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新星馬克龍能否拯救法國與歐盟

花俊雄
(旅美評論家)


一顆政治新星冉冉升起

年僅39歲的共和國前進運動領袖埃瑪紐埃爾.馬克龍5月8日贏得了法國總統第二輪大選,他以超過66%的高得票率擊敗了右派國民陣線主席瑪麗娜.勒龐,當選為第五共和第八任總統,打破了拿破崙三世保持了169年的法國最年輕總統的紀錄。在此之前,他曾經在社會黨奧朗德總統手下擔任兩年的經濟部長,但他從未競選任何公職,並非總統競選的熱門人物。其2016年創建的共和國前進運動距離此次大選也不過14個月,但卻贏得最終勝利,因此他是資歷最淺,也是自1958年法國第五次共和體制成立以來,不依靠傳統左右兩大政黨社會黨和共和黨提名,獨立參選而獲當選的總統。

由於公眾厭倦了左右兩黨長期輪流坐莊,尤其不滿它們把法國帶入今天的困局,因此,在4月24日第一輪選舉中,以馬克龍和勒龐領先而埋葬了傳統黨派執政的歷史,開闢了非傳統力量對決的新篇章。在第二輪選舉中,選民中有股除了勒龐誰上台都行的情緒,而馬克龍把自己描述為唯一能夠阻止勒龐當選的人,大部分傳統黨派選民的選票因而轉向支持馬克龍,終以巨大優勢將勒龐擋在愛麗榭宮之外。

傳統政黨的潰敗,馬克龍的勝出,從根本上說,反映多數選民在理性中求變求新的抉擇。選民以擁護馬克龍大而全的折中競選綱領,來抗拒勒龐的極端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路線。馬克龍的勝利成功地捍衛了法蘭西自由、平等與博愛的傳統價值觀。馬克龍的競選綱領可以四個字來概括,那就是「自由」與「保護」,即折中與調和主要競爭者共和黨菲永所鼓吹的「自由資本主義」和國民陣線勒龐宣揚的「保守主義」的兩極主張,吸取雙方合理之處而凝聚最大公約數,承諾當選後將在六大領域推動改革,改善法國的文化教育、普遍就業、經濟復甦、國家安全、政治廉潔和歐盟建設,內保法國持續發展,外保法國領導歐洲的領袖地位。

馬克龍的經濟主張結合了左右兩方的政策,一方面倡導對商界友好的經濟政策,同時在社會政策、公共服務、移民整合層面仍保留左翼色彩,對環保、性別、文化等議題亦持進步派觀念。馬克龍力主應當承認法國目前人口、宗教和文化色彩的多元性。

如果說馬克龍是不左不右,那麼瑪麗娜.勒龐就是不折不扣的極右派。她煽動民族極端主義,主張法國應進行脫歐公投,強調法國利益第一,拒絕全球化,反覆強調法國的傳統文化元素不應被外來移民稀釋。她的政治綱領與特朗普若合符節,因此,有法國「特朗普」稱號,給她帶來的更多的是選民對她是否會重走特朗普路線的擔憂。眼下的法國,失敗和低迷的情緒過度濃厚,民眾經不起勒龐的折騰,因此,寧願擁護一位不那麼危險的候選人。

議會選舉傳統政黨一敗塗地

6月11日和18日舉行的第一輪和第二輪議會選舉,是馬克龍真正的考驗。共和國前進運動成立距今不過一年多,在地方上沒有根基深厚的政黨組織支持。如果共和前進運動不能在議會選舉中贏得多數席位,馬克龍的政策推行將不可避免受到影響,甚至可能被迫組建聯合政府,淪為「名義上的總統」。

結果議會選舉第二輪投票的計票顯示,共和黨和社會黨等傳統大黨遭受歷來最慘痛的敗局。有媒體稱,「這是一場對老牌政黨的大屠殺。」右派共和黨和盟黨的議席從原本的200多個減至131個,但仍然是最大反對黨。最大的輸家是法國前總統奧朗德所屬社會黨。奧朗德執政時它在議會中席位超過250席,可是如今已幾乎淪為邊緣政黨,只剩29席。與馬克龍角逐總統寶座的對手勒龐首次當選國民議會議員,國民陣線此次選舉的目標是15席,結果只獲得8席,今後在國會難有作為。不過,勒龐堅稱國民陣線仍「扮演著關鍵角色」。

