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罪,誰與評說

毛澤東與中國近現代反帝反封建鬥爭

劉綱紀(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前 言

今年是毛澤東誕辰一百週年。在這一百年中,中國發生了非常巨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的很大一部份是與毛澤東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的。站在全民族的立場上。為了回顧、總結這一百年來的歷史經驗,以利於中國的發展。對毛澤東作一些客觀冷靜的、深入的研究,是有重要意義的。1988年,我在為武漢大學哲學碩士胡為雄所著《毛澤東哲學與中國哲學的興盛》一書寫的序言中說過:

「對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課題。

「不論人們對毛澤東思想採取怎樣的態度,它在中國以致世界的巨大影響,是任何人也否認不了的。毛澤東思想是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中國近代以來最廣泛的人民革命的產物。因此,它包含著錯綜複雜的、多方面的、意義深遠的內容。深入地剖析這些內容,對瞭解中國的歷史和現實,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關係,中國式的社會主義道路,等等,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誰想瞭解現代中國,誰就不能不研究毛澤東思想。

「這種研究,不應是孤立的、狹隘的、封閉的,而應放在中國的過去-現在-未來的廣闊歷史視野中去研究。這種研究,還應當不僅要從政治的角度,而且要從文化的、民族心理的角度去研究。這樣才有可能深入地、科學地把握毛澤東思想的複雜內涵。」

對毛澤東的研究,涉及的範圍很廣。每一個方面的問題,只要細緻深入地探討下去,又會發現許多錯綜複雜的,往往難於作出恰當判斷的問題。那種認為毛澤東的思想十分簡單的看法,是非常膚淺、表面與幼稚的。由於筆者感到與毛澤東的一生聯繫在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問題在今天仍有值得回顧的意義,所以本文想來極粗略地考察一下這個問題。

歷史的大背景

近代中國之所以積弱不振,幾度瀕臨危亡的絕境,就因為中國近一百多年來深受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壓迫。這是中國貧窮落後、不斷挨打的最主要的根源。離開這個根源去找尋其他的根源,即使說得有些道理,相對於這個根源來說,那也是從這個根源派生出來的現象。一切局部的改良最終都是沒有用的,不打倒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就不能救中國,這是中國近現代史反覆證明了的真理。

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看來,這個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其性質是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不是社會主義革命,它理應由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領導來完成。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卻無力完成這個任務,這是因為:第一,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出生太晚了。當它走上歷史舞台,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時候,西方早已進到帝國主義時代。在帝國主義這個龐然大物的前面,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是太小了。民族資產階級既無力與它抗爭,又常常對它抱有好心的幻想,這就產生了民族資產階級對待帝國主義的妥協性、動搖性。第二,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大都在鄉下擁有田產,它的生存同封建主義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決定了它不可能像英、法資產階級革命中的資產階級那樣,領導農民起來推翻廣大農村中存在的封建關係,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不能領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而中國又不能坐以待斃,怎麼辦?唯一的辦法是從中國社會中去找到一種能堅決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力量。這個力量早就存在,那就是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壓迫最深的工農勞苦大眾。它曾在近代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歷次鬥爭中流灑了大量的鮮血,但他們的鬥爭既受到賣國的封建統治者的壓制與欺矇,又得不到民族資產階級有力的支持與領導。歷史期待著一個政黨能把工農勞苦大眾英勇的,但同時又是原始自發的,甚而帶有蒙昧色彩的鬥爭,轉變為有組織、有現代明確的政治綱領的鬥爭,以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決一死戰,極救中國。在十月革命的推動與影響下,這個政黨終於出現了,它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完成的,這是一個無可否認的歷史事實。雖然民族資產階級中許多愛國人士也作出了貢獻,但領導的力量是中國共產黨,鬥爭流血的主力是工農大眾。而且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得以發揮出來,還同中國共產黨採取了正確的政策有關。從中國近代的歷史發展來觀察,在實現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上,中國共產黨可以說代行了本應由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擔負的職責,並且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使中國終於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並開始踏上了富強之路。但直至今日,反共的人們仍然在繼續咒罵中國共產黨。從歷史的觀點和全民族的立場來看,這是非常之不公平的。

