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治絲益棼的總統國慶演講

黃清賢
(國民黨前主席特別顧問兼大陸部主任)


中華民國慶祝107年的雙十國慶,蔡英文總統依例發表國慶演講,但不像去年訴諸開放大陸探親、陸生來台學習的兩岸溫情喊話,取而代之的是循日前美國副總統彭斯抨擊中國大陸的思路,直言批判大陸挑戰區域現狀、傷害兩岸關係。雖然蔡總統說激化衝突或妥協屈從,都只會治絲益棼,因應之道是求穩、應變、進步;可是演說主軸仍是將大陸視為敵人,主張和美國、日本、歐盟一起對抗,所以結果將是激化衝突的治絲益棼。

自外於「中」華民「國」

回顧去年的國慶演講,主題是「更好的台灣」,內容提到6次中華民國、48次台灣、14次兩岸、0次中國,相較於今年的國慶演講,主題則是「民主台灣,照亮世界」,內容提到6次中華民國、48次台灣、3次兩岸、7次中國。兩年的演講,中華民國與台灣的出現次數居然都一樣;但兩岸部分,雖然今年內容在一開始演講時就提及,可是次數明顯減少,甚至有一邊一國意涵的「中國」字眼,在去年未見,但今年增加到7次。

事實上,從主題就可看出,去年演講強調的是如何讓台灣更好,即使其中仍不脫民進黨2016年執政後的國慶演講,將兩岸關係納入區域、國際架構下的思維,因此談完兩岸關係後就緊接著談「積極為台灣尋找在國際新秩序中的位置」,強調基於共同對民主、自由的堅持,與理念相近國家保持密切的合作,更論述很多「新南向政策」。但至少克制了一邊一國的意識型態思維,不稱對岸為「中國」加以挑釁,而是訴諸溫情,提及台灣開放大陸探親30週年,親人見面的畫面令人深受感動;以及2011年開放陸生來台以來,兩岸年輕人一起生活、學習、思考,對彼此成長背景的差異有所理解。

到了今年,主題強調民主與世界,亦即突顯台灣與大陸不同的制度,以及和世界的連結,將兩岸關係拉高到國際層次,抨擊「中國」試圖挑戰區域現狀的作為,已經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台灣位處西太平洋第一線,承受巨大的壓力。換言之,呼應美國對大陸崛起的批判,以台灣為美國太平洋防線第一島鏈的定位自居。接著在此邏輯下,認為「中國」單方面的文攻武嚇和外交打壓,不但傷害了兩岸關係,更嚴重挑戰了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然後直言,再一次呼籲北京當局,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該在區域及全球,扮演良性的角色,而不是衝突的來源。

為彭斯譴責中國歡呼!

蔡總統的演講將兩岸關係上綱到國家安全,意指面對中國大陸的挑戰,已經不僅僅是傳統國防軍事安全,包括外交施壓、社會滲透,甚至經濟安全都是國安範疇。她塑造強烈的敵人意向後,合理化建構整體戰略,啟動國家安全強化的工程。

有了上述前提,蔡總統說國家安全整體布局的第一個面向,就是在外交上強化價值連結;她提到在中國的壓力之下,我們堅持價值理念,展現高度韌性,讓越來越多理念相近國家,表達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支持。這樣將「中華民國」與「台灣」直接連結的說法,陸委會雖然自詡為我們的團結密碼,但不免被外界認為有將台灣獨立內涵,以中華民國外表包裝的動機。

對於國際的支持,蔡總統首先提到美國,不僅國會通過許多友台法案,彭斯副總統也公開譴責「中國」打壓台灣外交,並且肯定台灣的民主制度。接著指出和台灣共享民主價值的日本,無論是在國際場合的聲援、或是天災時相互協助關懷,都讓兩國間的友誼越發密切。然後表示歐洲議會也通過決議,肯定台灣民主發展,同時也呼籲歐盟國家全力遏制中國武力挑釁台灣、破壞台海和平。

可是嚴格來講,美國、日本、歐盟多是口惠而實不至,例如台灣在民進黨執政後無法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大會等國際組織活動,理由都是中國大陸的阻礙,但相對而言,如果在國際同樣具有龐大影響力的美國、日本、歐盟願意傾全力支持台灣,結果還是有轉圜機會,只是此情況似乎未出現。

進而言之,當美國通過台灣旅行法、2018年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的所謂友台法案,前者鼓勵台美各層級官員互訪,但迄今訪台最高層級只有相當於外交部副司長的副助理國務卿;後者也只有軍方租給大學的海洋科學研究船,到高雄商港而非左營軍港補給。當然,如果美國真的派高層級官員訪台,真的讓軍艦停泊台灣港口,甚至真的在台海演習,則距離大陸最近的台灣還是將首當其衝,承擔中美博弈棋子的危險。

「去中國化」的新南向佈局

除了提升國防戰力的國家安全整體布局第二個面向、阻止外來勢力對國內進行滲透破壞的國家安全整體布局第三個面向,還是意指中國大陸之外,蔡總統國家安全整體布局的第四個面向,就是全球經貿戰略的重整及全新布局,但是她的思緒連在經貿關係方面仍是如何「去中國化」。

具體而言,在中美貿易衝突,以及全球經貿秩序重建的巨大變局之下,和美、歐、日等工業先進國家,建立緊密的產業分工及技術連結,創造全新、高效率的供應鏈;在具發展潛力的新南向國家及其他新興市場,共同打造攸關經濟發展及民生福祉的關鍵產業鏈;在邦交國方面,協同當地政府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以及尋找新的發展機會。

可是在意識型態掛帥的思維下,蔡總統忽略了台灣與大陸的貿易依存度高,依據經濟部統計,2017年出口依存度為55.4%,對中國大陸出口比重占28%,若加上香港則高達41%,其中又多包含台商在大陸加工後外銷大陸的原料與半成品,所以中美貿易衝突、全球經貿秩序重建,對台灣經濟不見得好。

縱使想轉移產業鏈,美國只是台灣的第三大出口市場,占有比例僅11.6%;新南向對象的東協十國雖為台灣的第二大出口市場,但2017年也只有18.5%,更遑論經濟發展仍多屬開發中階段的邦交國。因此貿然由於政治因素要求廠商轉移產業鏈,忽視市場因素才是考量重點,而且沒有完整規劃與配套措施,這對廠商甚至台灣的經濟發展都是錯誤政策。

蔡總統信誓旦旦說,不會貿然升高對抗,也不會屈從退讓;不會因一時的激憤,走向衝突對抗,而讓兩岸關係陷入險境;她的因應之道,就是求穩、應變、進步。但從上述分析看來,民進黨政府想做的卻適得其反,演講內容卻顯示可能升高對抗,因一時激憤而衝突,讓兩岸關係陡增風險,結果是不穩、僵化、退步。

迎合美國 激化衝突

這可見之於國台辦的回應,嚴詞抨擊國慶演講充斥著兩國論分裂謬論,以及針對大陸的對抗思維,暴露出配合西方反華勢力遏制大陸的險惡用心;充滿敵意的挑釁言論,進一步證明民進黨當局是兩岸衝突的製造者,台海和平穩定的破壞者,只會進一步惡化兩岸關係,將台灣帶向更加危險的境地。

事實上,求穩、應變、進步可以是台灣面對兩岸困局的因應之道,也就是不要傾斜到迎合美國、批判大陸的窠臼,而是真心誠意地回到九二共識的內涵,亦即在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定位下,處理兩岸關係與事務,則既不需激化衝突,也不用妥協屈從,就可求取在台海穩定的環境中,應對世界經貿變局,讓兩岸人民生活福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