馬克龍領導的共和國前進運動和盟黨民主運動黨,在議會577個席位中共贏得350席,雖比民調預測的400至470席少,但遠遠過半,在議會佔有絕對多數地位,非常有利他施政和推行改革。馬克龍陣營大獲全勝,被法國媒體形容為徹底改變法國政治版圖顏色的一場「政治地震」。《費加羅報》指出,馬克龍陣營是自二戰以來在法國議會中獲得最大多數席位的政黨之一(僅次於席哈克領導的共和聯盟2002年的365席),是1958年法蘭西第五共和成立以來「史無前例的一場革命」。

法國新一屆議會出現很多新血。連任的只有140名,新議員不少於424人,其中大多數來自馬克龍陣營。馬克龍打的不是傳統政黨政治的選戰,而是「開放、前進、革新的法國」與「保守、鎖國、極端民族主義的法國」對決。他通過網上報名申請的19,000人中選出525名候選人,其中一半以上是政治素人,包括半數婦女,還有許多教師、公務員、醫生、農民等各界人士,他們的平均年齡是43歲,而老的國民議會議員大多數年齡是60至70歲。之前人們懷疑,馬克龍沒有政黨支持,在議會中沒有一席之地。議會選舉之後,馬克龍可以說是取得了全面執政的地位,人們開始質疑馬克龍是否能夠拯救法國。

拯救法國

正如全世界的執政黨一樣,治理的首要問題是經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10年歐元債務危機後,法國的經濟持續低迷,2016年的經濟增長率僅為1.1%,雖然法國今年的經濟略有增長,但預計也僅有1.4%,在歐盟27國中位列倒數第三。《經濟學人》稱,過去15年,是法國的失落年代。《 經濟學人》去年做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法國人是全世界最悲觀的民族。法國整體失業率高達10%,25歲以下年輕人失業率為25%,80%的新就業機會是一個月的短期合同工。經濟蕭條,公共開支過大,約占GDP的57%,高居經合發組織榜首;政治嚴重腐敗,無論是執政的左翼政黨,還是右翼的反對黨,都陷入吃空餉的醜聞;社會治安惡化,連續數年的恐怖襲擊和難民困擾,讓法國人寢食難安,選民希望馬克龍能徹底改變現狀,但同時要他推動現實、安全、可行的施政綱領。

德國《萊茵法爾茨報》預言,馬克龍有能力成為法國的拯救者。它認為,馬克龍雖然年輕,但他顯得深思熟慮、心態平衡、無所畏懼。他擅長將貌似相反的事物如自由和平等、增長和穩定、民族自豪和歐洲統一聯成一體。《萊茵法爾茨報》認為馬克龍有引領法國人和推動改革的能力。

在經濟層面上,馬克龍主張增強法國經濟的競爭力,將企業稅率從33%降到25%,並推出一項500億歐元的投資計劃,用於生態和能源轉型、培訓和交通基礎設施等,這些政策有利於低收入家庭和投資者。馬克龍試圖將商業自由和社會保障結合,他承諾修改多達3,000頁繁複的勞工法,推進勞工市場靈活化。

法國的經濟問題是結構性的,法國當前的經濟環境問題很多,改革難度頗大。就算馬克龍真能大刀闊斧,但只要全球經濟不能大幅度回暖,歐債危機遲遲無法解決,單單一個法國,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在社會層面上,最關鍵的是目前已近法國人口10%的穆斯林群體與法國主流之間的隔閡。穆斯林群體普遍惡劣的生存環境,以及不容於法國主流社會的現實處境,迫使年輕穆斯林激進化,帶來社會治安問題,而這個問題很難在短期內化解。

馬克龍雖然在總統及議會選舉大獲全勝,但仍有不少隱憂。

作為「不左不右」的政壇新秀,如何組建施政團隊是其面臨的首要挑戰。儘管在議會贏得過半數席位,但由於議會選舉投票率只有43%,因此反對派稱他並沒有獲得廣泛的民意支持,仍只能代表少數的民意,如何照顧到這個「沉默的大多數」階層的訴求,將是馬克龍能否順利完成首個五年任期,避免重蹈奧朗德之覆轍的關鍵。馬克龍陣營的人員組成非常複雜,而且多半是政治素人,如何讓他們儘快掌握議會政治的要訣,如何懂得妥協、求同存異、形成共識,對馬克龍是一大考驗。馬克龍承諾要「團結一個分裂破碎的法國」,在此次總統大選中,三分之一選民投了勒龐的票,四分之一根本就沒去投票。自1969年以來,棄權票還從來沒有這麼高過。換句話說,半個法國放棄了追隨馬克龍頌揚的現代化並從中獲益的希望。而投票給馬克龍的選民也並不都贊成馬克龍對歐盟、全球化和開放邊境的積極態度。法國社會的裂痕太深,如何儘速彌合將測試馬克龍的政治智慧。

