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任總統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給詭譎多變的世界經濟形勢增添新的重大變數,而國際社會對川普此一經貿政策的回應也正在醞釀發酵中。在國際貿易方面,川普力主「美國優先」,正逐漸迫使歐盟與中國大陸決定緩和彼此間的貿易緊張關係,甚至可能展開中、歐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在區域經濟整合方面,川普上任立即以行政命令宣佈退出TPP後,澳洲和紐西蘭提議邀請中國大陸加入TPP,而智利也邀請中國大陸參加今年3月14-15日在該國舉行的TPP成員國會議。種種跡象顯示,川普的新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已掀起了新一波國際經貿格局的調整,而作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對此一發展形勢的應對策略和政策,勢將對亞太地區區域經濟整合和未來國際經貿規則的走向帶來相當的影響。
一、當前國際經濟格局的轉變和特點
1990年代中期以來,國際經貿格局出現明顯轉變,其一、隨著WTO的成立,經濟全球化已成世界經濟的潮流,但由於WTO多邊談判延宕,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和自由貿易區協議已成發展趨勢,改變了國際產業分工格局,對地區的經濟發展造成嚴重衝擊。其二、隨著社會變遷、產業轉型,服務業重要性逐漸增加,服務貿易在世界貿易扮演更重要角色,並且具有高技術含量的現代服務業比重逐步提高。目前西方已開發國家現代服務業佔服務業的比重高達70%左右。其三、高規格、高標準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規範。傳統的區域一體化協定以降低關稅和配額的政策為主要目標,但是近年來在美國和歐盟等國家的引領下,自由貿易區協定成為已開發國家在世界經濟格局謀求有利地位中的戰略平台,並且成為國際貿易新規則的推進談判平台,區域經濟整合呈現要求更高市場開放度和規範性的更高標準的貿易規則。
在此一發展趨勢下,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全球各地區區域經濟整合迅速發展,其中最引人注意且是區域經濟整合的核心,就屬歐盟(EU)、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東協自由貿易區(AFTA)。在亞太地區,東協與大陸、日本、韓國三個「10 +1」、東協與中日韓「10 +3」、東協與中日韓紐澳印「10 +6」等區域貿易協議(RTAs)呈現出其進程並行、交叉推進的格局。
以亞太地區為例,2000年以來,域內經濟整合快速推展。據統計,2000年,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數目僅約55個,目前則將近280個。但在這些區域經濟整合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中,有些區域經濟整合如亞太經濟合作理事會(APEC)屬亞太地區經濟合作官方論壇,其合作精神是「開放、漸進、自願、協商、發展、互利與共同利益」的鬆散合作方式,而其他交叉重疊的雙邊、多邊FTA也缺乏對經貿合作的統一或一致的規範,基本上是各簽約國根據彼此要求進行協商而達成的協定。
二、美國參與和主導TPP的政策背景
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前身是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SEP)。在2002年APEC領袖會議期間,智利、紐西蘭和新加坡就建立自由貿易區展開談判,在2003年至2005年間就《太平洋三個更緊密經濟夥伴》舉行四輪談判,2005年4月在第五次會議上,汶萊參加談判,結果達成《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SEP),並在2005年6月舉行的APEC部長級會議上宣佈。該協定對APEC成員或非成員都是開放的,並於2006年生效。2008年9月美國布希政府貿易談判代表辦公室發表聲明,表明加入該協定的願望。此後,澳洲、越南和秘魯參加談判。2009年9月美國總統歐巴馬決定加入談判。由此,TPSEP改變為TPP。隨後,加拿大、馬來西亞、墨西哥、日本相繼加入談判。
TPP是歷年最大規模的亞太多邊自由貿易協議。2016年2月4日,12個成員國的部長代表於紐西蘭第一大城奧克蘭簽署TPP文本,並須於兩年內由各國完成內部批准程序,正式生效。但在談判過程中,美國一直居於主導地位。
TPP原先設定的三個基本目標是:達成一項高質量、全面的協定,以促進亞太區域內自由化和合作,支持世界貿易組織的貿易自由化;建立與太平洋國家友好的商業協定,提供一個商業和更廣泛聯繫發展的可行框架;保證太平洋國家的政策能夠充分的協調和發展。但美國加入TPP後,透過主導TPP的發展確立了「重返亞洲」的全球戰略調整,在更大程度上加快美國對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干預。
