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界對峙結束,無上榮耀應歸諸外交!

趙國材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國防大學法律學系兼任教授教授)


中印間存在的歷史問題主要有二:一是達賴問題,一是邊界問題。儘管有問題,但彼此有默契,不去觸碰這兩個底線。但從2016年起,印度開始觸碰,背後還有美、日等外國勢力:一是容許達賴喇嘛到藏南(外藏)中印爭議地區公開活動,引起關注;二是在中印間沒有爭議的中方地區製造對峙。過去即使在中印爭議地區,一般也有保持現狀的默契,但這次的確越過了底線。因此,中印關係性質的確有向發生質變的方向轉化,這是極度危險的舉動。

整個中印邊界,在中方一側基本上全是不毛之地,在印方一側卻是人口、經濟甚至政治中心地帶。印度不尊重底線,中國只有在中印邊界升高緊張,中國現在必須把握這個機遇,趕緊全面開工修築道路、高鐵、機場、哨所、駐軍的後勤等基礎建設,中國應組織幾百架先進戰機,包括把殲-20部署到距離新德里最近的機場,在西藏上空操練,把各種新式武器都拉過去不停操練,並且分批、不斷地調遣內地各部隊到中印邊界,輪番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讓整個中印邊界在中國一側整天炮火連天。

花開堪折直須折

中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2017年3月的年度財政報告,雙邊貿易總額達715億美元。印度從中國入口的產品包括電子器件、電腦五金、藥品和鋼鐵;而印度出口至中國的包括鐵礦石、棉紗、石油產品和塑膠原料。在對印度貿易方面,中國一定要把輸出到印度電子、電腦零組件的價格拉高,價格拉抬得越高,印度轉售到美國報銷的補貼就越多。蓋因美、日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圍堵中國的努力基本上已經受挫,目前孤注一擲,把希望寄託在印度上。如果不讓印度把美國挖空,美國圍堵中國的能量是不會自己消失的,美國不會輕易收手,印度也不會輕易鬆手。故洞朗邊界對峙絕非是一個孤立事件,未來這將是一個相對長期的無休止的障礙點。

中國還得加強對巴基斯坦的支持,其中包括對印巴克什米爾區域衝突,多簽幾個武器大單,再提升出售給巴基斯坦的武器裝備檔次;增加中國解放軍軍艦在印度洋的海軍活動和實彈演練,進一步發展與尼泊爾、孟加拉和斯里蘭卡等國的關係,才是治本方略。

孔子說:「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小人之福也。」中國該做的事情,要當機立斷,當為則為,為所當為,今天不做,明天後悔,劍及履及放手做,花開堪折直須折。

錫金本為西藏之一部分

錫金(Sikkim),舊稱哲孟雄,本為西藏之一部分,印度於1975年以街頭暴動方式兼併錫金,根本違反包括《聯合國憲章》在內的現行國際法,並將其納入,成為其第22個邦,按理,國際社會應全體一致拒予承認。

印度邊防人員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過邊界線進入中國境內稱為洞朗(Donglang)的高地(印度稱為都克蘭〔Doklam〕)的一片邊境高地,阻撓中方在洞朗的正常修建道路活動,導致雙方發生軍事對峙。

中國和印度有許多邊界領土的爭議,但是,洞朗屬於中國,從來沒有爭議,印度從來沒有說洞朗不是中國的領土。

爭端最引人注意的,是因中國修建公路與不丹相連,引起印軍出兵中國國境之內,妄圖阻止。中國正在推行其「一帶一路」戰略,在海內外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但一些批評家說,該戰略除了經濟意義,也有政治意圖。

那麼,為什麼印度派兵阻攔中國在洞朗修建公路?這條公路為什麼那麼重要?只要觀察中印邊界地圖,一目瞭然。印度有一個地方相當狹窄,在孟加拉上面,只有21公里的領土,如果中國建成公路,只要中國軍隊過來一刀切,印度國土會切成兩半,這才是癥結所在。

