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方式控制中東

評美國從敘利亞撤軍

孫若怡
(中國文化與高等教育交流協會理事長)


2018年12月19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宣布,由於伊斯蘭國已經被消滅,美國將自敘利亞撤出總計所有的戰鬥人員兩千餘人;同時,國務院系統的工作人員,也要在24小時內撤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還繞開國會,直接逼迫國防部長馬提斯,在離職前簽屬撤軍啟動文件,並要求他於2019年1月1日前離職。

川普這個帶有極其個人風格的決定立馬炸開了鍋,不但國內各方人士大力反對,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與北約盟友,也都齊表關切與沮喪;特別是幫助出兵作戰並轟炸敘利亞的英、法兩國,更是惶恐難安。美國許多議員對這樣一個決定「非常惱火」,視其為「短視」之舉。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柯克爾就指出,川普是否這一天剛睡醒就下了這個命令?對此一決定之不以為然,顯而易見。

12月26日,川普夫婦在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的陪同下,乘專機飛抵位於巴格達以西的美軍基地,探訪駐守當地美軍。在這首次戰區探訪的處女秀中,川普除對官兵們的服役與犧牲表達感謝,並致上聖誕快樂的祝福外,尤其在演講中為自己「撤軍敘利亞的決定」加以辯護。川普表示:美國已然消滅了「伊斯蘭國」,不能繼續充當世界警察了,也不應再為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而戰。在很多的情況下,這樣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美國在海外的作戰一直在燒錢,並遭到「盟友」們占盡便宜。

川普2018年末引爆的這顆炸彈,背後的真正意圖應如何看待?是向俄羅斯總統普京送上新年大禮嗎?抑或如美國自己所說:防恐任務完成,自當班師回朝?是美國歷經在敘近八年的戰陣已然力不從心,不得不以退為進,徐圖發展?抑或是在全球戰略的考量下,美國有著更深沉的盤算,要以其舉國之力遂行其「西縮東進」之策呢?

美國並沒有消滅「伊斯蘭國」

美國支持「伊斯蘭國」 自2011年3月以來,美國就介入了敘利亞國內的爭端,歐巴馬採取了以金錢物資與武器,支援反對派以對抗敘利亞政府軍的策略;並試圖培植一支所謂溫和的「地方部隊」,取代美國派遣地面部隊的需求,要以代理人戰爭的形式,推翻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

「伊斯蘭國」的崛起與美國出兵伊拉克有密切的關係,其領袖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曾長期被關押在伊拉克的美軍監獄中。2011年,他出獄後就以遜尼派教徒為主,組建了一支以瓦哈比極端主義者為核心、名為「勝利陣線」(HTS)的激進組織,經由伊、敘邊境進入敘利亞,成為欲推翻什葉派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的另一支力量。英、以、美等國不但為「伊斯蘭國」提供武器,沙烏地阿拉伯甚至還為他們提供大量資金,向美國購買四萬個陶式反坦克導彈,改裝成火箭筒使用;致使「伊斯蘭國」的武器裝備,長期的優於敘利亞政府軍。

2018年4月及9月,美英法聯軍為阻止敘利亞政府軍順利解放伊德利卜省與東古塔地區,還利用「白頭盔」組織提供的影片,以栽贓其對貧民使用化武為藉口,對大馬士革地區發射巡弋飛彈並派出航母作為威懾。

美軍在敘的戰略失敗 自川普上台以後,試圖藉繼續推動支持庫德族建國,以圍堵並支解「什葉派之弧」的中東戰略。

而在內部與外力的夾擊下,敘利亞一度不但喪失了廣大的土地,阿薩德政權也岌岌可危。2015年9月30日,應敘利亞的正式請求,在伊拉克和伊朗政府的積極配合下,以打擊恐怖主義為名,俄羅斯開展了「俄敘兩伊聯盟」的合作,並於敘利亞開啟了摧枯拉朽般的空襲行動。在代爾祖爾、阿勒波、東古塔以及伊德利卜等戰役相繼獲勝後,俄敘兩伊聯軍相繼消滅了13萬恐怖分子,收復了曾被「伊斯蘭國」佔有的95%土地。

另一方面,因對「伊斯蘭國」認知的不同,卡達與沙烏地阿拉伯決裂,並脫離了海合會組織。2016年7月16日,一場美國涉嫌介入、意圖推翻艾爾多安的政變爆發後,促使土耳其成為俄國與伊朗的盟友。2018年12月18日,俄、土、伊三國外長共同宣布,敘利亞新憲法委員會將於明年召開;同時俄、土、德、法四國也藉會議協商,達成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共識。因此,就解決敘利亞問題而言,美國其實已在國際政治上陷入孤立的境地。因此,美國圍堵並支解什葉派國家的中東戰略,事實上是以失敗告終。

離間俄土伊間的關係 2018年12月12日,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宣稱:要進攻敘利亞東部庫德族的控制區,以便永久斷絕庫德武裝對土耳其的危害。隨後,美國馬上回應艾爾多安:願意對其出售F-35軍機、愛國者飛彈並引渡異議分子居倫回國的要求。上述軍機與飛彈,一直是土國軍事現代化中夢寐以求的,長期以來美國都對土國的要求加以封鎖。此時美國為何這麼輕易的就棄庫德族的獨立運動於不顧,轉而積極試圖與土耳其妥協?

