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務實」還是「幻夢」?

略論國、民兩黨的「參與聯合國」之路

凌翔


原本被視為不切實際、根本不可能實現的「進入聯合國」之夢,在政府今年5月正式宣示以「參與聯合國」作為外交工作的首要努力方針之後,一切似乎在轉眼間充滿了希望。然而,這條參與聯合國之路,在中共無法容忍、台灣島內統獨意識明爭暗鬥、世界大國寧可袖手旁觀、世界小國樂得自兩岸左右逢源的多重情勢下,不僅勢將走得艱辛,到頭來也恐怕仍將只是幻夢一場。

其實早在二年前,立法院便已在南韓進入聯合國的刺激下,公開提案建請政府申請加入聯合國。不過,當時這一群國民黨籍立委黃主文為首的聯署提案立委,在當時的政治風氣不許可、以及政黨的強力運作之下,所提出的提案只是建議政府爭取輿國支持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然後在提案完成之後,「聯合國」問題也隨著不了了之,算是皆大歡喜,沒有為政府造成太大的困擾。

不過,在聯合國話題沉寂了一陣子之後,接下來一波強過一波,由民進黨海內外人士發起的以「台灣共和國」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浪潮,卻令執政黨明顯感受到壓力。而這股壓力,終於在內閣改組,李登輝總統、行政院長連戰、外交部長錢復三人形成「外交三元一體」的結合之後,轉化為具體實踐。政府決定不讓民進黨專美於前,也決定拋開過去22年的消極作為,忘卻一再表示「不切實際」、「絕無可能」的說詞,向聯合國大門挺進。

事實上,以「安內攘外」來理解政府如今積極參與聯合國的表現,我們可以發現主要推動原因在於「安內」,「攘外」只是隨之而來的結果。

自民進黨的策略運用來著眼,民進黨發現明白爭取「台灣獨立」於現實情勢可能刺激對岸的中共政權、也無法獲得全台灣大多數只求平安生活的百姓支持,因而喊出「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口號,這是一種骨子裡追求台獨的「迂迴戰術」。因為一旦申請加入聯合國就得先承認自己是一個「國家」;聯合國憲章已明文規定。

內閣改組之後的國民黨政府,領導階層對於「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國際人格定位,有了更一致的走向;而面對民進黨的強烈追求「加入聯合國」的攻勢,國民黨政府認為,與其由民進黨藉此挑起國內統獨紛爭,不如由政府接手改採更圓融的策略,為「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國際角色尋求更明確的定位。因此,在「安內」兼「攘外」的前提下,政府採取了可以稱之為「虛統實獨」的作法,走出參與聯合國的第一步。

在先營造國際友我氣氛的策略運作下,上個月6日,中美洲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巴拿馬、貝里斯等七國駐聯合國代表,聯名致函聯合國秘書長蓋裡,要求以補充項目列入本年第四十八屆聯大常會臨時議程,討論「依照會籍普遍化原則及分裂國家在聯合國已建立之平行代表權模式,審視在台灣之中華民國在國際體系下的特殊處境」。七國代表並同時提出決議草案,促請大會設立特別委員會,研究分析各種情況,向聯大第四十九屆常會提出必要建議。

此一「平行代表權」模式的提出,堪稱是我國繼對外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目前治權只及台澎金馬,不及於中國大陸之後的另一外交政策大突破。這項倣傚東西德、南北韓的分裂國家模式,在過去還一度是外交相關單位對外宣稱我國並不適用的模式,而今成為我國向國際間遊說的說詞,除了突顯「中華民國在台灣」確實是一具有獨立自主權利的政治實體之外,我們自視為可比擬為德、韓統一前的分裂「國家」,也是一個不可明說的淺顯道理。

現在的問題是,儘管「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一個採行務實外交的政治實體,打著「平行代表權」的旗號,有著積極回饋國際社會的強烈意願,希望能為聯合國接納為其中的一份子;但是中共自視為宗主國,不允許台灣具備國際人格,遑論與其在聯合國中平起平坐,卻更是鐵一般的事實。

自我宣示全力參與聯合國之後,中共在最近幾個月以來,向我在國際間的友邦投注大手筆,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譬如撒下數億美金與即將解散(現在已解散)的比瑞亞臨時政府建交、以嚴詞對外宣稱台灣想進入聯合國是一混淆視聽的作法、公開表明對與南非、教廷建交的企圖心等等,都使人深刻的感受到中共這頭醒獅被激怒的情緒,辜汪會談後兩岸之間的短暫蜜月期,毫無疑問的,已經成為過去了。

而在中共的強力反彈與封鎖之下,國際間各主要國家如美、英、法、德等國政府,對於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加入聯合國的反應,可以說相當一致,那便是「不予回應」或乾脆勸我國打消此意。對於世界各主要國家而言,如果台灣想重返國際社會,在經濟領域上的參與如亞銀、亞太經合會議、關貿總協等,是很值得多加一把勁,因為台灣受世界經貿體系的規範以及分擔國際經濟包袱,對世界各國都有利;但在政治領域上的冒進,除非是台灣事前與中共先有共識,否則再怎麼說,中共也是中國的「最大代表者」,各國沒有必要干冒與中共撕破臉的風險,為台灣說好話。

至於國際間其他中小型國家,或受制於中共,或有求於中共,絕無實力在國際間扮演「雙重承認」的角色,除非我國能用足夠的本錢,與中共競標,促使其轉變利益取向,向我國靠攏,否則想在聯合國中爭得支持,幾乎是緣木求魚。

中華民國在台灣,為了暫壓下國內對統獨的爭議聲浪,也為了試著向國際邁出非經濟的政治腳步,以「參與聯合國」作為試金石。不過,這個顯然是遠超過我國目前實力的超理想化目標,恐怕在大家打拼的頭破血流之後,還不能完成心願。這件事究竟值不值得,恐怕還有待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