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略全域和新世紀高度解讀「習五條」
從戰略全域和新世紀高度解讀「習五條」
1月2日,中共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講話,就兩岸關係提出五大政治主張(「習五條」):「第一、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第二、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第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和平統一前景」,「第四、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第五、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
一、問題的提出
大陸各界對「習五條」進行的討論中,大多數以統一為核心進行解讀。主流觀點認為,講話強調推進兩岸統一、提出探尋兩岸協商方式,中共如此高度重視統一、突出統一,這是過去多年來沒有出現過的現象。強調「習五條」的核心是釋放「統一」的強烈信號,完成統一,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勢力,是中共下一階段對台工作的目標。也有一些觀點指出,「習五條」體現大陸充分尊重並考慮到對台灣人民的所有權益,給予了最大包容。
台灣對「習五條」的反應,執政的民進黨採取孤注一擲,以退為進策略,多方對抗。 蔡英文直接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掛鉤,表示拒絕「九二共識」的立場不變,絕不接受「一國兩制」。最大在野黨國民黨各路人馬,紛紛亮相,各自表態,步調不一。總體上仍走不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曖昧立場而陷入困境。從發言人恭賀民進黨新主席就位,「希望民進黨在兩岸和諧相處上發揮作用」,到近日發佈的「國七條」,思路還在強調兩岸關係定位,對民進黨的攻勢則顯得束手無策。
新黨高度重視「習五條」釋放的、「推進兩岸政治協商,探索兩岸和平發展機制」的信號,指出 「九合一」選舉後,台灣陷於政治分裂、「各黨派提不出主張」的危機之中。郁慕明主席提出「願意與大陸進行政治協商」。
其它黨派的反應林林總總,各有側重,共同點是都感受到「習五條」對台灣局勢將產生深遠影響。此外,台灣其它政治力量也發出聲音,攻擊和反對大陸社會價值觀。一些民眾對「一國兩制」有不同看法,一些政見主張在兩岸關係中,應突出台灣民主價值觀與大陸的不同,強調不能用兩岸經貿關係完全代替政治關係。但圍繞「習五條」所表示的大部分觀點,都表示贊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習五條」的核心在於闡述實現國家統一與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係,在於從時間與進程兩個維度,討論實現統一的方式,探討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模式的選擇,本質上是一種開放的態度。「習五條」也以嚴密的邏輯論證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趨勢是「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在兩岸前景方面,建設性地提出「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以歷史為基礎,從現實出發。正是從這個角度,應從戰略全域和新世紀高度,來理解中共處理台灣問題的遠大胸襟,而不是局限於眼前。
二、講話的歷史感、現實感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有歷史感的民族之一。講話起首部分接連五次以「70年來」這一用語,作為銜接五個自然段落開始部分的表述,這種回顧70年歷史進程的方式,顯示了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在即將進入21世紀第三個10年之際,懷有的強烈而重大的歷史使命感。開宗明義,表達對實現國家統一的追求。
講話強調歷史感,強調「台灣問題的生產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講話沒有直接回溯鴉片戰爭與甲午戰爭,而是通過歷史感以顯示,台灣問題因國家與民族的弱亂而產生,國家積弱、積貧,台灣問題就會被外來勢力所干涉、利用。國家強盛、民族興旺,就能有效地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指出兩岸分裂這一歷史現象,必將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終結。這是講話論及台灣問題的歷史性時所展現的重大意義。
其次,指出台灣問題本質上是中國內政的遺留問題。強調70年的歷史進程顯示,實現國家統一是兩岸的家務事,對兩岸中國人而言,在主權與領土完整問題上容不得絲毫的退讓。講話以凌厲的方式,正告那些企圖在台灣問題上試圖打「兩岸牌」以謀取利益的某些國家和某些勢力,亮明中國政府在解決台灣問題上決不會受制於人、決不允許任何一寸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決心。強調必須堅決反對「台獨」這一民族分裂主義禍害,進一步壓縮「台獨」的空間。指出「台獨」以犧牲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為代價,這種倒行逆施,是損害包括台灣同胞利益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行為。
