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界對峙,衝突一觸即發

趙國材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教授)


中國在境內修築公路,印度武裝部隊入侵不丹、印度和西藏三角交會點的中國領土,企圖阻止,不肯撤退, 引發一個月來的邊境對峙。

北京此刻正在推動「一帶一路」的戰略佈局,如現在與印度發生武裝衝突,實非明智之舉。事實上,中、印部隊在邊境發生推擠後,兩邊都極度克制,甚至印軍背槍,槍口朝下,顯見雙方都不願因這起事件開打。

中印雙方仍在加強部署中,火藥味甚濃,情勢未緩解,雙方到底會不會擦槍走火,爆發戰爭,成為全球矚目焦點。

印度封鎖「國道10號」公路

印度1975年把錫金(Sikkim)納入印度,成為所謂錫金邦。此邦與印度其它地區只有一條「國道10號」公路相連,此公路需要穿越動亂的西孟加拉邦北部大吉嶺與噶倫堡山脈,謀求從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獨立的廓爾喀(尼泊爾)民族解放陣線(GNLF),對印度政府在公立學校強迫推行孟加拉語教學不滿,號召民眾抵制,遊行示威逐漸變成騷亂,印度政府迅速派出軍隊到場控制。這一條通往錫金邦 「生命線」的「國道10號」要經過西孟加拉邦,而西孟加拉邦出現騷亂,持續發生抗議和街頭暴力活動,自2017年6月15日起已被無限期封鎖,一些民生必需物資現在已很難進入,錫金邦一度出現物資中斷現象,也讓錫金邦民眾的正常生活受到重大影響。

印度原本就對中國透過「中巴經濟走廊」,在克什米爾進行基礎建設不滿,夥同日本蓄意妨礙、阻撓中國推動「一帶一路」。

6月初,印度發現中國工人在中國領土洞朗地區修築道路,判斷可能會威脅印度本土連接東北七省的戰略要道西利古里(Siliguri)走廊,立刻派遣邊境部隊阻止。印度所稱的多克拉(Doka La)高原,即不丹所稱的都克蘭(Dokalam),此處是中國領土,接近印度、不丹和西藏的三角會合處春丕河谷高原,解放軍在此修路,印度侵入干預。

印度邊防軍最近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過邊界線進入中國境內,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在洞朗地區的正常築路活動,印軍並在實際控制線組成人牆,阻擋解放軍進入。

印度官方謊稱是中國解放軍近期跨越兩國邊界進入印度錫金邦,印軍因要阻止中國解放軍,兩方軍隊對峙,最後釀成衝突。

中國解放軍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2017年6月1日要求印軍移除設在錫金多克拉的拉頓(Lalten)地區的兩座地下掩體遭拒。

中國要求印度從對峙的中印邊境錫金段撤軍,外交部已多次向印度方面發出警告:立即撤軍,以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但印度卻以「非戰鬥模式」增援更多部隊到錫金段。中國解放軍141師隨後增援部隊到衝突點。

印度陸軍參謀總長拉瓦特(Bipin Rawat)聲明,印度已準備好2.5線戰爭,應對中國、巴基斯坦和國內的安全威脅。拉瓦特6月29日前往錫金前線視察,針對中印邊界可能發生的衝突預作準備。

印度混淆三國交界「點」為「區」

國際法上的點(dot point)、線(line)、面(side/surface)有嚴格之區分:「點」是交界點(Junction point)、「交會點」(intersection point)或「交會處」(rendezvous point);「線」是「邊界線」或「疆界線」( boundary line);「面」是「區」(areazone)或「邊境」(frontier),是指邊界線兩邊的一定寬度的區域。「劃界定界」(delimitation)和「勘界標界」(demarcation)亦異:「劃界定界」是指通過談判在地圖上確定國土「邊界」或「疆界」範圍;而「勘界標界」是進行實地勘察邊界線的位置、走向,樹立界樁、界碑,制定邊界地圖。

印度企圖將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點擴大為一個區域概念,目的在混淆視聽。

北京指控印度違反1890年《中英藏印條約》,該條約的內容是否涵蓋三國交界點? 三國交界點,顧名思義是一個點,而不是一條線,也不是一個區域。

所謂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點,是一個點,不是一條線或一個區域。《中英藏印條約》明確規定:「中國西藏地方與錫金的邊界線沿分水嶺而行,邊界線東起『支莫摯山』,西至與尼泊爾交界處,沿分水嶺而行。」

中印邊界錫金段的東起點是吉姆馬珍雪山。此次印軍非法越界的地點位於中印邊界錫金段的邊界線上,距離吉姆馬珍雪山約有2,000多米,與三國交界點問題無關。

中印邊界錫金段已劃定。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後,兩國邊界和局勢都發生了改變。現在再提印度在英國統治下簽署的1890年《中英藏印條約》沒有甚麼意義。那麼1962年之後印度是否承認過中印邊界錫金段已經劃定?

