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仰望的安倍轉向「一帶一路」

何思慎
(輔仁大學日文系〔所〕教授兼副國際教育長暨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攔路華府虎來了個髮夾彎

2010年9月,釣魚台列嶼海域撞船事件後,日、中關係急轉直下。繼之,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於2012年9月「國有化」釣魚台列嶼,安倍晉三高揚「積極的和平主義」,推動「俯瞰地球儀外交」,試圖與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再平衡」配套,構築「對中包圍網」,試圖遲滯習近平「一帶一路」的拼接。

2008年5月,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赴日本進行「暖春之旅」的國事訪問,共同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30週年後,雙方領導人無法實現互訪,亦令是次訪問所楬櫫「戰略的互惠關係」缺乏落實的行動。日中關係陷入1972年9月關係正常化以來最長的低潮。

日中關係結構性的惡化,中國大陸欲藉「一帶一路」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AIIB)」向西突圍,更遭日本強力競爭,在安倍首相的「積極和平主義」之外交佈局中,蒙古及中亞五國並不缺席,在習近平於英國建立「一帶一路」歐洲灘頭堡的同時,安倍赴蒙古、中亞以銀彈攻勢,進行外交拔樁,牽制在中亞佈局「一帶一路」的北京,為美國的「再平衡」扮演攔路虎的角色。

2014年11月第21屆「亞太經合會」(APEC)於北京召開,習近平與安倍雖進行雙方會談,但藉多邊國際會議「領袖峰會」的形式仍有別於領導人互訪,在未恢復日、中領導人互訪前,雙邊關係仍處於相對低點。

今年6月5日,在「亞洲的未來」國際交流會議上,安倍一改過去的抵制「一帶一路」及「亞投行」態度,表態願意思考與中國大陸共建連結東亞與歐洲間的經濟帶,不缺席歐亞大陸的政經秩序重構,避免遭邊緣化。安倍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有將東洋、西洋以及在其中的多樣性地區聯繫起來的潛能,但安倍同時亦對專案經濟效益、貸款國家償債能力及採購透明度等問題表達懸念,以之作為合作的條件,安倍指出,基礎設施建設係讓眾人利用,採購要透明、公平;項目具備經濟效益;讓貸款國有能力償還債務,不破壞財政健全化。安倍期盼北京充分納入國際社會的共同想法,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所代表的自由且公平的經濟圈「以良好的形式融合」。

安倍對參與「一帶一路」固然存在條件與前提,但較諸過去一味否定,「條件說」仍可窺見其對中政策的轉向,北京亦將之視為安倍對日中關係釋放的正向訊號,表示歡迎。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將「一帶一路」喻為兩國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新平台與「試驗田」。

安倍力爭日本在位最久的首相

安倍內閣上下正努力促成7月間於德國漢堡舉行的「20國集團」(G20)首腦會議期間舉行「日中首腦會談」,以及年內實現在日本當東道主的「日中韓領導人會議」,冀望2018年北京擔任是項會議的主席國時,安倍能往訪,與「十九大」後的習近平舉行會談。此外,日本更期待習近平能於2018年下半年訪問日本,延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20週年及30週年時,皆見「首腦外交」的傳統。

2018年是《中日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也是安倍挑戰日本自民黨總裁「三連霸」的關鍵年,安倍須在眾議院大選中接受民意檢驗,實現日、中領導人互訪可為鞏固「安倍內閣」加分,意在邁向日本史上在位最久之首相的安倍晉三,若遲遲未實現其再任首相後的日、中「首腦外交」,將遭到「俯瞰地球儀外交」無法有效處理日中關係的質疑。誠如官房長官菅義偉日前談及安倍任期超越小泉首相一事,指出「最重要不是任期有多長,而是任內有何作為」,意在史上留名,追求歷史功績的安倍首相須在日中關係上建新猷,展現對中交往的能力,確保日本國家利益。