底牌揭曉,歷史教訓記憶猶新

底牌揭曉,這一次中印邊界對峙,中國之所以強忍、不對印度自欺欺人的動武,原來全是為了成立金磚國家自由貿易區。因為一旦動武,這個金磚國家自由貿易區就會被瓦解,就不可能成立。經過重大轉折,迎來了勝利;印度最終也發現跟隨美國得不到好處,得為美國承擔在阿富汗的軍費,還開罪所有金磚國家,以致印度從事基礎建設都可能得不到金磚國家銀行的貸款,又何苦拚殺為霸權賣命?於是及時抽身,令美國計畫破滅,頓成泡影。

歷史教訓,記憶猶新,2012年開始的中國和日本釣魚島對峙,結果導致東亞自由貿易區的瓦解,也導致日本採購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計畫流產。而這一次,美國為了瓦解金磚國家自由貿易區,重施故技,採取了當時對日本同樣的手法,鼓動印度進入中國境內,希望挑起中印衝突,從而瓦解金磚國家自由貿易區。

這次不是簡單的中印邊境對峙,而是中、美、印度、日本、金磚國家的一次重大經濟博弈,是一次很可能改變世界經濟格局的經濟戰,祝賀金磚國家自由貿易區成立和人民幣國際化成功!

「一帶一路」戰略打草驚蛇

在國際上,中國向世界端出「一帶一路」盛宴時,大小國家都不約而同來分杯羹。從中國沿線延伸到歐洲的陸上和海上兩條線路,就是歷史上東方和西方商貿、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在這兩條弧線上,從中國的西部地區到東歐,從東南亞到東非,普遍存在經濟待開發問題,需要國際社會提供資源,提振沿線區域的發展,使其再次成為歐亞之間的大通道。 為何少數西方媒體故意歪曲報導、大肆渲染?答案是「一帶一路」戰略,打草驚蛇,招惹西方反對勢力的妨礙和阻撓。緣以2011年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也有建立一條連接阿富汗、中亞和南亞美國版「新絲綢之路」的構想,以確保其在該地帶的戰略優勢,礙於財力難以支撐,以致胎死腹中。

當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時,美國就懷疑中國在搞「陸權」和「海權」齊頭並進,是為了回應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部分。

印度政府視「一帶一路」為對競爭或敵對關係,將導致中國進入印度後院,給印度帶來長程戰略憂患,有可能令印度喪失對南亞地區的主導權。

抵制「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2017年5月14-15日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莫迪拒絕參加。印度是全球各大經濟體中唯一缺席的國家,即使美國、日本、南韓等與中國關係不睦國家,也派出較高規格的代表團,而菲律賓、越南與中國存在領土糾紛的國家派出了元首級人物與會。

莫迪抵制高峰論壇,未派政府代表參加是戰略性決定,只有幾名非重量級印度學者出席。

莫迪不出席的藉口是,印度與巴基斯坦爭奪主權的克什米爾,印度主張喀什米爾是其不可分割的領土,該地區是被稱為「中巴經濟走廊」的「一帶一路」相關業務地區, 計畫通過公路和鐵路連接中國新疆和面朝印度洋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將成為中國加強海洋戰略的基石。印度稱,中國與巴基斯坦合作的部分業務「發生在巴基斯坦佔領的印度領土內」,「沒有一個國家會接受無視其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等核心利益的業務計畫」。事實上,中巴經濟走廊不針對任何第三方,與領土主權無關。

莫迪犯了巨大的錯誤,他對中國態度消極,這種以印度為中心,對中國意圖不確定的解讀,明顯源自中印邊境戰爭的後遺症。

從國際政治的角度觀察,川普政府顯然已改變對中國政策,而胡同裡出身的莫迪對中國政策卻仍然停留在歐巴馬政府「亞洲再平衡戰略」時代。

有學者指出,莫迪拒絕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會使印度成為「一帶一路」的潛在威脅。也有學者說印度政府抗拒或反制「一帶一路」未必準確,印度政府的真正意圖,可能是為了增加與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

1972年尼克森在和中國破冰談判時就告誡周恩來,對印度這樣的國家不能有任何援助,因為不會從他們那裡得到任何回報。

印、日合謀抵制「一帶一路」

印度和日本都拒絕參加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批評這是透過經濟貸款與興建基礎建設援助,左右弱勢國家的經濟與外交政策。

