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復致敬團謁黃陵的歷史意義
台灣光復致敬團謁黃陵的歷史意義
2006年9月,一夥彼此未必熟悉的男女老少到了西安,再到黃帝陵,祭拜中華始祖黃帝。這一行人是為了完成1946年「台灣光復致敬團」成員的祭黃陵遺願。60年才完成一個先人遺願,當年前去的成員,只剩秘書林憲在世,卻垂垂老矣。
「憲老」--同去的後輩如此稱林憲先生,一路娓娓道來:當年他們想去黃帝陵,雖稱為雨勢所阻,但實因逢國共內戰而止步於耀縣遙祭,而於9月12日,敬告黃帝老祖宗「台灣光復了,回到中華民族的懷抱了。」60年後,則憲老為率光復致敬團成員後人,到黃帝陵前祭拜並立碑紀念,願足矣! 憲老腹中有部活歷史,此後數年中,告訴後輩:當年籌組「台灣光復致敬團」的是丘念台先生,有三個目標:
1.謁中山陵。因為沒有國父就沒有台灣光復。
2.見蔣委員長,為台人請命。
3.恭祭黃帝陵。
1946年8月29日,台灣光復第二年,一團成行15員,團長林獻堂,團員李建興、姜振驤、鍾番、林為恭、黃朝清、葉榮鍾、林叔桓、張吉甫、陳逸松、陳炘。另顧問丘念台,秘書林憲、李德松、陳宰衡。他們萬里迢迢,從台灣到上海,再到西安,卻去不成黃帝陵。憲老為當年15位成員不能到黃帝陵前祭拜而遺憾;也為終能帶小輩於60年後成行而興奮。後輩們原以為可以慢慢向憲老討教一甲子中各細節,誰知2011年12月8日憲老也走了,再也無法繼續向他老人家請益。
其實,2006年去黃帝陵,也沒有當年「光復致敬團」所有成員的後人全到齊。
李建興的孫子李正倫、姜振驤的孫子姜文滉、林為恭之子林侑庭、林叔桓外孫女、陳逸松的女兒、丘念台的曾孫女、姪女(筆者)、林獻堂侄孫林光輝、林銘鐔,此外還有召集我們這些後輩的朋友王曉波、方守仁。
過五年,2011年,我們又去,加了「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其他成員:羅秋昭(羅福星之孫女)、蕭開平(蕭道應之子),但陳逸松之女陳星吟已病故,林叔桓之孫女高兆弘身體不好,沒能去。今年又五年,加了歷史學者林德政、廖進平的孫媳婦李秀綺,還有陳逸松另一個女兒陳雪梨。今年我們原望復刻70年前光復致敬團十多位先人走過的路線,先去上海,再去南京,再去西安,但是,有些改變,原則上,不變的是9月12日到西安,我們去先人未能到的黃帝陵。
很多事過了就過了,無法復刻。台灣光復次年致敬團去西安回來的成員也各有遭遇,第二年陳炘就於二二八事件中莫名被抓死亡。再幾年,林獻堂遠走日本,老死在日本;鍾番建了台灣第一品牌醬油--金蘭,遠離政治,他後人近年來竟然有名起來,卻是為了爭產。有些成員失聯,或後人不願參與。
幸好我們的立意不變,我們--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成員,第一位會長林光輝積極推動下,2011年在台北中山堂前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紀念碑」終於有了碑文。年年在馬英九先生、郝龍斌先生、中時報系和許多單位協助下,紀念台灣光復,這些年,筆者繼任會長,也在所有成員協助下完成甲午120周年台灣抗日圖片巡迴展,也編出《破碎山河誰來補?》、《甲午風雲 寶島悲歌圖片集》等書。
此外,協會成員無私無我,提供許多珍貴文物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台灣館。如李力群捐李友邦先生文物;蔣朝根、廖繼斌、蕭開平、林光輝、筆者、羅秋昭……大家在填補歷史上相當的盡心。
這些年,儘管有人不願提「光復」,而屈從日本人的意思「終戰」。甚至有所謂學者有失史學風骨,硬歪曲當年「台灣光復致敬團」成員的美意,真是夏虫不可語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要知李建興一家72口於日據繫獄達五年,其弟、婿皆死於日人手中,如姜振驤之父姜紹祖1895年即死於日人手中,又多位成員皆不屑為日本國民,無懼斧鉞加身。台灣光復致敬團成員,除丘念台原就是監察委員,其他人無意於官場謀一官半職,反而有屈死或鬱鬱而終者。其餘各自就本位、本業發展。各有不同的際遇,不同行業。後人好不容易於2006年會聚在一起,這其間動力源自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協助甚多,王曉波與方守仁更全力促成。所以當年「台灣光復致敬團」的後人又陸續歸隊。「台灣光復致敬團」15位先人之美意,我們後人是不應忘記的。◆
社論
國際視窗
中美軍事
南海仲裁
台灣主權與兩岸關係
海峽短評
編後
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