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川普的全球經濟政策
論川普的全球經濟政策
美國總統川普9月25日,在聯合國第73次大會上發表演講,為其上任以來奉行的「美國優先」政策辯護,並稱反對全球主義理念。
開場白中,川普高舉「美國優先」的國家主權大旗,主張愛國主義取代全球主義,揚言改革國際貿易體系,宣稱上台不到兩年,他達成的政績幾乎勝過歷任美國總統,美國比兩年前他上台時「更強大、更富有、更安全」。台下傳出一陣嘲笑,他不以為意,繼續宣揚政績。
川普向全球揮舞關稅大棒,看似打亂仗,實則具有清晰的戰略思維和利益考慮,秉持的是「雙邊」而非「多邊」理念。
川普是個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和重商主義者,認為美國過去幾十年在對外貿易政策上「吃了虧」,必須做出重大調整。美國貿易政策從「多邊」轉向「雙邊」,重談或修訂不符合美國利益的貿易協定。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白宮高級貿易顧問納瓦羅均認為與「多邊」相比,「雙邊」更具效率,更能發揮美國優勢,迫使對方讓步。
美國中期選舉將近,一項新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人認為川普領導的政府不稱職。川普欲在雙邊談判上取得系列成果,以兌現競選承諾,維護白人藍領利益,鞏固執政基本盤。
從重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看,在美加墨三國談判的情況下,美國先易後難、各個擊破,果斷與墨西哥先行展開雙邊談判。抓住墨西哥對美國貿易依存度超過80%的「軟肋」,利用汽車關稅、邊境牆、遣返移民等問題強硬施壓,迫使墨西哥在爭端解決機制、汽車原產地原則、勞工標準、日落條款等關鍵貿易問題上讓步。歷經連續五週艱苦談判,墨西哥最終做出重大妥協,美墨初步達成新貿易協定;美國意在獲得扭轉貿易失衡、提升企業競爭力和擴大就業機會的現實好處,也欲以美墨協定為模板,打造「21世紀高標準」的貿易規則。
加拿大擔心被排除北美貿易圈,匆匆與美再次開啟談判,新協議主要圍繞汽車、奶製品等領域做了有利於美國的部分修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名稱,改為《美墨加三國協定》(USMCA)。USMCA是21世紀國家間的「不平等條約」,協議夾帶「『防華』條款」,根據該條款,加拿大不能再隨意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如試圖與「非市場化經濟體」簽署,加拿大得提前通知其他USMCA成員國。
從美韓修訂《自由貿易協定》(FTA)看,兩國正式簽署「升級版」《自由貿易協定》。在韓國迅速妥協讓步下,川普獲得重大經貿勝利。川普充分利用韓國對美國在朝核與地區安全問題的嚴重依賴心理,迫使韓國在汽車關稅與非關稅壁壘、醫藥保護政策等方面大幅讓步。川普主要目標是打開韓汽車市場,削減貨物貿易赤字,獲得現實經濟好處。
從美與歐經貿磋商看,美國憑藉鋼鋁、汽車「232調查」對歐施壓,雖為經濟獲益,但多「點到為止」。7月歐委會主席容克主動訪美「示好」,美歐達成「零關稅、零非關稅壁壘、零補貼」等原則性共識。
從美與日經貿對話看、日本在倍感壓力下,再次開啟美日高層經貿對話,妥協讓步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在中方應對川普貿易霸凌行徑之際,美國其他主要貿易夥伴紛紛讓步、積極「示好」,使川普在「雙邊」領域屢有斬獲,對華產生深遠影響。
對中國而言,一是外部經貿壓力與風險增大。需要清醒地看到,美國對其他貿易夥伴施壓,意在獲取現實經濟利益,也有戰略合作需求。但對華經貿施壓,既有扭轉經貿失衡,打開市場的經濟需要,也有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競爭圖謀。中美經貿博弈已經上升到模式制度之爭。因此,在美歐貿易緩戰、美日重啟高層經貿對話、美墨加達成貿易協定、美韓簽署「修訂版」FTA背景下,川普政府或騰出更多精力對華施壓。中美經貿之爭將趨複雜性和嚴峻性。
二是產業鏈面臨挑戰。美墨加、美韓新協議均包括原產地原則,具有區域排他性。尤其是,美墨協定的汽車原產地原則不僅包括汽車零部件,還包括玻璃、光纖、鋼鐵等產品。這將使供應鏈更集中於美國主導的貿易區域內,並改變相關企業的投資流向。如果相關規則進一步擴大到其他領域,中國全球供應鏈的主導地位將遭削弱。
三是目前美國面臨國際貿易規則重塑壓力。美墨加新協議中,美國在汽車關稅與非關稅壁壘、知識產權、勞工與環境標準、原產地原則等方面取得「21世紀高標準式」的重大突破。
四是從2017年12月以來,美日歐已經進行多輪部長級經貿磋商,共同應對新興市場的「市場扭曲」問題,矛頭直指中國。中國或面臨多方施壓。