現實方面,講話強調對台政策的兩個側重點,一是和平統一後對台灣的安排,二是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就第一點而言,以往中共對台政策當中,涉及和平統一後對台灣如何安排的表述是:台灣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可保留軍隊。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係不變,私人財產、房屋土地、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和外國投資不受侵犯。
這次講話在對台政策相應部分的新表述是,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充分保障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強調是「由於中國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的干涉」,才導致「海峽兩岸陷於長期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因此在和平統一後對台灣安排的問題上,將確保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放在了首位,表明大陸決不能允許「台獨」分裂勢力危害兩岸的發展利益。
三、兩岸政治談判「邏輯架構」的調整
考慮到「九合一」選舉後台灣的局勢、「台獨」勢力執政對台灣社會政治生態產生的影響,大陸對台政策對兩岸政治談判「邏輯架構」做出了調整。講話首次提出,兩岸就統一模式進行民主協商,宣佈未來的兩岸談判「將以台灣各黨派、團體,以及個人為物件」。同時,基於國共內戰未結束的條件,以及目前台灣政黨政治結構,講話亮明兩岸政黨接觸的底線是堅持以「九二共識」為基礎,以「一國兩制」為原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終達成制度性安排。兩岸政治談判「邏輯架構」的改變,對「台獨」勢力構成巨大壓力。
如前所言,台灣問題的最終解決,存在外來勢力干涉的可能,因此,講話重提「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在敵友問題上涇渭分明,在政策實施上內外有別,目標直接指向美國,指向美國慫恿的「台獨」分裂勢力。在統一問題上,未來如何在台灣實施更有效的治理、更能夠反映台灣民眾利益方面,台灣一方將由誰與大陸協商政治談判,成為共同討論統一模式的物件,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只有堅持兩岸一家親,才能夠進行兩岸合作,只有堅守一個中國立場,才能成為確實可信的合作對象。
中共在對台政策在兩岸政治談判「邏輯架構」方面的改變,對堅持「台獨」路線,同時又擔心內部出現分裂的民進黨當局,處於自陷困阱,不能自拔的境地。講話發表後,蔡英文一方面煽動「大陸威脅」,以應對兩岸政治談判「邏輯架構」改變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馬不停蹄」、「四處奔走」、召開國際記者會、釋放出準備出訪「邦交國」、計畫購買武器以抵抗「大陸威脅」等信號,顯示民進黨將繼續把砝碼押到美國「空前挺台」的政策上。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傾向。
四、結 語
綜上所述,從歷史和現實出發,從戰略全域和新世紀的高度,對「習五條」進行解讀,其意義在於更能夠展現中共實現國家統一的決心,在對台政策設計上,保持一個開放性前景的政治意願。這是「習五條」的一個新意。也是基於這一點,國際社會將「習五條」喻之為「新時代對台方針的里程碑」。
其次,70年的歷史變革顯示,中國大陸在全球和亞太地區的地位發生了巨大變化,更加有能力,有自信心,實現兩岸統一。中國的家務事,容不得外來勢力的干涉。40年大陸改革開放取得巨大的成果,30年來兩岸交流交往的進程,充分顯示台灣是大陸改革開放政策的受益者。展望未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將使台灣繼續受益。
再次,講話對台灣前途與國家統一這一重大歷史命題的論證,顯示「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這是強調「台獨」分裂勢力的野心將始終受到現實的遏制。
今天的世界充滿不確定性,地區局勢動盪,中美衝突不可避免,中美雙方顯示既強化競爭,又需要合作的態勢,美國利用對台政策調整,降低美國對華政策成本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這種情況下,民進黨提出「外交、軍事一頭倒向美國」的發展戰略,國民黨對民進黨的妥協退讓,進一步增加了兩岸維護海峽和平局勢的壓力,也使得當前的兩岸關係,處於歷史上任何其它時期不曾有過的複雜境況。尤其是美國「空前挺台」,利用「台獨」勢力製造地區局勢動盪這齣戲,不會輕易收場。
兩岸關係處在需要高度智慧與戰略眼光的時期。歷史關頭,兩岸人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以充分的準備,維護兩岸和平。這也是強調從戰略全域和新世紀高度,解讀「習五條」的要義之所在。
社論
國際視窗
中國對外
兩岸事情
台灣事情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