歷史的事實無法改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鬥爭得以勝利完成的決定性因素。而在中共黨內,沒有毛澤東的正確領導,這一偉業也不可能如此之順利與迅速地完成。毛澤東一生最大的貢獻就在於此。

毛澤東的貢獻

和前人比較起來,在解決反帝反封建這一根本任務上,毛澤東的貢獻大致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毛澤東論證了中國貧窮落後、積弱不振、瀕臨亡國滅種的總根源是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這和胡適用「五鬼鬧中華」、中國人「處處不如人」來解釋中國的貧窮落後是根本不同的。諸如此類的解釋,都把中國貧窮落後的原因歸之於中國人自己是如何地無知、愚昧,如何地不像一個人,而完全看不到或不願承認這正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長期深重壓迫的結果。當然,這種解釋更看不到近代以來中國千千萬萬的老百姓曾經為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進行過英勇不屈的鬥爭。

第二、毛澤東論證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既有愛國的、能夠參加革命的一面,又有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動搖、妥協的一面,它不可能領導中國反帝反封建的鬥爭走向勝利。這一點,早已為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大量事實所證明。

第三、毛澤東論證了能夠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主力軍是工農勞苦大眾,特別是佔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在工農勞苦大眾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力量,只要把這種力量發揮出來和組織起來就足以戰勝任何強大的反動力量。這和那種看不到也不相信人民的力量,只依靠中上層社會的少數人,甚或把希望寄托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善心上的看法是根本不同的。

第四、毛澤東論證了在中國的條件下,企圖以和平的、合法的方式去達到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目的是根本不可能的,唯一的道路是進行武裝鬥爭,並且要走和俄國革命不同的,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由於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力量很為強大,這又決定了鬥爭的長期性與殘酷性。筆者認為,鬥爭的這種長期性與殘酷性曾在我們民族內部造成了許多創傷,但歷史在特定的情況下又是只能通過殘酷的鬥爭方能前進的。既然我們民族已經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那麼對於一切愛著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人們來說,創傷應當是可以癒合的了。我們應當以真摯深厚的民族感情來努力癒合這個創傷,團結全民族,為21世紀中國新的漢唐時代的到來而奮鬥。

第五、毛澤東依據中國社會的複雜情況,吸取中國歷史上在長期政治、軍事鬥爭中所積累的寶貴智慧,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戰勝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戰略、策略,如「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有禮、有利、有節」、「又團結又鬥爭,以鬥爭求團結」……等等,都對爭取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今天,這些戰略、策略在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的鬥爭中,仍然是能夠發揮其重要作用的。

徹底的、強有力的愛國主義

毛澤東在長期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中,發展了一種徹底的、強有力的愛國主義,它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第一、它充滿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將那些瞧不起我們自己民族,或對我們這個民族能否強大、振興抱懷疑、悲觀態度的種種想法一掃而光。每當毛澤東談到中國古代和近現代的歷史時,這一點總是非常鮮明地表現出來。毛澤東也認為在人民群眾的身上存在著缺點,但應當以友善的態度和耐心教育的方法去幫助克服這些缺點,而不應當採取譏笑、蔑視的態度,更不應當因為有這些缺點的存在而否定人民群眾中所蘊藏的智慧與力量。毛澤東也認為在中國的面前存在著種種困難,但只要不背離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善於發揮群眾的智慧與力量,一切的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中國人民革命的歷史對此已作了充分的證明。

第二、它把全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擺在第一位,由此出發來處理各種鬥爭。毛澤東從來不把勞苦大眾求解放的鬥爭與民族解放的鬥爭對立起來。當民族鬥爭上升成為主要矛盾時,他就對階級鬥爭加以調節,使之服從於民族的鬥爭。包括在他錯誤發動的所謂「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正當「打倒美帝主義」的口號叫得震天響的時候,為了民族的安全、利益與發展,他仍然決定與美國建立外交關係,使當時他的國外的一些崇拜者大惑不解。反觀中國近代以來的某些階級和社會勢力,它們經常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惜犧牲全民族的利益。今日台灣的台獨死硬派就是如此,它是台灣的真正的吳三桂。

