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業計劃到一帶一路

周陽山
(金門大學教授)


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北京高峰會上的發言震撼了國際社會。本文將就百年前孫中山提出的實業計劃作一比較,分析兩者間的關聯。

2017年5月16日,紐約時報的報導文章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一個宏偉的新國際經濟秩序願景,當川普總統領導下的美國將注意力投向國內之時,習近平讓自己領導的國家成為一個替代選擇。承諾將為中國的開發銀行提供逾1,000億美元,這些銀行將充當大舉投資亞洲、歐洲和非洲基礎設施的先鋒。其中,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將獲得共計4,800億元人民幣貸款,絲路基金將再獲得1,000億元人民幣,還有大約3,000億元人民幣將被用於鼓勵金融機構擴大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

習近平毫無保留地稱一帶一路其為「世紀工程」,是「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該計劃的基礎是中國在60個國家裡主導的橋樑、鐵路、港口和能源投資,構成了中國的經濟和地緣政治議程的支柱。習近平稱該計劃將解決接受國的貧困問題,他承諾提供緊急糧食援助,並表示中國將啟動「100個減貧項目」。

習近平說,中國將邀請世界銀行和其他國際機構,一同滿足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國家的需求。這表明他正在尋求建立新市場,並輸出中國以國家為主導的擴張模式。習近平也強調了美國的聯盟體系和以中國為主導的商業之間的不同,但「不會形成破壞穩定的小集團,而將建設和諧共存的大家庭」。這是對中國一向抱持敵意的紐約時報,難得中肯持平的報導。

但是,面對一帶一路的發展成就,台灣人卻心知肚明,這些巨額的投資項目恐怕是看得到卻吃不到;至於民進黨政府則是鐵了心腸、鐵板一塊,既反對九二共識,也堅決反對一個中國,對上述這些數據當然也是無動於衷,既冷淡又冷漠。

但是,新當選的國民黨領導人吳敦義如果放棄他過去的獨台立場,回到一個中國政策,積極表達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意願,並搭乘大陸經濟發展的順風車,則日薄西山的國民黨仍有起死回生的機會。而當前國庫空虛、政府赤字高築的危機也將可化解。至於軍公教被污名化、年金被迫腰斬、貧窮人口劇增、社會階級分裂的整體噩運,也可迎刃而解。

台灣本來就有很好的基礎建設經驗,技術水準亦佳,可說是「小而美」。若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積極與中國大陸的工程建設集團對接,結合大陸基礎建設的「大而壯」,也就能成就互利雙贏,變成「大而壯又美」,同時也讓台灣人逐漸走出發展困境。

如果我們進一步回顧歷史,重新審視孫中山先生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實業計劃,就不難發現,這份當時提出的宏偉建構,強調自主、開放、互利、共富,正與一帶一路計劃的前後輝映。

孫中山先生於民國七年自廣東移居上海。從事建國方略與實業計劃的研究。他特別將英文書名定為《國際共同開發中國書》(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並指出,應國民之所需要,選最有利之途,掌控國家主權,吸引外資,共同開發中國,以解決當時中國的貧弱問題。

他設計了貫穿全中國廣大領土的鐵路網和公路網;他定下發展中國商埠和海港計劃;也定訂了疏浚河流、水利建設、荒地開墾等計劃大綱。另外,他又設計了發展天然資源和建設輕重工業的藍圖,並強調生態保育,定下在華中、華北造林的計劃。

他的目光遠超越當時的政治紛爭和政客視野之外,而且胸懷天下,大公無私,一心一意為了全中國的進步與發展。實業計劃如果能順利實現,既可以解除人民的貧困,並將促進國家富強,使中國及早躋於現代工業化國家之林。

實業計劃包括十大目標和六大計劃,其中以交通建設的發展為最優先原則。預計完成鐵道10萬英里、石子路百萬英里;修大運河、開鑿新運河等。商港之開闢新建三大世界港水利之開發礦業開發蒙古、新疆之灌溉在中國北部及中部造林移民東北、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地區。至於六大計劃,則是:

第一計劃:以北方大港為中心,建造西北鐵路系統。

第二計劃:開發中部富源,以東方大港為中心,整治長江水道。

第三計劃:開發南部富源,以南方大港為中心,建造西南鐵路系統。

第四計劃:鐵路建設計劃,建造中央、東南、東北、擴展西北、高原等五大鐵路系統。

第五計劃:民生工業計劃,包括食、衣、住、行、印刷等工業。

第六計劃:開發礦產計劃,包括鐵、煤、石油、銅、特種等有色礦產。

上述這些計劃,在過去40年大陸推動的建設中,多已實現,並有許多比當年計劃更佳的實踐成果。譬如高鐵建設、港埠設施和水利工程,均已超越當年的規劃設計。但重要的是,針對工業發展,孫中山規定了兩項基本原則,迄今仍被遵循:(一)凡是可以由私人經營的就歸私人經營;(二)私人能力所不及或可能造成壟斷的則歸國家經營。政府有責任鼓勵私人企業,並以法律保護之。苛捐雜稅必須廢除,幣制必須改善並予統一。官方的干涉和障礙必須清除;交通必須發展以利商品的流通。鐵道、公路、疏浚河流、水利、墾荒、商埠、海港等都規定由國家主持。他還特別強調,歡迎外國資本,並將雇用外國專家。

在實業計劃序言中,孫先生指出,「然則中國富源之發展,已成為今日世界人類之至大問題,不獨為中國之利害而已也。惟發展之權,操之在我則存,操之在人則亡,此後中國存亡之關鍵,則在此實業發展之一事也。吾欲操此發展之權,則非有此知識不可。庶幾操縱在我,不致因噎廢食。」

由此可見,實業計劃雖然強調對外開放,歡迎外資參與和外國專家投入,但發展之權,仍然操之在我。這與鄧小平在1970年代後期積極推動的改革開放政策,強調主權在我,對外開放,如出一轍。這也正是實業計劃的開創性、歷史性的貢獻!

