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黨與國民黨的區別

維新


1925年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逝世,留下兩分遺囑。 一分要求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一分由汪精衛筆錄,告訴同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孫總理的夫人宋慶齡接受了前面一分,後來與中國共產黨越走越近; 當時掌握軍權的北伐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接受了後面一分, 高舉「革命政黨」招牌與宋慶齡分道揚鏕。

就算宋慶齡繼承的是總理思想正統, 但政治畢竟是現實的,槍桿子握在蔣介石手上, 何況本性偎大邊的「西瓜政客」講的是利害,絕大部分國民黨員自然還是團結在以蔣介石為首的黨中央周圍,至少是除了加入共產黨外,無人膽敢輕言另立門戶。

事隔60多年, 總部遷台後的國民黨在前主席蔣經國倡導下開始本土化,但強調本土化之餘,蔣經國仍不忘「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他去逝後,繼任的李登輝接受了本土化一面, 高唱兩千萬人的「生命共同體」(大陸11億人已非我同胞)意識;另組「新黨」的「新國民黨連線」則不忘兩岸關係,主張「兩岸通航,談判」。

有人說, 當年宋慶齡與蔣介石的權力之爭大過理念之爭,如果黨權落在宋慶齡手中,她不致出走。 有權力當然免不了爭,但除了爭權,不管是藉口也好,理想也罷,兩造總會有所區隔,如宋的扶助工農與蔣的清黨剿匪。

今天的新黨如要與國民黨中央有所區隔, 除了爭權以外,政策上總要與它有所不同。 如果執政黨講統一是假,講進入聯合國,造成兩個中國是真,則新黨就要講到做到,別搞什麼在三黨取得一致意見後展開對中共的談判。 擺在眼前的是民進黨的「台獨黨綱」和國民黨的金牛「生命共同體」, 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民倒要看看主張「通航、談判」的新黨有什麼本事與國、民兩黨取得一致意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