第三、它在帝國主義面前表現出一種決不畏懼妥協的英雄氣概和充滿必勝的信念。這充分地表現在毛澤東的全部著作中,勿需多說。這種氣概並不是空洞的豪言壯語,它是以對歷史的分析,對中國人民力量的高度信賴為根據的,並且也已經多次經受了歷史的檢驗。從中國近代以來反帝反封建鬥爭的歷史發展來看,這種氣概和信念出現的現實基礎,既和中華民族有悠久的歷史,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具有高度的民族自尊感有關,同時還因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廣大人民群眾已經覺悟和組織起來了,與在此之前的義和團時代或其他任何時代都已有了根本的不同。

第四、它與任何大國沙文主義或霸權主義絕對不能相容,它所追求的是世界的和平友好。這是對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優秀傳統的充分繼承與發展,已經並將繼續為歷史所證明。仁者無敵,中國的朋友遍天下。

發揚上述這種在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長期鬥爭中所培育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對於建設今天的中國,徹底結束中國的貧窮落後狀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觀中國近代以來的思想史,由孫中山所提出的「民族主義」得到了中國人民的普遍的認同,又經過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而發展成為一種以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覺悟與鬥爭為基礎的英勇無敵的愛國主義。它已深深地植根於中國人民的思想之中,是任何力量也消滅不了的。可以預期,這種「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思想,將在使中國於21世紀步入世界強國的偉大鬥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為愛國主義是使中國繁榮富強,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精神力量,並且是以中國五千年的光輝的文明史為其深厚的歷史根基的。孔子早就說過:「鬱鬱乎文哉,吾從周。」中國人對自己民族的熱愛,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是永存的。當然,歷史的發展又是複雜的。前一歷史時代所形成的思想傳統,即使是完全正確的,也不一定能為後一歷史時代的人們一下子表示認同、接受。因為每一歷史時代的人們都需要通過他自己的種種切身的生活經歷去形成自己的思想,而不可能簡單地認同、接受前一歷史時代的思想。可以預期,中國的青年一代,當他們不只看西方物質生活的富裕而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有了全面深入的瞭解之後,當他們把西方的社會歷史文化與中國的社會歷史文化作了冷靜的比較之後,當他們看到西方的反華勢力是如何在千方百計地阻止中國強大之後,當他們目睹自己的國家越來越變得富裕強大之後,他們就會在愛國主義的問題上達到與近代以來無數愛國的志士仁人基本相同的結論,從他們之中也會產生出新一代的愛國的志士仁人。筆者認為,對中國新的青年一代持悲觀的看法是缺乏根據的。

歷史的局限與超越

每一歷史時代都只能完成這個歷史時代所能完成的任務,因此相對於下一歷史時代來說,它總是有局限性的。歷史的繼續前進就表現在打破、克服、超越這種局限性,去完成歷史提出的新的任務。

中國近代以來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勝利完成是中國走向富強的最根本的前提條件,沒有這個條件其他的一切都無從談起。試設想一下,如果這一任務沒有勝利完成,如果中國還沒有取得民族的獨立與解放,今天大陸的改革開放能取得為中外矚目的成就嗎?過去帝國主義強行「五口通商」,並且深入到中國內地各省,中國的門戶對西方是大開著的,但何以沒有能夠帶來中國的繁榮富強,而只帶來了民生凋蔽,餓殍遍野呢?試把今日的上海與當年號稱「冒險家的樂園」的上海作一比較,區別是再也清楚不過的了。

