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惠台政策將使台灣人愈來愈掙扎

宋鎮照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經所特聘教授)


大陸國台辦今年2月28日宣布惠台31項措施,針對台灣民眾赴大陸投資、就學、就業、創業等方面,推出範圍之廣、開放力道之強、涉及部門之多,並給予準國民同等待遇優惠,來加深與台灣的「心靈契合」,簡直給台灣丟下一顆震撼彈。選在台灣的二二八當天宣布,具有敏感的政治意義,對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蔡政府更具針對性,主動出擊的政治意味相當濃厚。

此「全方位」惠台措施,不同於以往的「局部惠台」作法,內容照顧到台灣社會各領域和不同階層的利益,更可看出今後大陸當局主導兩岸關係的積極主動性,在「惠民」方面的政策將更廣、更深、更開放與包容,推動以單方面給予的準國民方式之待遇,直接進入台灣社會,蓄意區隔台灣政府,戰略上直接將蔡政府打入「虛」的地位,也符合其強化兩岸一中原則的戰略。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兩方幾乎在同一日發布惠台措施與台灣旅行法,雙方對台政策之較勁意味也十足。大陸惠台31項政策基本上是「惠民」措施,而美國通過台灣旅行法則是「惠官」政策,雙邊動作之大,非比尋常,但對台灣是「福」是「禍」,尚不可知。頓時之間,台灣彷彿淪為中美兩大國之間較勁的棋子,中美在玩,台灣卻要承擔風險。

進一步觀察大陸惠台政策的政治意涵,不難發現對台灣人而言,可能心理上逐漸產生不願意要去面對出現「兩個政府」的框架,而這兩個政府,一個是現實上治理台灣的蔡政府,另一個是提供準國民待遇措施的大陸中共政府,一個是在法制統治層面的實質地位,另一個卻是心理或是觀念層次的意向,有可能會逐漸發酵。對台灣人來說,會愈來愈掙扎、愈來愈矛盾。尤其當台灣經濟愈來愈差時,蔡政府的表現令人失望,提供準國民同等待遇的「吸力」相對會增強。而這些惠台措施或能給台灣人民多一個選擇,而且可能愈來愈多的人會心動。

台灣社會目前需要的應是更多的經濟政策,蔡政府應提升台灣的經濟競爭力,一來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質,二來鞏固其抗拒大陸「統戰」的實力。但目前卻只看到蔡政府藉轉型正義之名,外鬥;自己又忙於選舉派系,內鬥。

面對大陸出台的31項惠台措施,直入台灣社會與經濟,甚至大力吸收台灣人才與企業,其對台灣的影響肯定是深遠的,如果未來進一步公布明確與具體的施行細則,將更能夠打動人心,碰上蔡政府經濟施政不彰,預期明後年在台灣社會可能會出現「擴散」效果。

蔡政府面對大陸大規模的惠台政策之際,一時不知如何回應,儘管行政院也提出因應對策,但似乎都只放在對台灣人登陸的「限制」或是「反對」上,而不在台灣經濟和工作環境做比較大規模的改善,在今天陷入政治領導經濟的地步,將使台灣經濟發展自亂腳步而失去競爭力。

惠台政策可能對台灣產生衝擊,基本上可從兩方面分析:一是在國際間分析中美較勁的局勢,二是究竟大陸惠台31項措施會對台灣產生什麼衝擊,是否會影響台灣的認同問題?

惠官vs.惠民

基本上,美、中兩大國的戰略思維與策略不同,美國熟悉國際事務、全球佈局,善於利用外交手段,手法多元又具彈性,這跟其海洋大國政治文化有關係;中國是新崛起的大國,靠的是硬實力,強調立場、原則,如一中紅線不容挑戰等,這跟中國深受到大國政治文化影響有關。

川普上台後,對內訴求美國優先,對外則是保護主義,如退出TPP、反對全球化,最近還要提高鋼、鋁的進口關稅,已得罪不少國家。然而,川普諸多看來不按牌理出牌的作法,在美國雖惹出一些爭議,但支持者仍多,最主要原因是,川普認為美國最大的問題在經濟,使得看來無厘頭式的政策仍有其一致性,亦即各種手段的目的都在處理貿易不平等,推進與各國的貿易平衡,以及吸引外來投資,讓美國經濟再強大。

