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正義的「轉型正義」

評蔡政權及其原住民道歉

曾健民(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


最近,日本有一個常見的用語——「劇場型政治」,專指日本近十幾年來政治的異常現象。從千禧年上台的小泉到今天的安倍政權,日本政客們不論是非、顛覆常識,完全抛棄了民主原則,只顧競用民粹手段煽起大眾的原始感情符碼;把政治問題和社會矛盾的根源全推給政治敵手,而自己彷彿是全民利益的代表者,並打出簡單聳動的政治口號,通過新媒體煽起大眾的支持。這種表演政治,空有民主憲政的外殼,實為民粹政治,助長了威權主義的興起,而且以身分認同政治的煙幕隱蔽了社會問題,使不公不義的事更為蔓延。安倍政權利用煽起日本人的「新日本主義」感情認同炒作「中國威脅論」,隱蔽了日本問題的真相,把日本一步步推向全面扈從美國的戰爭道路,是典型的「劇場型政治」。

在台灣,以蔡英文為代表的政治集團,其政治表現就是「劇場型政治」,最近向原民「道歉」的演出是典型的例子。

一、復辟新型威權主義

蔡政權登台將屆百日,其政治性格已清楚呈現;從這百日間發生的大大小小事件及其對應來看,我們可以簡單概括其為一個以「反中兩國論」為政治軸心的新型威權體制。當然,在中美全球關係的框架下,其行動一定會有重重隱蔽的表現。

迄今,在解決台灣經濟沉疴和社會的不公不義問題上毫無進展,但因為依仗高漲的反中本土民粹聲勢和立法院的多數專擅,加上主流媒體的應聲相和,失去了民主制衡的蔡政權自大而不顧民主政治的規範,毫無忌憚地掌控行政、立法和司法國家機器,復辟了新威權體制。

譬如,有關尊重司法獨立的原則上,蔡英文一如其往的利用所謂「司改會」等公民團體的壓力(操弄「公民團體」搞政治鬥爭是蔡選勝的基礎),竟在總統府內設「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委員會」,且自任召集委員;不但干預司法,且擺明要把司法權納入其裙下,使數十年來台灣民主運動前仆後繼爭取司法獨立的一點 成果,葬送在其「司法改革」為名的威權下。對此,有資深法官直指:「總統親自主導司法改革,犧牲司法獨立性,行政權與司法權結合,『與帝制何異?』」

其實,三權分立只是一個自命為「民主憲政」的「國家」最起碼條件,蔡政權一上台就抛棄了民主憲政的規範,完全暴露了其非民主的本質。一個「與帝制何異?」的蔡政權,還有什麼資格在《華盛頓郵報》上,向中國大陸,向國民黨,驕其「民主」、「民眾參與」、「透明度」、「不要有太多司法干預的司法體制」的假話呢?

蔡政權的集權及反民主的代表作,非那「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莫屬(全名「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名稱定得好像中立客觀,唬弄大眾以為這條例是針對所有政黨,實際上它純粹是為清算國民黨的政治追殺。依這個條例,蔡政權在行政院設置了「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該委員會可對國民黨從1945年8月15日以後有關財產的所有作為進行調查,通知相關人到會陳述、派員搜索國民黨,而且得請警察機關協助。一個行政組織竟擁有調查權和搜索權,這不是民主的大倒退是什麼?這個形同檢察機關的委員會,完全凌駕司法,可謂集立法、行政、司法於一體,專為解體政敵國民黨而設的政治怪獸。 由此可見,依仗本土和台獨民粹取得政權的民進黨,為了打趴唯一的對手國民黨,肖想千秋萬世統治台灣,已迫不及待地,一副猴急的樣子,脫去了民主的外衣,露出獨裁的真面目。

二、不正義的「轉型正義」

為了掩飾其獨裁反民主的真面目,蔡政權祭出「轉型正義」的大旗,挪用「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的普世形象以隱蔽其不正義的內容,欺騙大眾。所謂「轉型正義」乃指一個國家經過戰爭、革命或巨大的變革形成的新興民主政府,對前獨裁政府違法侵犯人權或不正義行為進行糾舉、懲罰或補償,通過「轉型正義」對錯誤制度的撥亂反正,使社會人民得到療癒,得進一步朝民主方向前進。譬如,德國處理前納粹和前東德的措舉、南韓對光州事件加害者的審判、南非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等等都為轉型正義的例子。