過去,安倍主政下的日本做為歐巴馬「再平衡」戰略的側翼,與美國亦步亦趨抵制「一帶一路」與「亞投行」,但川普上台後,「再平衡」戰略改弦更張,且美、中在朝核危機中未見尖銳對立。此外,以創造就業,再現強大美國的川普政府不再一味與北京對抗。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博明(Matt Pottinger)現身「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可證川普對中政策的務實態度。美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可為美、中創造雙贏,為使日本投入「一帶一路」及「亞投行」開了綠燈。

因此,安倍首相擔心提出「美國第一」的川普可能會無視「美日同盟」,與中國大陸進行「交易外交」,使日本再處於遭美「越頂」的不利益地位。安倍拉近與北京的外交距離,乃為避免在美、中之間「掉隊」,跟上川普對中政策的步伐,類似1971年7月因應「尼克森震撼」(Nixon shock),佐藤榮作與田中角榮兩位首相所採行的對策。

其實,「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須借東風,以外力打通日本經濟結構改革的任督二脈。惟川普執意退出TPP,打亂安倍推動經濟結構改革的佈局,其轉向「日中韓FTA」、《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及日本、歐盟《經濟夥伴協定》(EPA),乃不得不然的替代選項,也因此轉而尋求加入「亞投行」,參與「一帶一路」。

首相政務秘書官今井尚哉出席北京「一帶一路論壇」,應是為7月的日、中首腦藉G20舉行會談發揮臨門一腳。5月底,北京「國務委員」楊潔篪訪日,與日中關係的「引水人」、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進行五小時會談。谷內表示,「我們願同中方共同努力,加強雙方各層級往來,增加兩國關係積極面,妥善管控分歧」,提議重新啟動包括首腦會談在內的對話,努力改善兩國關係。

行程最後,楊潔篪更拜會安倍首相,確立日中關係改善之方向,意味楊潔篪與谷內正太郎達成之共識獲得雙方領導人之背書。安倍晉三訪中,再現2006年的「破冰之旅」應為期不遠。

日本難成南海「主要挑事方」

北京「一帶一路」的開展,美、中新型大國關係是大局,北京視商人性格的川普上台為美中關係之機遇,若美中關係較諸歐巴馬時期改善,則日中關係亦將出現改善的勢頭。此外,在「亞洲開發銀行」(ADB)始終位居要津的日本,若能參與「亞投行」,亦有助該組織之健全發展而與「亞銀」相輔相成。日本視基礎設施輸出為「安倍經濟學」重要組成部分,更應在「一帶一路」中看到機會。誠如日本鳩山由紀夫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中所言,「一帶一路」將為日本企業擴大市場帶來機遇。

然而,日中關係仍存在東亞海域的矛盾,不僅東海,視南海為「生命線」的日本在南海秩序形成中亦不會缺席。惟隨著川普上台,「再平衡」時過境遷,東協國家在南海重回「防守路線」,日本在南海雖想有所作為,但囿於美中關係在「朝核危機」中找到接點,未受大選時共和黨對中強硬論調左右,出現川普「推特」所言之「化學作用」,日本難以在南海爭端中,成為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與政策所副所長閆岩口中的「主要挑事方」。日本海自護衛艦「出雲號」雖現蹤南海,但川普未同意日本在「航行的自由作戰」中執行「美艦防護」的態度,可證美國無欲日本加入,以免徒增南海爭端與美中關係變數。

結 語

日本與美國同為台北重要與國,在美、日、中新的三角互動中,台北應審時度勢,靈活以對,以本身利益的極大化為念,莫令意識型態綁架外交與兩岸關係。誠如大陸學者王建民所言,蔡英文試圖將「兩岸關係區域化」,其中,與美、日之關係為關鍵所繫。在美國對北京轉向時,日本須與美國亦步亦趨,避免遭棄,蔡政府呢?

然而,蔡政府參與「一帶一路」的鑰匙在「九二共識」的答卷中。與日本相仿,在歐、美企業參與「一帶一路」的現實中,一味抵制,徒損自身利益,亦使台灣企業在「全球化」佈局中,先機盡失,徹底遭邊緣化。美、中接近,安倍開始挪移趨向「一帶一路」的腳步,親美、日立場鮮明的蔡政府怎可無動於衷,在兩岸關係上,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