相對的,中國的國際接軌程度雖還不如美國,現在卻成了全球化、自由貿易的捍衛者。目前正值中國的戰略機遇期,於2013年推出了架構跨洲的一帶一路,形塑歐亞大陸共同體的概念,還有實現中國夢的目標。

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加上中美長期存在鉅額貿易逆差,使得美國社會對中國的崛起充滿焦慮,不知道情勢繼續發展下去,美國還能撐多久。川普面對內政的紛擾、國際上對美保護主義的不滿,在處理最重要美中關係上,順勢配合民意機關打出台灣牌,開始透過《國防授權法》、《台灣旅行法》等工具,讓台灣成為美中博弈的棋子。

對美國而言,此後的中美貿易談判,美方在瞭解中方的底線下,《台灣旅行法》可以視狀況操作,特別是依台旅法開放台灣五長訪美、直入華盛頓等後,美方打台灣牌只會玩得愈趨淋漓盡致,若因此刺激中國而產生的反彈、報復,風險則可能是台灣要承擔了。

美國的《台灣旅行法》已踩到一中紅線,但面對中美貿易談判,如果談不好也對中國不利,未來可能的狀況是,對美貿易適時滿足美國需求,但對配合美國、充當籌碼的台灣,持續施加壓力。因為大陸人民都在看,中共不能不作為。

因此,大陸對台施壓,一手硬、一手軟,且會硬的愈硬、軟的愈軟。硬的方面會加大力度,如軍事上的頻繁機艦繞台、外交打壓等;軟的方面,如大動作推出31項惠台措施,便是最好的說明。

在美中角力下,台灣沒有什麼作為就得到兩方送來的不尋常大禮。美國的《台灣旅行法》是「惠官」,蔡政府官員很有感,認為這是台美關係的大躍進,但對台灣人民來說是無感;相對的,大陸31項惠台措施則是「惠民」,台灣人民有感,卻傷了蔡政府。

大陸惠台政策之影響

從兩岸關係來看,惠台措施的政策可引伸出幾個重要思考面向:首先,中共大動作的31項惠台措施,前所未有,這可能傳達出兩種訊息:一是習近平對台促統的力道與積極性加大,希望在下一個任期內完成統一大業,讓任期限制修憲的正當性,可以跟習近平的繼續領導與執政有個順理成章之合法性。二是大規模的惠台措施也表現出習近平充滿自信,改變對台促統的策略路線,給予準國民待遇的方式,將更深地框住台灣人,甚至給台灣人更多的選擇,而不再跟台灣蔡政府直接打交道。

中共大幅度的惠民措施,便可直接對「民」、而不對「官」。此戰略議題更高於「一中原則」的政治基礎與對官方的訴求。一直以來,「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策略在台灣沒有市場,也不被認同,一中原則還卡在台灣政治上「接不接受」的問題,甚至基礎更薄弱的「九二共識」都無法被台灣官方接受,遑論一中原則的主張。因此,透過31項惠台措施達到「利中」的目的,完全符合大陸統戰目的,達到以經促統的和平統一目標。但在這大規模的惠台政策下,卻也重視同時「惠中」,吸引台灣人才和產業到大陸投資與發展,甚至從台灣引進技術和資本,協助解決經濟發展遭遇的困難。在加強兩岸之間的經濟整合的同時,又可大量吸收、善用台灣大量人才。

最近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顯示:有41.9%民眾同意惠台措施是統戰花招,對台灣沒有實質好處。但也有30.1%持正面看法,認為惠台措施有助兩岸關係的改善。28%民眾沒有意見、不知道或是拒答。民調也顯示:年紀越輕、學歷越高和中產階級以上者,持正面看法的比例較高。大學教育以上者有42%認為是統戰手法,但有近38%認為是善意措施。而中上階層者也有38%認為是善意的,中下階層認為是善意的有30%,足見台灣高等人才會前往大陸工作的意願可能會比較高。

此外,據台灣1111人力銀行「海外工作意願調查」,面對台灣低薪發展,有60%上班族想赴海外工作,而有31.3%受訪者在大陸推出惠台措施後有提高赴大陸工作的意願,因為語言相同、距離較近、市場規模大和不錯的待遇。交叉分析後,正在海外工作受訪者的平均年薪約112萬台幣,而想要到海外工作受訪者的年薪平均約62萬台幣,似乎到海外工作可多賺取50萬台幣。雖然到海外工作的生活壓力大,一旦台灣經濟不佳,台灣人才出走人數會增高,不管是不是前往大陸,都可能淘空台灣的人力資本,弱化台灣的競爭力。