今天的台灣,從解嚴後經過李登輝十數年的執政,再經過兩次政黨輪替,早已是普選兩黨競爭的西方民主體制,且國民黨早己轉型為合法選舉政黨,縱有黨產的歷史包袱,也可循現行的司法系統解決。依法,國、民兩黨只是兩個民間政治團體,民進黨只是經過選舉勝利(不一定過半)取得執政權的政黨,並非經過革命、政變或大變革的新興政權,完全不適用早有普世規範的「轉型正義」。若依民進黨的作法,只要選勝取得政權,就動用超法治的「轉型正義」繼續追殺對手政黨,誰敢保證四年後民進黨還會選勝?那麼,倘若下次國民黨選勝了,再來動用「轉型正義」的大刀追殺民進黨,那不成了寃寃相報,請問台灣還是蔡英文經常向大陸自誇的民主「國家」嗎?

況且,「轉型正義」必須以體制內的方式實現,更要符合正當的法律程序原則、比例原則以及平等原則。蔡政權的「不當黨產條例」的「轉型正義」,完全違背了普世規範,充其量只算不正義的政黨輪替。進而言之,所謂「轉型正義」之目的在鞏固和保障基本人權,預防未來政府對人權的侵犯;然而「不當黨產條例」的真正目的卻在追殺競選對手,不但與保障基本人權無關,且只會製造分裂和對立,可說是「逆轉型正義」。 究其政治目的,除了打趴國民黨之外,便是秃鷹群爭食黨產,把國民黨示眾為「外來政黨」、「中國政黨」的形象標靶,以建構去中國化的「台灣民族主義」。

三、為了建構原民化的「國家意識」

在砲聲隆隆地對國民黨——這「外來政權」進行「轉型正義」凌遲的同時,蔡政權又在8月1日演出了一場向原住民道歉的大戲。兩者看似不同,但都用了「轉型正義」之名,實則是一場互為表裡的隱蔽作戰。

讓我們先分析其「道歉」的文本。

其「道歉」的敘述立基於超歷史的「善惡兩元論」;把400年以前的原住民部落社會彰顯為絕對的「善者」,而其他的後來者據她的敘述「未經他們的同意」「剝奪」了原住民部落的一切,都成為絕對的「惡者」。文本的敘述把400年台灣的社會歷史發展,簡化成荷鄭的屠殺、剝削,清朝的流血衝突和鎮壓,包括連橫的《台灣通史》都成了「強勢族群」書寫的「漢人史觀」,都成了必須道歉的惡者。

這是一篇充滿虛偽道德修辭的政治文宣。在其敘述中,台灣沒有歷史沒有社會發展,更沒有人民的發展,一切都扁平化,只剩下被設定的善惡兩方。台灣歷代「先民」的歷史被剝奪了,被還原到一個超歷史的本質——一個遠古的、無歷史的部落社會。該「道歉」文雖然設定了八項原民政策,其實,它後面的政治謀略才是重點;其目的在建構一個純種的本土(原住民)和邪惡的外來者的二元對立政治,建構一個現實中不存在的「純粹本土」的幻象,以作為新的台灣國家認同意識,作為人民的麻醉劑。直似納粹德國曾建構的優等種族亞利安人的幻象,或日本軍國主義建構的「日本民族」的幻象。

但是,這種善惡的二元論卻又是有選擇性的。蔡英文在把前現代的荷、鄭、清描述為屠殺、剝削的惡者的同時,卻把對漢民族和原住民族以現代帝國主義手段大量屠殺全面收奪土地且破壞傳統生活的日本殖民者,合理化為「理蕃政策」;一個真正的「惡者」,蔡英文卻美稱其為「日本統治」,把它輕輕放過。如果真心要替原住民「轉型正義」,首先就要嚴厲地要求日本向原住民道歉補償,這種親日的「轉型正義」是為誰的正義? 從其政治修辭觀之,這篇假借多元觀點的道歉文,仍出於一些新台獨史觀的學閥之筆。只不過,它比以前「外來政權」說的台獨史觀更為升級,也超過以前的「四大族群論」,企圖進一步將所謂的台灣主體性與純種原住民結合,建構原民化的台灣國家意識,進一步脫離中華史觀,推動去中國化,建立台灣「泛南島民族意識」;這又與蔡政權急於推動「新南向政策」有一定關聯。