面對中國以「一帶一路」援建基礎建設,擴大對相關國家影響力,印度與日本倡議建設從亞太地區到非洲的自由走廊,攜手在非洲、伊朗、斯里蘭卡和東南亞國家興建多個基礎建設項目,抵制「一帶一路」。印、日決定合資在東非進行基礎建設;日本也將參加印度在伊朗重要戰略港口查巴哈港(Chabahar port)開發經濟特區的計畫。另在斯里蘭卡東部,印度與日本也將共同開發春可馬里港(Trincomalee port);兩國還可能共同開發位於泰國與緬甸邊界的土瓦深海港(Daweideep-sea port),防止這個地區被中國納入「一帶一路」。

在安全戰略考慮上,美國和日本必須積極建立與印度的安全關係,大力實現亞洲權力平衡的目標,將印度視為平衡者的角色,但美國和日本並未能與印度形成軍事聯盟。

美國、日本、印度三國,費煞心機,妨礙、阻撓中國在亞太地區推動「一帶一路」。這個「一帶一路」是未來中國發展的國家戰略,總的動機和目標是正確的,理性、現實,但必須考慮到可行性,從理想走向現實,落地生根,建立在彼此的共同利益,才能持續發展。

無庸諱言,「一帶一路」躲藏著多少妖魔鬼怪和豺狼虎豹,對中國虎視眈眈,張牙舞爪,在財富和利益的分配上爭利,沒有一國溫良謙讓,甚至也不會有任何一國對中國的慷慨援助心存感激。因此「一帶一路」方向確實有調整和修正的必要,為促使「一帶一路」的「倡議」變成世界一體化的「共識」,「一帶一路」戰略需匯聚「上海合作組織」和「金磚國家峰會」的能量,鞏固參與國的共同利益!

金磚五國峰會

2017年「金磚國家峰會」於9月3日在廈門召開,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和南非五國領導人試圖開展新經濟戰略,金磚國家需要找到共同利益的合作領域,並切實執行互利共贏的政策,發起建立一個全新配套的金磚國家自由貿易區,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按世界市場分佈和人民購買力量來衡量,中美吸吐的能量將會旗鼓相當。

近期中俄貿易不用美元結算,選擇何種貨幣,將由市場決定;俄羅斯可有效消解美國對她的制裁,意味著三分之二世界可以選擇任何貨幣,由市場決定,增加了角逐市場的能動性和競爭力,不必通過美元,提升人民幣國際化水準和實質的消費能力,美元被逐漸邊緣化。如果中國經濟穩步發展,金磚國家將於2035年超越G7,中國在金磚國家組織中處於絕對的主導地位,而其經濟規模將於2027年超過美國。

從這兩個多月來的中印邊界對峙上,亟需國際奧援,竟無一國挺身「斡旋」、「調解」,最後居然是由聯合國秘書長出面喊話,應知在處理國際政治關係問題時,中國千萬別以自己的善意來解讀他國,中國人的過度熱情往往適得其反,而被為心懷叵測。

疾風知勁草,臨難方悉敵友:美國、日本、以色列和俄羅斯都與印度加強了互動;美國、日本和印度進行了聯合海上軍事演習;俄羅斯與印度進行了陸地軍事演習;美國、法國、俄羅斯、以色列甚至將最先進的武器賣給印度。他們是何居心?

俄羅斯如今被中國視為是好友,卻以為「一帶一路」是中國有意將影響力延伸至其「後院」中亞,對中國存有戒心。中國要警惕,俄羅斯不可能是中國一個可靠的戰略盟友。

莫迪與習近平

中印兩國領導人能力比一比,民粹主義特色突出的莫迪,顯然無法與習近平相提並論。兩國領導人上任時都面臨國家的一些積弊,印度主要是腐敗、低效的官僚體制、落後的基礎設施、暴躁的民主體制等。中國也同樣有不少挑戰。兩國相同之處在於雙方的領導人都正視這些問題的存在。

從這次事件看,習近平有自制力,他和莫迪都不是沒有智慧的人。外交折衝內幕,外界雖不得而知。事實上,中國是第一個打開印度通訊市場的國家,印度的經濟利益勝過民粹主義,它需要中國的市場和投資。印度被中國綜合國力逼退,見好就收,能夠在最後一刻退讓,沒有公開外交會談內容,也迴避修建公路的焦點問題,足以顯示莫迪的務實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