但是,從今天來看,中國近代以來的反帝反封建的鬥爭還只是為中國人民爭取最起碼的生存權與發展權的鬥爭。這一鬥爭是有其經濟的基礎與動因的,這就是與中國封建階級不同的中國民族資產及與之相聯的無產階級的出現,它代表著新的生產力,要求發展中國的經濟,使中國走出貧窮落後的狀態。前面筆者說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由於其不可避免的軟弱性,不可能起來領導反帝反封建的鬥爭走向勝利。但是,從反帝反封建鬥爭的經濟基礎、經濟動因來看,沒有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和隨之而來的無產階級的產生(儘管人數甚少,力量微弱),就不會有近現代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鬥爭,而只能有古代意義上的農民的自發反抗的鬥爭。從這個方面看,對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及其在近現代中國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必須予以應有的、充分的估計。總的而論,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雖然有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妥協性、動搖性,但在中國近代社會中,它仍是一個進步的、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的階級。毛澤東對此也曾作過許多深入的分析,明確地指出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不同於俄國的資產階級,這是毛澤東與「左」傾教條主義者的一個帶根本性的分歧。但是,儘管中國近代以來的反帝反封建的鬥爭有其不能否認的經濟的基礎與動因,這個經濟的動因的發展又是很不夠的、微弱的。因此,這一鬥爭雖然最終仍是指向經濟的發展,但在其進行的過程中卻主要是指向政治,指向那使中國人民失去了最起碼的生存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政治統治。它的首要的任務還不是發展經濟,而是奪取政權。因此,長期而殘酷的階級鬥爭,並且是以農民為主體,以武裝鬥爭為主要形式的階級鬥爭被提到了壓倒一切的地位。這從根本上規定了在這一鬥爭進行的過程中,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的種種特點,使這一鬥爭既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社會的前進,又帶來了種種不可避免的局限與弱點。毛澤東接受馬克思主義,他最重視的就是階級鬥爭的理論,他一生都在搞階級鬥爭,而且得心應手,有聲有色。這不能僅用毛澤東從青年時代起就好鬥來解釋,而要用他所處的歷史條件,捨階級鬥爭即無法達到民族的解放來解釋。但如前所說,這一鬥爭的經濟的基礎還是微弱的,所以它主要是訴之於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深仇大恨,訴之於中國人民的英勇鬥爭的精神,而終於用小米加步槍把帝國主義趕出了中國。這堪稱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觀,而且恐怕也只有中華民族這樣的民族才能做到。我們知道,中國自古以來就已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臥薪嘗膽」等等為人所傳誦的事跡。

但是,在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階級鬥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之後,這一鬥爭所指向的發展經濟、使中國成為一個物質文化生活富裕的強大國家,迎頭趕上並超越西方這一最終目的就突現出來了。解決發展經濟的任務提上了歷史的日程,並成為新的歷史時代的中心任務。階級鬥爭時代那種靠小米加步槍就打敗了帝國主義的英勇鬥爭精神必須保持與發揚,但發展經濟的任務又比捨身炸碉堡要複雜得多。階級鬥爭在一定的範圍內仍然存在,但已不是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而且不可能以階級鬥爭的方法去解決發展經濟的任務。已過去的歷史時代不論如何偉大,它的歷史的局限性已到了非超出不可的時候了。毛澤東的一個重要失誤就是沒有及時地從以階級鬥爭為中心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並且仍然堅信「階級鬥爭,一抓就靈」,它能解決包括發展經濟在內的一切問題。在艱苦的階級鬥爭的年代裡,中國廣大的老百姓不會埋怨自己只能吃上小米,羨慕西方能吃白麵,而在革命勝利之後,中國人是否也能過上像西方先進資本主義國家那樣富裕,甚至更加富裕的生活,就成了有巨大政治意義的問題。這已不是小米加步槍所能解決的問題,中華民族的面臨著一場與西方資本主義決一雌雄的經濟戰。只有當這場經濟戰打贏了,中國人才能說最終取得了對帝國主義的勝利。

克服階級鬥爭歷史時代的局限而超越之,這一偉大的轉變是由改正毛澤東的錯誤,繼續發展毛澤東的正確思想的鄧小平來完成的。鄧小平與毛澤東是關係密切的戰友,被命名為「毛澤東思想」的思想中也包含了鄧小平所作的貢獻。但他們兩人各自代表了兩個不同的時代,毛澤東主要代表了反帝反封建的階級鬥爭時代,而鄧小平則主要代表了這個時代過去之後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時代。這兩個時代是互相銜接著的,沒有發生斷裂與衝突,這是中國的大幸。

1993年11月7日,於武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