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亞洲政策重要性

柯爾(德國總理)


統一後的德國是一個在較冷戰時期即將崛起的國家,並對未來整合後的歐洲有舉足輕重的影響。11月19日,美國在西雅圖召開亞太經合會議之際,11月15日德國總理柯爾有中國之行,並於行前在德國《星期日世界報》發表本文。茲摘譯如下:─編者

將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洲

德國聯邦內閣於9月22日討論並批准了聯邦政府的亞洲政策。這是在德國聯邦共和國外交政策和對外貿易的優先考慮範圍內,承認亞洲國家及太平洋地區日益重要。

亞洲的巨大重要性可從它的經濟、人口和地理環境特徵看出,亞洲擁有全世界59%的人口,其貿易總額佔全世界25%,而在全球的國內生產總值中,亞洲所佔的份額為27%。在世界金融市場上,亞洲起著主導作用,在全世界外匯儲備總額中,超過三分之一是由亞洲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掌握。大量跡象顯示,該地區將會繼續取得平均數之上的經濟增長──到21世紀,亞洲將成為最重要的洲。

決加強涉足亞洲市場

德國對亞洲採取一種旨在密切同該地區關係的積極的政策,這有利於德國本身的基本政治和經濟利益。作為一個依賴出口的國家,德國必須透過貿易和投資去涉足亞洲強勁的市場。

在政治領域上,我們同亞洲的合作,長期以來已成為我國全球維持和平政策的重要部份。鑒於亞洲國家在世界政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它們在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過程中,正起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這在國際金融和經濟組織的活動中已顯示出來,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貿總協定,以及反映在有關擴展和改革聯合國的事項上。安全問題,裁軍和防止大規模殺傷武器擴散以至保護自然資源及制訂世界範圍環保政策等,都特別需要我們同亞洲國家加強合作。

中國在全球舉足輕重

有三個具有全球性重要的國家地處亞洲:中國、日本和印度。很多重大的文明古跡是在此地區發現。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在全世界取得的成功值得效仿。過去10年,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增長速度,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三至四倍。它們已大大地增加了參與世界貿易的份額。理由十分明顯:明確的市場經濟導向已同高速投資及儲蓄結合在一起。

以世界歷史的標準來衡量,亞洲四小龍(台灣、韓國、新加坡和香港)的工業化是在創紀錄的短時間內實現的。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現已成為新興國家,它們早已脫離所謂「第三世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位數字的增長及其市場經濟改革的事實勝於雄辯。中國經濟特區同香港、台灣的結合,已開始形成了一個勢頭迅猛的經濟區。

對亞洲投資應增加

在外貿方面,亞洲目前吸納了德國10%的出口,其輸往德國的產品佔了15%。在「第三世界」中,亞洲已成為我國對外投資最重要的地區,排在拉丁美洲之前。然而,直至目前,在我國對外投資總額中,僅有5%是投放到亞洲的,這一事實值得我們檢討。

因此,貫徹我國的亞洲政策必須把重點放在加強同該地區的經濟聯繫上,因為亞洲的增長速度是全球之冠。對比日本和美國以及它們投放在世界其他地區的力量,德國工商界目前投放在亞太地區的力量是不足的。因此,在政府政策的幫助下,有必要加強利用此地區已獲確認的資源實力……尤其加強直接投資,以便充份利用地區市場的機會及其位置上的優勢。

政治對話跟上經濟步伐

當然,投資不應是單向的。將德國,尤其是新的聯邦州,介紹給亞洲,作為亞洲未來的投資地點,也十分重要。

聯邦政府將積極支持德國工商界在亞洲的努力。然而,只有當德國商業社團大大加強它們對亞洲的參與之後,才會逐步獲得成功。我們認為,同亞洲加強關係之所以重要,還有另一個原因,這就是東亞和東南亞的出口大國是維護一個開放的、多邊的世界貿易體系的主要盟友。這些國家視德國為歐洲共同體內對自由貿易的捍衛者,而我們亦必須在介入亞洲市場方面,強調互惠原則。

我們同亞洲國家的雙邊政治關係上以及多邊合作,必須跟上發展經濟關係的步伐。為了確保經常交換觀點和經驗以及及時瞭解可能出現的困難,高層訪問和不斷進行各級的磋商,那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