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中的世界格局與南海問題

黃頌顯
(明道大學助理教授)


當中東、歐洲處於伊斯蘭與西方國家的對抗中,國際發生三件值得關注的事件。第一是美國在東北亞部署導彈攔截系統。第二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俄羅斯的對抗。第三是南海仲裁的爭議。

西方國家不是鐵板一塊

2016年7月8日,美韓兩國決定在韓國部署薩德(THAAD)最尖端陸基導彈攔截系統,以回應北韓在同年2月7日發射的遠端彈道導彈。美國在東北亞的戰略地位因此更形穩固。薩德系統可攔截射程3,500公里以上的末端攻擊。此外,薩德系統與日本的神盾飛彈防禦系統聯通,可監控中國飛彈的定向,中國與俄羅斯都被涵蓋在內,引起中、俄的抗議。中俄看來,防守的武器,也有可能變成攻擊性武器。

其次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俄羅斯的對抗。隨著蘇聯解體,西方國家有機會介入前蘇聯衛星國的軍事。但是隨著俄羅斯國力的恢復,又成為國際新的衝突熱點。如雙方在烏克蘭與波羅的海三國的勢力消長。前者表現在2014年3月烏克蘭所屬克里米亞公投決定加入俄羅斯,後者則是波羅的海三國聯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俄羅斯抗衡。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由28個國家組成。冷戰時期主要是西方國家抗衡蘇聯與東歐集團國家的聯合軍事防衛機制。由於東西兩大陣營的自我克制,在9.11之前,此國際軍事機構並無實際的軍事行動。但近來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勢力東擴再度與俄羅斯對峙。2016年7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召開會議,關切烏克蘭國內的對立、強化波羅的海三國的軍力,以及在波蘭配備軍事力量。不過西方國家的團結也出現了鬆動跡象。立陶宛原本在2004年加入歐盟,希望英國等國協助對抗俄羅斯。但英國現今公投要離開歐盟,勢必衝擊英國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協助。立陶宛國防部長歐雷卡斯(Juozas Olekas)對俄羅斯在雙方邊境的武力增強就表示憂心,他也擔心英國的軍事協助會減少。

夾在中、美之間的菲律賓

第三個事件是南海仲裁的爭議。2013年1月菲律賓在艾奎諾三世任內向海牙國際仲裁法庭申請南海仲裁。2016年7月12日公布的結果不利大陸與台灣,如判決「太平島是礁不是島」。此時菲律賓新總統杜特蒂接任。究竟杜特蒂對中國採取何種外交姿態?在結果公布之前的2016年6月25日,杜特蒂接見競選前支持他的華人,表示中國將是上任後他第一個訪問的國家。杜特蒂對南海主權問題傾向不得罪中國。杜特蒂不會因為黃岩島就與中國打仗,也不會加入美國的南海巡航。杜特蒂希望能獲得中國的經濟協助,如加入亞投行、獲得中方協助建設鐵路。但是此中牽涉美、日與東盟各方的角力。

美國基本上認為中國所主張的黃岩島是具主權爭議的。美國國務院副助理國務卿威利特在2016年7月7日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小委員會聽證會上就表示這樣的觀點。此外,由於戰略地理的因素,俄國並無直接干預南海問題的正當性。南海問題就成為美國與相關國家共同對抗中國的外交議題。美國「史塔森號」等驅逐艦在南海巡航即表明對菲律賓的支持。

日本有其如意盤算

從日本的立場來看,日本希望能將東海、南海問題合而為一,爭取西方國家的支持,減緩中國在東亞勢力崛起的影響。關於東海的釣魚台列嶼問題,日本一直希望美國表態,但美國持觀望態度。東海問題導致中國制定航空飛行識別區,制衡日本的海洋及航空勢力西擴。2016年5月,日本在七國集團「伊勢志摩」峰會中,表達對東海與南海問題的關注。7月安理會輪值主席別所浩郎(日本常駐聯合國的代表)對南海問題即表示關切,並且認為若有安理會成員國提出要求,將列入安理會的議題。

在東盟方面,現今東盟內部分成兩派。一派支持菲律賓,一派支持中國。如6月14日中國與東盟的外長會議中,希望東盟能承認在南海問題上,由當事國雙邊談判協商解決,不允許美國、日本的介入。但是遭到了東盟方面的拒絕。不過東盟也自我克制,撤回原本預計發表對南海問題「嚴重關切」的聲明。

從中國的角度來分析,相較於東海問題,中國對於南海問題原本是持保守的態度,以不劃定航空識別區,營造與南海當事國和平談判的友好氣氛。但是東海問題方面,中日持續衝突。2016年6月17日,中國兩架蘇-30戰鬥機在東海防空識別區巡航,與日本兩架F-15遭遇。日方投射紅外線干擾彈。2016年第二季日本航空自衛隊緊急起飛次數與去年同期的114次相比增加80次以上,顯示雙方的衝突不斷升高。中國認為一旦因南海問題與他國升高衝突,中國就有可能陷入東海與南海同時受圍堵之局。

不過,中國也有其外交底線。中國認為從國際法的原則來看,仲裁結果必須要獲得當事國的接受。中國不承認也不接受西方國際法院的仲裁,堅守其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但是中國也堅持以國際法來處理國際糾紛的原則不變。大陸外交部在2016年7月7日公佈外交部長王毅對美國國務卿凱瑞的談話內容,王毅表示反對南海仲裁的結果。同日王毅會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不經當事國同意,單方面推進強制仲裁的方法是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回到對抗與圍堵的戰略思維

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胡波認為南海爭議的解決可分成兩個議題,分別看待。第一是屬於主權與海域劃界爭議問題。爭議國可藉由雙邊的協商獲得共識,可能需要幾十年的耐心。第二是海上安全、航行自由等非爭議問題,關係到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的切身利益。中國與其他南海各沿岸國可擴大對域外國家的吸納。胡波的建議也是各國和平解決南海爭議的方式之一。

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之後,有利於菲律賓而不利於大陸、台灣。南海也成為不平靜之海。世界國際格局又回到冷戰時期對抗與圍堵的戰略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