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蓄意挑起輻射恐慌

何純


最近,政府廢核,需增石化燃料發電,但受「空污、暖化、環保、能源安全」質疑而焦頭爛額。於是執政黨吳思瑤立委出面轉移焦點,提出陳年舊事「輻射屋」,說拆除執行率不彰。問題根源是國人擔心輻射,反對者善用此擔心而炒作議題,但科學證據呢?

首先,1977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雅蘿(Yalow)表示,一些活躍分子鼓吹輻射恐慌,結果,婦女不敢去作乳房X光檢查,即使它是早期偵測最敏銳的方法,而乳癌是婦女癌症第一死因。

紐約某民代提案禁止「所有放射性」物質經過,如此則人都不可經過,因人體均有放射性,甚至路也不可鋪,因鋪路材料有放射性;雅蘿強調,若要科學引導人生,實在需要瞭解「無害、可忽略的放射性」觀念。

其次,瑞士醫生帕拉賽瑟斯(Paracelsus)名言:「萬物均有毒,關鍵在劑量;其多寡即成毒物或療劑之分」,仍為現今毒物學的中心思維。如,肉毒桿菌在高劑量時致人於死,但在低劑量時為「美容聖品」,可除皺紋。

第三、許多人愛好飲酒與咖啡,美國工程院院士與輻射效應專家科恩(Cohen)指出,在人體的健康效應上,輻射1毫西弗約等同20公克酒精或40杯咖啡。想想看,一年喝20公克的酒精(或40杯咖啡),值得恐慌嗎?相對地,台灣每人受到的天然背景輻射為每年1.6毫西弗。印度喀拉拉邦居民則為5-15毫西弗,但並不比其他低劑量地區居民的癌症發生率高。

第四、2006年,法國國家科學院與醫學學院發表聯合報告:1.流行病學並無證據顯示,劑量在100毫西弗以下會讓人額外致癌。2.實驗動物資料並無證據顯示,劑量在100毫西弗以下存在致癌性效應。3.由輻射生物學研究可知,基因體兩大保護者「修補DNA、以細胞凋亡的方式消除細胞」,在DNA損傷時發揮作用。4.輻射安全值應可建議為:若是單一劑量則100毫西弗,每個月總量100毫西弗,一生中總曝露量5,000毫西弗。

總之,國人不必擔心低劑量輻射,恐慌徒增困擾,甚至「積憂成疾」;至於健檢,何需浪費民脂民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