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中的中國與韓國

韓升洲(韓國外長)


在亞太經合會(APEC)召開前夕,10月27日,韓國外長韓升洲,在香港發表一次以《亞太中的中國與韓國》的演講,講稿由韓國駐港領事館提供,本文為講稿之摘要。─編者

自從冷戰結束,很少論述國際關係的演說不提及冷戰結束的意義的。但我今天的演講卻要破例了。我將以東亞的崛起,而不是冷戰的結束,來打開話題。因為從長遠的歷史角度去看,前者比後者更為重要。

東亞興起具劃時代意義

事實上,二次世界大戰後東亞的崛起,的確具有歷史意義。這個現象可同劃時代的大事相匹比,例如地中海時代希臘和羅馬帝國的興起、大西洋時代的歐洲文藝復興以及北美洲的卓越成就。現在,東亞的興起可能表示著太平洋時代已開始了。

冷戰開始時,東亞的國民生產總值僅佔全世界國民生產總值不到十分之一。而到冷戰結束,這種比率已增加至接近四分之一了。繼歐洲和北美之後,東亞已成為世界三大經濟中心之一。東亞的興起將持續至21世紀。

一代人之前仍處於貧窮落後的東亞,現在憑著其高速的發展以及強勁的勢頭,將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最近有些統計數字揭示,中國是世界第三大經濟大國。韓國(儘管它同朝鮮仍然分裂)世界排行第15。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日本,現時正鞏固它的地位。在這個地區,我們還有像台灣、香港、新加坡和其他東盟國家這樣的具有強大經濟動力的實體。

當前,隨著經濟的增長,東亞在政治和社會發展上也邁出了巨大的步伐。民主和市場經濟已逐漸在此地區生根。一代人以前,很少人能預料到東亞的變革會是如此巨大的。

下一代會有什麼變化呢﹖有些人說,中國在經濟上將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有些人說,日本將成為世界最富有的國家。有人說東亞的經濟總產值將占世界的一半。

在跨太平洋經濟的相互依賴問題上,有各種不同的推測。然而,在我腦海裡有兩種前景我們必須認真考慮的:第一是成立一個以東亞和北美組成的、具有廣泛地區性的經濟架構;第二便是成立各種分區經濟組織,而這種做法勢必導致東亞和北美的分開。

悲觀人士或慣於尋找發生衝突可能原因的人都認為,這兩個太平洋經濟中心發生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但一些顯著的事實證明,情況剛剛相反。當大家仔細看清楚當前太平洋經濟的實際情況的時候,就會驚奇地發現它的體積是多麼龐大,跨地區的相互依賴性又是多麼的深厚。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實體的國民生產總值大約佔全世界55%,其貿易額佔全球貿易額的40%。1980年,太平洋的跨地區貿易只有57%,而10年後已增長至67%。

東亞經濟之所以能興起,是因為它的太平洋取向。

西雅圖會議意義重大

11月中旬在西雅圖將首次舉行亞太經濟合作論壇領導人會議,在首腦會議之前,先舉行第五次部長級會議。中國和韓國將派出它們的領導人與會並討論21世紀太平洋經濟的前景。毫無疑問,會議將有助於深化這種跨太平洋的相互依存性。而透過促進跨太平洋合作,就可確保亞太經濟的繁榮。

中國數千年的歷史表明,絕大部分時間裡中國對於東亞的國際秩序起著穩定的作用。

對於中國,傳統、歷史和文化比任何其他國家都重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能正在再次嘗試對這個地區的安全秩序起穩定的作用。

亞太和平三大支柱

雖然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曾軍事干預亞洲,但美國是阻遏蘇聯的擴張主義出發的,它並非想滿足任何的領土野心。今天美國成為唯一可在東亞起到平衡和穩定作用的超級大國。

在日本奉行和平憲法以及繼續保持非核子地位情況下,我們可以在以下三個支柱上建立起一個和平的亞洲─太平洋:一個奉行不干預政策的中國,一個不去威脅他人的美國以及一個無核的日本。

為什麼中國一直成為東亞的穩定力量﹖這個歷史上罕有的現象可從文化上得到最佳的解釋。經濟也如此。為什麼東亞會在所有地區中崛起而成為全球的經濟中心﹖這最終還是要從文化上去解釋。東亞有著它獨特的文化。

中式文明可創奇蹟

東亞經濟的一些具體和共同的特徵在西方報紙已有報導:個人高儲蓄、工作時間既長又辛苦、和諧的管理(勞工關係及成本)以及有效率的政府。有人稱之為「孔夫子工作道德」,同現代歐洲的清教徒工作道德相似。

正如這個綽號所展示的,東亞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中式文明。所謂中式文明是指中國、日本和四小龍(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所共同擁有的文化特性。然而,此地區之所以能興起,亦有賴於它的太平洋取向,即是跨越大海去同西方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