中國西藏地方和錫金的邊界是由1890年《中英藏印條約》劃定,印度獨立後,印度政府不過是繼承大英帝國殖民政府與中國政府關於西藏和印度之間的邊界條約而已。邊界條約一經簽署批准確認,締約當事國必須遵守並履行,不論政府更迭、國體改變,都不影響條約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法國藏學專家亞仳(Claude Arpi),日前在《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指出,西藏政府當年拒絕承認1980《中英藏印條約》,因他們未獲通知參加談判。亞仳似乎不知道西藏地方政府在國際法上根本就沒有締約權。

印度為和平解決邊界問題設障礙

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中敗北後,印度一直防範中國解放軍。1987年2月印度在其控制的「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成立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更為兩國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設置障礙,致使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遲遲沒有進展。

最近中印雙方各自透過照片、過去簽訂的條約和學者的歷史研究,互控對方違反國際法和條約。其實,以現代的先進武器,戰略地勢對戰爭全局的影響已愈來愈小,但印度仍擔心中國在完成道路修築後,可倣傚巴基斯坦,為東北七省的分離主義分子提供物資和武器援助。

周恩來1953年底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原則;1955年制定《萬隆會議五項原則》;1950年代至1990年代,《和平共處五原則》具體內容載入中國政府同100多國之聯合公報中;1991年和1992年,中國在同中東、中亞一系列國家建交時,彼此皆確認在五原則基礎上發展友好合作關係。

北京對外關係是以《和平共處五原則》為基礎,五高原則又以互相尊重主權為基礎,遵守國家主權原則是維護國際法律秩序最基本之義務和條件。該五原則,實際上並未超出傳統西方國際法觀念的範疇,經過長期、持續性與一致性之實踐,歷久彌新,具有法律確信,當成為國際新秩序之基礎,在國際事務上更應發揮積極作用。

北京一貫主張在和平共處五原則基礎上,照顧歷史與現實,雙方通過友好協商,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如印度堅持「麥克馬洪線」(McMahon Line),以喜馬拉雅山的分水嶺為界;中國則以:1.許多中國邊民居住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理應顧及歷史與現實情況劃界;2.西藏地方政府非國際法人,不具有締結條約能力,其於外交及軍政事均聽中國中央政府指示,非經由中央政府,不得與外國有所商訂。而英藏私下以喜馬拉雅山山頂作邊界的「麥克馬洪線」,巧立內藏、外藏名目,主張外藏自治,因中國政府一直拒絕批准西姆拉會議草約,故「麥克馬洪線」早巳胎死腹中。

邊界對峙不致爆發戰爭

這場攸關印度東北七省潛在性安全的爭端,因印度不肯撤軍而是否最終會引發戰爭?

筆者認為不致於,理由有三:第一、印度積極採購最新式武器應付中國。印度和以色列簽署了價值20億美元的武器合同,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將向印度提供三架預警機(Phalcon)、無人機、雷達、網絡安全和通訊系統,大批地對地反坦克導彈。並組建25年長期關係,聯合空防,提供水資源和能源技術、農作物的生產和改良,以及食品安全;第二、印度7月10-17日在孟加拉灣舉辦「馬拉巴爾」聯合軍事演習,有美國、日本參加。中國已在東中國海、南中國海與日本和越南、菲律賓、印尼等東協國家發生主權爭端,且因近年海軍實力增強,引起美國警惕,認為中國威脅其核心利益,美國正與日本、越南、印度積極合作,希望遏制中國在東中國海、南中國海和印度洋的活動; 第三、印度抗衡中國,積極「東進」,拉攏東協,大規模邀請東協10國領袖和元首參加印度2018年1月「共和國日」慶祝活動,是印度首次在這麼多外國領袖和元首展現軍事實力,強化與東南亞國家關係,也期待與東協國家關係能有更進一步的突破。

2017年7月7-8日,20國集團(G20)高峰會在德國漢堡舉行,印度總理莫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因兩國氣氛欠佳,未能舉行雙邊會談,僅在場邊握手,短暫交談;但雙方已有國安高層和特別代表接觸,試圖解決邊境對峙問題。是以這次邊界對峙問題應透過外交管道解決,也必須透過雙邊高層以政治干預解決。最終看中印兩國如何談判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解除這場緊張的部隊互相對峙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