四、「族群主義」的嘴臉

在蔡政權以最高規格的儀式向原住民「道歉」的同時,對造成26條寃魂的可恥的火燒車事件卻投以冷漠的表情;對於加在陸生陸配身上的歧視性政策,不但不加以改善還設下更多障礙。這種把人區分為「本土、外來」、「高等、次等」、「近親憎惡」的心態和作為,放諸世界,只會被歸類為「族群主義」,其中內含著危險的法西斯主義因素,所謂民主人權的「國家」更是假話。一個執政的族群主義者一面為特定民族道歉另一面卻鄙視另一群體,由此,我們可以更清楚看出蔡政權向原住民道歉的虛偽面目。

對於台灣現時面臨的諸多社會問題,如經濟停滯,勞資間的工資、休假爭議,年金改革棘手問題,社會分配不均的問題等等,蔡政府完全無能治理,卻單挑原住民議題,以虛華的儀式向原住民道歉,還美稱為「轉型正義」,起了隱蔽真實社會矛盾及其治理無能的作用。真正需要以正義的力量去解決的地方,蔡政權卻走向了不正義的道路。譬如,有關漁民權益的問題,在沖之鳥礁問題上蔡政權不敢得罪日本,只有犧牲台灣漁民權益,放任日本違法霸佔廣大漁場;漁民花七天七夜遠到太平島護主權,蔡政府卻怕得罪美國,聲稱要處罰漁民。因為反中抱美、日大腿而急於擬議進口美牛、進口日本輻射食品、分割台電、加入TPP等,都是違反正義違反台灣人民利益的作為。一個反中親美而對內企圖打造原民化國家意識的蔡政權真面目已清楚浮現。

五、無助於原住民困境的「道歉」

在蔡英文召集了一批原住民菁英到總統府前排排站,聽「道歉」宣示之時,有另一批原住民在場外抗議,批評蔡的講稿「說來好聽」,沒實質內容,說「這是在幹嘛?在朝貢嗎?」

一個脫離台灣人民歷史,無視台灣社會發展的道歉文,注定要脫離現實,看不見今天原住民的真正困境。台灣經過長期社會歷史的融合通婚,今天,原住民作為台灣社會一分子,或者作為中華民國公民的一分子,他與你我完全一樣,都生活在現實的政經社會網絡中,也處於現實社會的不平等關係中。原住民中有少數的菁英更有大多數生活於社會底層的人,這與台灣社會的其他群體都一樣。因此,原住民的困境根源在社會的不平等關係,而不是族群的不平等關係。蔡政權想以族群政策解決社會不平等問題,本末倒置。如果不解決台灣政經的社會不平等,再多的道歉也無濟於事。道歉文中宣示的八大政策(包括在總統府內設置「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自任召集人),除了造就新一批原民菁英的利益之外,對絕大多數生活在現實生活艱困中的原住民,無多大益處。

自從台獨論述建構了「四大族群論」的魔咒後,台灣社會便被族群問題分裂。民進黨每逢選擧便祭出族群牌,原住民成了最好用的議題。1999年陳水扁為了選舉跑到蘭嶼與原住民簽署了一份叫「與原住民的新夥伴關係」,承諾2002年把核廢料遷出蘭嶼。15年過去了核廢料還在,今天蔡英文又跑到蘭嶼去還在談核廢料;這次目的不為選舉,而是利用原住民的議題,建構未來的原民化台灣國家意識,是為了圓他們一邊一國的夢想。難怪台東縣國小教師「拉那路」投書報社說:「核廢不遷出,道歉都是假的!」讓我們拭目以待核廢何時才可遷出蘭嶼吧!

到現在,原住民狩獵和採集林產物的傳統生活權利都被剝奪,還奢談什麼原住民的道歉、轉型正義?原住民歌手張震嶽在臉書上批評道:蔡政府的道歉儀式根本是一場鬧劇,還是存有對原住民的高姿態和優越感,他直接批評蔡英文:「只要把原住民的事情解決就好,不用演戲!」 30年來,民進黨和台獨派不斷地通過炒作二二八議題、為二二八道歉,來建立「外來vs.本土」的二元政治結構,建構了「一邊一國」的台灣意識,最終改變了近半數台灣人的國族認同,成了民進黨和台獨派堅定的政治基礎;今天,蔡政權跨過了二二八,進一步炒作原住民議題、唐突地向原民「道歉」,其政治目的在建構原民化的「國家意識」,藉以形塑台灣人「南島國家」的國族想像,企圖把兩國論推到極致。今後,原住民議題將會像以前炒作二二八議題一樣,沒完沒了地上演。

5月20日那個未完成的以一個中國為核心的「九二共識」答卷,蔡英文已藉向原民「道歉」作出了回答:「南島國家」。

2016年8月19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