俄敘聯軍去年在敘利亞取得軍事上的絕對勝利後,面對支解什葉派國家戰略的失敗,美國曾欲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整合中東遜尼派國家,提出「阿拉伯版北約」的戰略計畫,作為對抗「什葉派之弧」的軍事同盟。然而,要使「阿拉伯版北約」的戰略計畫有效運作,必須拉攏土耳其,破壞俄土伊間的聯盟關係。

2018年7月,當俄敘聯軍進剿「伊斯蘭國」戰事最緊張之際,美國曾協助以巴格達迪為首的萬餘名恐怖分子,出逃至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境內。時至今日,在敘利亞代爾祖爾省的沙漠區,「伊斯蘭國」仍占有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美國其實並沒有消滅「伊斯蘭國」,只是在對俄敘伊的中東戰略上失敗了!

雷聲大雨點小 以退為進

川普是一位精明的商人,考量到中東戰場耗費巨大,既然一直在「燒錢」,遭到「盟友」占盡便宜,又看不到收益,趁早撤軍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不過,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軍工複合體」的國家,川普這個突然的撤軍決定,除了引來一缸子人的反對外,必然也動到不少人的奶酪:新年一過,撤軍之說雖然仍加強調,卻有沉寂轉換的趨向。況且,根據2018年12月23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國防部官員的說法:「撤軍要在未來幾週內才開始,可能需要數週才完成,耗時需要60-100天之間。」由此可知,川普對撤軍的問題,應有兩手準備。

宣布撤軍後的美軍行動 2018年12月25日,《安卡拉日報》據土耳其軍方的情報稱:500輛由美軍作戰及運輸部門組成的車隊,將伊拉克軍火庫中大量的武器裝備,除運送給敘利亞東、北部地區的庫德族武裝外,也轉移到代爾祖爾、拉卡、哈賓卡與阿勒頗一帶的美軍基地。

此外,根據《中東媒體》的報導,美軍不但在庫德武裝的保護下,在目前由土耳其控制的曼比季街道巡邏,而且還在庫德武裝組織攻下的「哈金鎮」,修建新的軍事基地;該鎮是幼發拉底河東岸與敘利亞東部石油輸送管道的樞紐。24日,敘利亞政府在幼發拉底河上剛修建完成,連接敘政府軍與庫德武裝控制區的哈爾比耶.扎爾比耶(Halbiyah Zalbiyah)大橋被美軍炸毀。25日,土耳其「安那多魯通訊社」(Anadolu Agency)援引伊拉克官員的話指出,美國在伊、敘邊境安巴爾(Anbar)的西部鄉村,又建了兩個新的軍事基地。

不管是真的願意不再當世界警察,或不想在海外做賠本生意,川普撤軍敘利亞的決定,確實暗藏以退為進,重構新戰略的意圖,是美國大戰略框架下一次戰術的調整。專門承包美國海外僱傭兵的「黑水公司」,日前在《後座力》(Recoil)雜誌上刊登「我們將回來」的廣告;似乎呼應並暗示了美國不會自中東地區撤出,但可能把軍事行動交給私人公司進行。

大國競爭的新全球戰略 2018年初,美國發表《國防戰略白皮書》,指出美國國家的新全球戰略,將由「大國競爭」取代「對抗恐怖主義」;中、俄兩國成為其主要對象。

中國一向主張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多邊主義,確保國際秩序的穩定發展;不過,美國則以零和關係看待中國的崛起。據報導,近期美國自德國撤出3.5萬駐軍,自科威特、約旦與巴林,撤出四萬套導彈系統並裁減10%的駐軍;但這些軍備都轉向了亞太,為美國的印太戰略添加材火。另外,美國更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一帶,培養新的極端恐怖主義勢力,以威脅中亞與一帶一路沿線安全。

即使美軍自敘利亞相對撤出了部分駐軍,依然可藉盟友的助力展現自己的存在感;其中以色列就是最典型又鐵桿的抓手。

2018年11月16日,據以色列《國土報》報導,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哈瑪斯向以色列境內發射了460枚火箭彈,對以國造成重大的傷亡與災害。該事件最終在美俄兩國的協調下,雖暫時未使局勢進一步惡化,但因不滿總理內唐亞胡的處理,國防部長利柏曼已提出辭呈。另一方面,以色列與伊朗間的矛盾更有上升的趨勢;以方認為伊朗對黎巴嫩真主黨的支持,威脅到了該國的安全,伊朗應該自敘境內完全撤離。12月底,以色列偵查到伊朗欲用一架客機運送導彈至敘利亞,25日,以方出動了6架F-16除成功地進行了攔截外,並在摧毀了俄製鎧甲防空系統後,襲擊敘境內的伊朗導彈基地。與此同時,俄國《消息報》指出,位於敘利亞境內的俄製S-400防空導彈基地,則遭到自殺汽車炸彈攻擊,兩名守衛士兵在攻防中死亡,所幸基地本身並未遭到根本的破壞。俄羅斯與敘利亞政府方面均認為,此一行動涉及高度機密與完備籌畫,絕非一般恐怖組織能為,美國或以色列當局主導的可能性最大。2019年1月27日,以色列再次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朗基地進行空襲,造成20多人死亡。可見,美國雖然聲稱要自敘利亞撤軍,但依然對該地區握有極大影響力。

況且,若真能藉撤軍敘利亞之名,成功離間土俄伊聯盟及土敘的關係,美國就可利用烏克蘭藉「喀赤海峽事件」,讓俄國備多力分,兩面作戰。如此一來,孤立的敘利亞與伊朗,將會面臨 「阿拉伯版北約」絞殺,最後美國或將享有王者歸來的榮耀;中東這顆王冠上的鑽石,怎能輕易丟棄,換個方式拿取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