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的潛力與障礙

橋本恕


前日本駐華大使橋木恕,40年的外交官生涯中有一半與中國有密切關係,他還曾出任駐新加坡大使及日本外務省亞洲局局長,是日本公認的亞洲問題權威。─編者

戰前,歐美人眼中的亞洲有三個特徵。一是停滯性。多少年中,無論政治抑或經濟都無變化。二是單一經濟。印尼就是產石油,泰國、緬甸就是出大米,主要產業獨沽一味。第三,鄰國之間不和、民族矛盾尖銳。然而,自二次大戰結束的1945年起,亞洲的上述特徵逐漸起了變化。

先說「停滯性」。相較於美國、歐洲、日本陷身於經濟不景氣的苦況,東亞各國的經濟近年來卻以平均7%的高速度增長。尤其是中國,去年、今年上半年都獲得了兩位數字的高速增長──雖說是有一點過快過猛。說到單一經濟,則亞洲地區的工業化已有了非常的進展。

第三個特徵,鄰國之間失和的情況也有了改變。在政治經濟、安全防衛方面通力合作的東盟(ASEAN)內部的團結,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益鞏固。

今後,亞洲高速增長、發展的主角依然是中國。特別是中國經濟特區的發展速度引人注目,雖說並無締結協議、條約之類的意圖,但包括廣東、福建及以長江以南地區與台灣、香港在內的「華南經濟圈」,正在急速形成。

香港將於97年回歸中國,台灣與中國大陸則在彼此間存在政治問題的同時,現實地開始了人員、物資、金融及第三產業方面的龐大的自由交流。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等機構甚至認為:不出10年,中國大陸、台灣加上香港的國民生產總額,將膨脹到相當於日本的兩倍,可與美國分庭抗禮。

亞洲今後高速發展的第二個主角是東盟。東盟成員國之間計劃將關稅一律規定在40%以下。去年,東盟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額與前年相比,急增了22%。今後10年,東盟依然可能保持每年7%的發展速度。

第三個亞洲發展的要角是越南。過去越南由於戰爭而忽視了經濟發展,但卻擁有極豐富的資源,如再考慮到其民族質素,則越南發展的潛力極大。美國已贊成國際貨幣基金會對越南融資,其餘各國到越南的投資亦在增加。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經說過,今後15年內,東亞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將發展到大於歐美兩地的總和。我認為此說並非誇張。

華人、華僑及日本、美國等對亞洲的投資在增加之中。伴隨著投資引進了高新科技。促進了亞洲地區的技術革新。其次是擴大了就業率,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過去曾極度貧困的泰國農村,如今竟已開始購置私人小汽車。這種變化,又必將進一步推動該國製造業的發展。

當然,對於亞洲而言,高速發展亦並非全無阻礙。這方面存在著幾個主要因素。首先,是世界經濟的區域化。歐共體方面,在不景氣中苦苦掙扎的法國總統密特朗已開紿討論起應對勞工低廉國家實行進口限制。此外,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明年亦將根據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組成統一市場。由於墨西哥同樣擁有勞工廉宜的優勢,今後以低廉勞工所造成的亞洲產品輸往美加的前景,未免令人擔憂。

關貿總協定的烏拉圭回合如果失敗,物資及第三產業自由往來必然因區域化的加強而日益受阻。當然會延遲亞洲地區經濟的增長。

其次,是日美中三國的關係。無論哪一方在亞太地區都是巨大的存在。對於亞洲其他國家來說,這三方無論是緊密攜手也好,互相爭吵也好,都是難以應付的局面。

對於美國克林頓總統關於將亞太經濟合作部長級會議(APEC)提升到更加強有力的首腦級會議,東盟各國均有難色。然而如果以日本為亞洲的核心,組成如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所提倡的東亞經濟合作組織(EAEC),則美國人又加以反對。至於日本自身,對於亞洲將來的路向也不曾明確表態。

身處亞洲卻又屬於西方國家一員的日本,外交政策方面矛盾重重,相當困難。例如在人權問題上,日本作為西方國家的一員,受到來自歐美要求增加民主化的壓力。但亞洲各國卻認為比推動民主化更重要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展經濟。

在利益對立的亞洲及西方之間,日本經常要被問到究竟站在哪一邊。東亞某國的部長就說過:「日本人就像是香蕉,表面看起來是黃色,但一剝去皮卻是白色。」對於這一黃皮白心的評價,我們不應將之僅看作是玩笑。

日本的大選受到亞洲各國關注。各國都認為日本政治會有相當一段時期的不安定。本來,亞洲希望在與美國的關係中,日本能起一種中介的作用,但不安定的政權是不能就重大問題作出決斷的。對於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日本今後將採取何種行動?日本是否將開放自己市場?這些,都令人心存疑問。

此外,亞洲因應北朝鮮的核武問題及武器擴散問題,也有必要考慮新的安全保障組合。各國期待日本明確地表明自己主張。

日本不能忘記:光考慮本國的事情,已經無法在世界上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