根據蔣夢麟先生回憶:「孫中山先生是中國第一位有過現代科學訓練的政治家。他的科學知識和精確的計算實在驚人。為了計劃中國的工業發展,他親自繪製地圖和表格,並收集資料,詳加核對。實業計劃中所包括的河床和港灣的深度和層次等細節他無不瞭若指掌。有一次我給他一張導淮委員會的淮河水利圖,他馬上把它在地板上展開,非常認真的加以研究。後來我發現這幅水利圖在他書房的壁上掛著。

在他仔細研究工業建設的有關問題和解決辦法以後,他就用英文寫下來。打字工作全部歸孫夫人負責。一切資料數字都詳予核對,如果有什麼建議,孫先生無不樂於考慮。凡是孫先生所計劃的工作,無論是政治的、哲學的、科學的或其他,他都以極大的熱忱去進行。他虛懷若谷,對於任何建議和批評都樂於接受。」

針對孫中山的實業計劃,習近平在2016年11月12日紀念孫中山150週年紀念會上致辭指出: 孫中山先生在從事緊張的革命活動的過程中,一直思考著建設中國的問題。1917年到1919年,他寫出《建國方略》一書,構想了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其中提出要修建約16萬公里的鐵路,把中國沿海、內地、邊疆連接起來;修建160萬公里的公路,形成遍佈全國的公路網,並進入青藏高原;開鑿和整修全國水道和運河,建設三峽大壩,發展內河交通和水利、電力事業;在中國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修建一個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大力發展農業、製造業、礦業等等。孫先生擘畫的這個藍圖,顯示了他對中國發展的卓越見解和強烈期盼。

當時,有的外國記者認為孫中山的這些設想完全是一種空想,是不可能實現的。的確,在舊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條件下,這些宏大構想難以實現。今天,中國人民創造的許多成就遠遠超出了孫中山的設想。孫先生致力於建設的獨立、民主、富強的國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對於當時外界的質疑,蔣夢麟指出,因為孫中山的眼光和計劃超越了他的時代,許多與他同時代的人常常覺得他的計劃不切實際。「與孫先生同時代的人只求近功,不肯研究中國實際問題的癥結所在,希望不必根據歷史、社會學、心理學、科學等所得的知識,就把事情辦好,更不願根據科學知識來訂定國家的建設計劃。因此他們誣衊孫先生的計劃是不切實際的空中樓閣。他們的現實的眼光根本看不到遠大的問題,更不知道他們自己的缺點就是無知和淺見,缺乏實際能力倒在其次。以實在而論,他們自己認為知道的東西,實只限於淺薄的個人經驗或不過根據一種常識的推論。這樣的知識雖然容易獲得,但以此為實踐基礎反常常會遭受最後的失敗」。但是,在百年之後的中國,情勢卻已經完全不同了。

2013年9月和10月,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習近平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關注。接著,李克強在參加2013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時強調,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不同文明的交流,並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

一帶一路這一世紀工程建設承繼了實業計劃的基本精神,強調基礎建設,以及絲綢之路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它,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積極推進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相互對接,讓古絲綢之路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亞歐非各國聯繫更加緊密。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據2016年底的數據,大陸已有7,961家境外企業對全球進行投資,累計實現的投資金額是1,701億美元(約新台幣52,031億元),較2015年成長44%。這一數字還不包括金融投資。而在對外承包工程方面,已完成的金額是1,594億美元(新台幣49,414億元),新簽合同金額是2,440億美元(約新台幣75,640億元)。

除此之外,2016年大陸對外新簽合同在美金5,000萬元(新台幣15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一共有815個;累計合同金額則是2,067億美元(新台幣64,077億元)。這已是中華民國政府年度總預算三倍以上的規模。

大陸企業去年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金額是145億美元(新台幣約4,500億元)。其中,已建立初具規模的合作區共56家,入區的企業1,082家,總產值506億美元(新台幣l5,686億元)。至於新簽的合同金額1,260億美元(新台幣39,000億元),約占大陸對外承包工程總金額的51%。在對外投資的行業類別方面,2016年對製造業投資310億美元、資訊類203億美元、科研類50億美元。

一帶一路既是中國的倡議,也是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共同願望。預估整個計劃將耗資美金9,000億元,這確實是中國對世界的重大貢獻,也可視為21世紀版全球化的實業計劃!但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建設本身是開放的、包容的,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積極參與。它不刻意追求一致性,而且高度靈活,富有彈性,是多元開放的合作進程。中國也不斷充實完善一帶一路的合作內容和方式,共同制定時間表、路線圖,積極對接沿線國家發展和區域合作規劃。由此看來,它與實業計劃的開放、包容、互利的精神,完全一致。

1918年孫中山發表實業計劃英文版。他指出:「此書為實業計劃之大方針,為國家經濟之大政策而已。至其實施之細密計劃,必當再經一度專門名家之調查、科學實驗之審定,乃可從事。讀者幸毋以此書為一成不易之論!」

這正是實業計劃的科學、細密、審定、務實與惠民精神之所在,也應是一帶一路計劃所依循的準繩。我們拭目以待這偉大的世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