中國正面臨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的外部經濟環境,也是中國崛起進程中必須要邁過去的「坎」。風險雖存,形勢大好。與歐、日、韓、加、墨等不同,中國有著堅強領導、萬眾一心,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硬實力」,擁有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只要保持戰略定力與自信,中國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
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經過多年艱苦談判,於2015年7月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將限制核計劃;作為交換,國際社會將解除對伊朗的長期制裁。這也被認為是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的一項外交遺產。但川普多次在公開場合抨擊歐巴馬政府牽頭簽署的《伊核協議》,並揚言要修改或退出該協議。
川普於2018年5月8日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並簽署總統備忘錄,重啟此前為履行協議而豁免的對伊朗制裁。伊朗則一直回應稱,協議不容修改,彈道導彈發展計劃也不可談判。美國此舉「破壞了其對國際條約的承諾」。同時表示,儘管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伊朗將繼續維持該協議框架。
歐洲擔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還會對伊朗採取更加強硬的政策,甚至包括軍事對抗,這不僅會加劇中東動盪,難免波及歐洲,還可能把歐洲拖入中東軍事衝突。
取消制裁是《伊核協議》的重要組成部分。歐盟強調,取消制裁不僅對伊朗的經貿關係產生積極影響,也是伊朗人民的利益所在。歐洲對美國準備嚴厲制裁伊朗可能給歐洲國家造成的經濟損失感到憂慮。2015年簽署《伊核協議》後,歐洲與伊朗的貿易往來顯著加強。
對中東局勢高度敏感的歐洲繼續採取「停損」措施,盡力減少美方決定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同時,國際社會要求維護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呼聲持續高漲。7月7日,中、俄、英、法、德和伊朗六國外長就伊核問題在維也納召開會議,六國主要討論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的相關事宜。會議結束後,六國發表聲明稱,六國將繼續維護執行《伊核協議》,共同解決美國退出後的問題。
美國退出該協議後,開始對伊朗重新實施涉及核問題的制裁。任何個人或實體如不遵守這些制裁的規定將面臨嚴重後果。美國所有涉及核問題的各項制裁預定11月初全面生效。
作為美國的親密盟友,法、德、英三國一直想方設法要在《伊核協議》的存廢間尋找折中方案。結果美方甩開盟友,一意孤行,令歐洲國家數月來勸說努力付諸東流。
中國對美國所做決定表示遺憾。當前形勢下,中國呼籲所有各方本著負責任態度,從長遠和大局出發,堅持政治外交解決方向,妥善管控分歧,儘快回到繼續執行全面協議的正確軌道上來。中國將本著客觀、公正和負責任態度,同各方保持對話協商,繼續致力於維護和執行《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
川普24日抵達聯合國總部,參加一個有關全球毒品貿易的大會。之後,他與韓國總統文在寅交談。他期待不久再次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會晤,還說大家都看到了美國為朝鮮半島實現和平打開新通道的歷史性努力的成果。
川普說,朝鮮自從2017年9月以來,沒有進行過一次核試驗。美國的人質得到歸還。非常重要的是,美國英雄的遺骨正在返回家園。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10月8日在北京會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蓬佩奧通報了其訪朝情況,表示贊賞中方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一貫立場及為推動無核化所做的重要努力,希與中方繼續加強合作。
這說明,中美兩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需要也應該加強溝通合作,承擔起國際社會賦予的職責。
川普政府的談判策略是「諾而無信,不守承諾」且擅長「變臉」。美國在國內時變「黑臉」,表示「美國第一」,孤家寡人說對就對,別國只能臣服,否則不客氣;在國外面對中國時變「紅臉」,美國表示堅持「一個中國」,讓世人看清這兩套臉孔。◆
社論
國際政治
川普與中美關係
搶救歷史教育
蔡英文與台灣政治
敬悼王仲孚教授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