再根據《遠見》針對「大陸31項惠台措施」之研究調查,顯示18-29歲世代,約40.8%認為這是大陸對台善意措施,而想赴大陸發展的比例高達60%。說18-29歲的年輕人屬「天然獨」世代,過去也許勉強可以成立,現在他們似已經逐漸改變了對大陸的看法。

就整體結構來看,台灣民眾對大陸對台友善或不友善的比例結構,其實10年來的變化是呈現惡化的,《遠見》研究調查的2008年與2018年資料顯示,台灣民眾對大陸對台不友善看法之比例是提高的,從37.9%提高到42.1%,而認為是友善的比例卻從39%降低到30.3%,將近少了8.7%。

整體看來,31項惠台措施並未明顯地改變台灣民眾對大陸的看法,而會受到惠台措施的引誘者,其實在比例上並沒有明顯增加。

一般說來,惠台措施真正對台灣人會產生影響的大概有三種新類型者:

第一類是年輕失業族群,特別是對剛畢業不久,便面臨失業危機,或是一直處於失業狀態者,面對失業,死抱台灣沒有意義。

第二類是擁有高教育程度的流浪碩、博士,由於台灣對高教育人才市場需求的飽和,在台灣只能以兼職或龍套方式,又受到社會壓力與自尊心重挫,前往大陸謀職的意願會提高。

第三類是屬於資深專業人才或資深教授,年齡超過50歲者,被大陸挖角的機會比較高,其前往大陸就業意願似乎也會提高。以往這批資深專業人才是最穩定,也不容易移動的。因大多已位於很不錯的專業位置上,享有不錯的工作資源,但因退休老年年金大減的衝擊,而萌生或不排除到大陸就業的可能,尤其當被高薪挖角之際,走出台灣的意願將提升。

再從另一層面看,目前大規模的惠台措施還只是行政命令,是否未來一年內會制訂出惠台細則,值得觀察。同時,在大陸政治常常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狀況,上面的旨意往往到基層時可能變調,或是出現行政施行上的困難,而大大降低惠台措施的美意與善意。畢竟大陸惠台措施已施行有好多年,但整個結果似乎還不是那麼順利,在大陸就業或擔任教職者,往往仍受到不平等或是被歧視待遇。這次大規模惠台措施,強調準國民同等待遇,很多想前往大陸求職或創業的台灣民眾,也許對惠台措施有更高的期許,但仍會先觀察一陣子,確定是否會確實地被落實到全國各地,這將成為重要的對台誘因指標,大陸當局可能必須大力落實才能大到「惠民」的目的。

此外,大陸惠台措施是大陸領導人片面對台政策,但也可能不為大陸基層民眾支持,畢竟這些措施相對地是對大陸民眾的不公平。

結 語:反制對策值得後續觀察

對政府面對惠台措施的應變能力,雖然台灣近68.5%受訪者表示沒有信心,但台灣採取反制,以違法來當禁令,大陸惠台措施的效果可能不大,台灣人才流失的速度可能暫時獲控,但大陸的友善效果(惠於不費)儼然已經達到。但台灣政府如這樣做,民眾反政府的聲浪會變大。而且強制限制與規範,讓台灣鎖國問題更嚴重,儘管人才不流出到大陸,也會轉往到其他國家。

針對行政院3月16日宣布的因應對策,強調政府將在自由、民主、法治的基礎上,以「四大方向」、「八大策略」來提升學研人才獎勵、強化新創發展動能、強化員工獎酬工具、優化醫事人員工作環境、加強保護營業祕密、強化產業創新升級、擴大股市動能及國際能見度、加強發展影視產業等,厚植經濟實力,壯大台灣,將台灣打造成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前來的地方。其實,營造一個具有經濟競爭力的台灣,才是留住人才和吸引國外人才之道。期待蔡政府的對策是「善治」,而不是消極式的鎖國、打壓。不過對於目前蔡政府的因應對策,是否一來可以化解大陸惠台的影響,二來又可以振興台灣經濟與競爭力,雖值得期待,但有待後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