在經濟層面上,TPP作為自由貿易協定可以帶給美國擴展貿易的利益,但是美國加入TPP不僅是經濟方面的考量,更重要的,這是美國在亞太地區重新戰略佈局的重要步驟。其戰略意圖主要有三:1.直接參與並主導亞太地區貿易合作機制,繼續引領制定亞太地區乃至世界自由貿易的新標準。2.積極配合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作為其重返亞太的重要手段。3.制衡中國大陸在東亞地區逐步增強的影響力。
三、大陸參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演進
1992年大陸加入APEC成為正式會員,同期間也積極參與東協的相關會議。隨後,伴隨著經濟快速增長,作為東亞地區的經濟大國,中國便開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特別是1997-1998年間亞洲發生金融風暴,「亞洲意識」提升,更是大陸積極參與甚或主導區域經濟合作的動源。明言之,近年來東亞區域主義之發展與大陸積極促進區域內經濟合作的作為息息相關。
以東亞地區國家對TPP的回應看來,TPP的發展對亞太地區的區域經濟整合確實構成鉅大威脅。東協已有超過一半參與方加入TPP,使得東協共同體的發展前景充滿變數,東協共同體作為一個整體在東亞地區經濟合作的「話語權」受到削弱。長此以往,東協不僅有被邊緣化的風險,更可能面臨瓦解的危機,進而可能喪失今後在東亞區域合作的主導權。TPP的發展也將使原本鬆散的APEC合作機制無法再扮演區域合作的角色。對大陸而言,TPP是美國主導並藉此重返亞洲所打的「經濟牌」,美國期望利用TPP樹立全球新的自由貿易標準,使亞太乃至全球的貿易規則重新調整,以降低大陸的外貿競爭力,在經濟上壓制中國大陸經濟的發展。因此,在大陸與東協的合作下,積極推動區域全面夥伴關係(RCEP)的發展。
RCEP包括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印度、澳洲、紐西蘭和東協10國,自2011年被提出後,迄今已有相當的進展,主要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的談判已有初步的共識,並達成《RCEP談判指導原則和目標》。RCEP的發展有其主客觀背景,即:1.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方興未艾,成員國間地緣關係和經濟互補性是推動RCEP發展的內在動力。2.歐美已開發國家經濟體低迷的經濟迫使RCEP各經濟體加強合作。3.RCEP主要經濟體受到TPP擴充的刺激。
四、大陸參與TPP的可能性和問題
對於太平洋聯盟輪值主席國智利的邀請,中共派遣大陸拉美事務特別代表殷恆民率團出席今年3月14-15日的會議。大陸方面強調,中共對TPP的立場並沒有變化,同時在智利所舉行的並非TPP會議,而是「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高級別對話會」,美國之外的TPP 11個成員國以及受邀出席的中國大陸和韓國代表,針對亞太地區合作下一步的工作廣泛交換意見而已。
TPP曾被視為「經濟北約」,主要針對中國大陸而組建的,為此大陸還積極參與和支持東協主導的RCEP作為抗衡,而今大陸卻派遣代表參與TPP成員國所舉辦有關亞太區域合作的「高級別會議」,難免令人對大陸參與TPP的意向給予高度的關注。但是綜觀近年來大陸經濟發展策略的調整,大陸加入TPP亦存在著若干值得觀察的可能性。
第一、大陸目前所簽署的FTA中,主要對像均為亞太地區中小型經濟體,而與印度、美國、歐盟等全球性和區域性大型經濟體的FTA談判基本沒有啟動,因此若能加入經濟規模龐大的TPP(即使扣除美國),對提升大陸對外經貿關係的層次極有助益。
第二、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後,大陸便確立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決心,開始採取更積極的行動,透過單邊、雙邊、區域和多邊等多種途徑,以因應國際貿易高規格、高標準的世界潮流,以期能為未來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減少難度和衝擊,加入TPP正可進一步激勵大陸經濟體制改革,以符合高標準國際貿易的規範。
第三、對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已在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國大陸而言,更必須擔任推動和主導的作用,才有利於亞太地區的經濟穩定和發展。除此之外,透過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也有助於緩解大陸經濟所面臨經濟增長下滑、出口貿易不振和資金外流的風險。
儘管如此,中國大陸參與TPP將面臨成員國是否願意修改全套文件所涉及的經貿標準,以及來自其他成員國特別是日本的抵制,這將是大陸所必須面臨的嚴肅問題。◆
社論
國際視窗
中國與世界
兩岸關係
台獨批判
台灣事情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