拯救歐洲

馬克龍是歐洲一體化的支持者,他在競選時強調,「歐洲是我們計劃的中心,如果沒有一個真正的歐洲策略,我們無法在現在的世界中獲得成功。我們需要推動歐元區,注入新的動力,例如加強投資。我們需要重塑團結的歐盟。」馬克龍當選後承諾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保衛歐洲」。馬克龍在法國的勝利,標誌著整個歐洲打贏了一場「民粹主義狙擊戰」,不僅成功為英國脫歐「止血」,而且穩定了反歐盟的民粹主義政黨在波蘭和匈牙利掌權造成的人心惶惶,令歐洲重拾一體化的信心。

馬克龍勝出獲得國際社會一片喝彩,而最歡欣鼓舞的莫過於德國總理默克爾。這位面臨9月即將舉行大選,同樣內部遭遇極右翼力量挑戰,外部承受歐盟解體壓力的資深政治家,歌頌馬克龍的勝利具有歷史性意義。她和歐洲統一派政治家認為馬克龍不僅拯救了法國,也拯救了歐盟,拯救了整個歐洲。

誠然,主張法國應進行脫歐公投的勒龐在大選中鎩羽,遏制了歐盟繼續滑向分裂深淵的威脅。在英國宣佈退出歐盟後,一直由英法德「三駕馬車」驅動的歐盟,只有法德「雙引擎」成為歐盟統一進程的推進器,如果主張退盟的勒龐得勝,法國很可能步英國後塵,獨木難支的德國無論如何都扛不起歐盟統一的重任。因此,馬克龍的法國之勝,自然是歐盟團結與統一的決定性勝利,也必然在英國脫歐後給歐盟注入信心和勇氣。

法國只是歐盟27國中的一員,法國當下的困境其實就是歐盟各成員國大多難以擺脫的整體現實。從這個視角看,歐盟的存續與發展,首先取決於各成員國自身的政治和經濟運作,其次才取決於聯盟本身的內部互動和對外交往。內部治理失敗,歐盟市場和統一政策自然成為詬病的焦點,把一切歸咎於歐盟統一進程本身,無助於從根本解決歐洲的發展。當然,歐盟進程推進過快,內部消化不良,這也是客觀事實,恐怕也是馬克龍和默克爾等領導人反思和調整並力推改革的方向。

馬克龍呼籲重建法德間的信任,並作出大膽的改革來獲取德國的支持。而在英國脫離歐盟的當下,法德合作也被廣泛視為重塑歐盟凝聚力的關鍵。如今,歐盟國家都已經意識到歐盟需要改革,至於怎麼改,則需各個國家協調,尤其是法德,只有法德達成一致,才能推行對歐盟的改革,共同面對移民、失業、債務、恐襲等問題。這一點馬克龍與默克爾都很清楚,但要達成共識卻非易事。

馬克龍呼籲一個圍繞著統一貨幣歐元的更強有力的歐盟,有著統一的歐元區預算和新的歐元區「財政部長」這樣的角色。馬克龍希望設立一個歐元財長職務,以及發行歐元區共同債券的理念,提出伊始,就立即招致柏林和布魯塞爾的批評,認為這一改革無異徹底顛覆現行歐元區的財政政策。馬克龍提出的發行歐元區統一債券的想法,德國政府業已明確表示,堅決反對「債務均攤」的做法。認為這樣的改革會「削弱德國和歐洲的經濟地位,因為投資者和儲戶會對歐元喪失信心」。

作為一個政治新手,馬克龍是一個突然崛起的有力闖入者,用他在法國的成功,以及人們對他未來作為的期待,打破了德國主導下的歐盟權力格局。但他是否能最終成功,首先要看他在法國推行政策的情況。馬克龍若能在國內取得成績,將有助於他贏得德國等歐盟國家的認可,進而獲得這些國家對其調整歐盟建設思路的支持。自由開放的馬克龍贏得了選舉,阻止了右翼民粹主義和反歐盟勢力蔓延的威脅。法國得到了迫切需要的重新起步的機會。歐盟不必承受國家民族主義的試驗和分裂的考驗。因此,擁歐的媒體充滿激情地歡呼:法國萬歲!歐洲萬歲!馬克龍若能成功地拯救法國,歐盟也將因此獲得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