩個貿易夥伴大陸與美國若受到衝擊,則會間接影響台灣,如若台幣兌美元升值10%,台灣經濟成長率將會下降0.6%,這也有待觀察。

另外,公投本身的影響值得重視。基於議會至上的原則,英國很少舉行全國性公投,英國議會還可以否決公投的結果,所以公投只有政治影響力而沒有法定拘束力。

據西方學者對公投的研究結論,雖然公投是民意的直接表達,但是公民投票會將政策撕裂後個別處理。因此,此一政策與其他政策之間的關聯性,以及政策與政策之間相互的影響,無法顧及,致使政府對公投結果難以因應。

公投會對政黨產生不良影響。單一議題或政策的公投影響越大,政黨的政策將越失去意義,政黨的整體理念與政策規劃都將受到影響,因而增加政黨政策的投機性以及政治的不穩定性,英國公投就是最佳驗證。

在此資訊發達的時代,多數的議題都無法以簡單的「是」或「否」回答,因而,立法必須投下許多人力物力,其來有自。況且公投缺乏民主制度中的妥協精神,反而會將議題兩極化,同時將會埋沒少數的意見。

公投給與投機政客極大的發揮空間,他們可利用議題煽動群眾。公投不會創造更多的民主,反而只會製造更多的意見與煽情。

最後,一般民眾對於政治事務理解有限,此次英國脫歐之後,在google搜尋引擎中搜尋脫歐與歐盟的人數暴增,可見一般英國民眾對此議題瞭解的程度,因而更有數百萬人聯署要求再公投一次,但已被英國政府拒絕。

小 結

面對此一發展,政黨應該積極改善與民眾之間的關係,多讓民眾參與政黨事務,這要比公投對國家民主發展更有助益。

此次英國脫歐所發出的警訊,乃民粹主義的上升與菁英政治的倒退,這加速了反全球化與反區域化的發展,促進了保守主義、孤立主義與保護主義的抬頭,對全球的和平發展會有相當的殺傷力。

此次英國脫歐是否會像脫歐派所預言,在昨天過後,英國先脫離歐盟的苦海,自力救濟,而反倒是短空長多,因為英國脫歐將加速歐盟的支解,而英國反而將成為歐盟國家企業與資金的避風港?相對的,若歐盟自此一蹶不振,甚至歐元崩解,其所造成的影響將更多倍於英國脫歐。

目前,歐盟未來發展的下一個觀察點是義大利,今年10月的義大利體制改革公投若失敗,主張脫歐的勢力將高漲。再加上蘇格蘭脫英入歐,以及北愛爾蘭脫英入愛,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將方崩離析,歐盟的命運更將難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