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問題與大國競逐

湯紹成
(政大國關中心美歐研究所所長)


伊朗與歐洲國家間的關係有新發展,其中主要相關國之一美國角色極為重要,因美歐之間對於伊朗的爭議不斷,而川普總統更是始作俑者,這自然也影響到美國與歐盟的整體關係。

由於大陸與伊朗傳統的友好關係,在伊核的問題上,大陸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加上中美關係牽涉層面又極其深廣,由此更可看出美、中、歐三方在伊核問題上的角力,這也顯示全球化對國際關係的深層影響,甚至也影響兩岸關係的發展。

美歐關係背景

二戰以來,美國與西歐三大國的關係極為不同。基於語言與文化,美英關係友好,美國一直想以英國為其歐洲代理人,因而才有美英特殊關係的產生。相對的,美法關係長期不睦,美國認為法國在打敗希特勒的貢獻不足,而法國認為,戰後的歐洲應由法國主導而非美國,因而雙方齟齬不斷。德國是戰敗國,因而事事遵循美國領導,同時英法也都是佔領國,也不敢有所違逆。

但1990年代以來,德國統一後勢力增長,持續保持歐洲第一強國的地位,歐盟建立後地位提升,也有意與美國分庭抗禮,自非美方所樂見,但也莫奈其何。尤因跨大西洋市場佔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三分之一,五兆美元的雙向直接投資,促成了1.1兆美元的商品和服務的貿易,為大西洋兩岸提供了1,500萬個就業機會,歐盟是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美國也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

川普上台以來,美歐關係變化甚大。除了歐盟享有1,5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引起美方高度不滿,更因川普厭惡多邊組織,在去之而後才可各個擊破,其中除歐盟外還包括北約。

若此,美國將可清除障礙,減輕負擔,達獨霸世界的目的。早在去年7月川普訪問歐洲時態度就極為明顯。一方面,他積極支持英國脫歐,還建議梅伊首相向歐盟提告,這樣美英之間將可建立雙邊貿易協議,英國一定不是對手。另一方面,川普反對接收難民,其中尤以德國梅克爾政府為甚,甚至鼓動歐洲民粹主義,協助極端政黨參與今年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並敦促盟邦提高對北約的軍費分攤,還以退出北約為要脅,這些都與歐洲主要國家與主流政黨的政策相左。

中國在伊核問題中的角色

基於歷史與地緣的關係,大陸與伊朗傳統的關係友好。近年來,兩國互相舉辦文化週活動,互訪頻繁。伊朗出口大量的石油與礦物到中國,中方則以武器與電子產品為輸伊大宗,並協助伊朗培訓高級官員使用先進系統、建立核電站,時常還舉行聯合軍演。

1979年伊朗革命後與美國斷交,美國則引領西方國家共同進行制裁,導致伊朗經濟形勢嚴峻。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一個逐步擺脫國際制裁的伊朗,對中國和平的周邊環境自然可以發揮重大作用。

2013年9月,伊朗立場較為溫和的魯哈尼就任總統,積極與大陸協商核問題,終於重啟多國的伊核問題談判。中方幾經協調努力後,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加上德國與歐盟,2015年7月終於在維也納簽訂了「聯合全面行動計畫」,或簡稱「伊朗核協議」,對於消解伊朗核危機做出重大貢獻。

伊朗核協議爭議

上述「伊朗核協議」的有效期是15年,重要內容包括:伊方同意交出絕大部分的鈾原料與氣體離心機,伊朗不得生產濃度超過3.67%的濃縮鈾,也不得建造生產鈽的重水反應爐等。尤其在10年內,伊朗若製造核武,也需要一年才可成功,使國際社會有充裕的時間應對。同時,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也將開展經常性現場核查,以確保伊朗遵守該協議,換取上述簽約國和聯合國安理會解除對伊朗的制裁。

此協議獲得90多個國家認可及響應。但是,2018年5月,美國總統川普認為該協議的效果不彰,並片面宣布退出,要對伊朗實施最嚴厲的經濟制裁,對此只有以色列政府支持。伊朗隨後與其他簽署國進行對話,均獲得認同並保持該協議的有效性。

2018年9月,海牙國際法院判決美國的舉動違約,要求美方停止制裁伊朗。美國則以廢除1955年所簽訂的《美伊友好條約》為回應,不承認國際法院判決的強制力。而國際法院本身並無強制執行判決的武力,可見美國的獨斷專橫。

美國未排除對伊朗使用武力,如此一來,必將導致中東情勢動盪。法國、德國和英國主張以外交方式解決問題,同時願意代表美國與伊朗談判,因為自1979年以來至今,美國與伊朗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在俄羅斯和中國也都堅持這一協議的情況下,美國被孤立。

中美歐三方角力

面對此一窘境,美方自然使出渾身解數。由於美中貿易衝突不斷惡化,華府過去幾個月一直在向歐盟國家施壓,要求對華為和中興通訊等中國電信廠商採取更強硬立場,並揭露美國的歐洲盟友與所謂的「五眼」(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英語國家)情報界之間的斷層。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情報部門發布明確的證據,證明華為為大陸當局裝了後門,以便蒐集網絡數據。

由於華為在歐洲擁有很大的市場份額,一些歐洲企業不願追隨美國,否則,德國將成為引爆點。尤其德國政府聲稱,其安全檢查嚴格,因此允許電信運營商選擇其供應商。德國最大的電信公司表示,他們將繼續與華為合作推出5G網絡。相對的,美國起訴孟晚舟也就是在警告歐盟。自去年7月以來,華盛頓和布魯塞爾一直在進行高風險的貿易談判,川普還以對歐洲鋼鐵和鋁徵收關稅相要脅。

自從去年5月美國單方面退出後,「伊朗核協議」一直在發展。今年2月上旬,法國、德國和英國等伊朗核協議的擔保國外長共同宣布,他們已在巴黎正式成立「支持貿易交換的工具」(INSTEX)公司,以幫助那些希望繼續與伊朗做生意的歐洲公司,規避川普對伊朗的制裁。此公司將促進與伊朗的商業交易,而不使用美元或美國金融體系,並且將進行間接交易,引起美方強烈的抗議。

INSTEX是一種以歐元計價的清算機制,不在美國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運作,以協助伊朗與歐洲公司進行貿易。實際上,INSTEX最初預計將貿易集中人道關懷、醫療和農產品等不可制裁的必需品,不會解決自去年以來已經下降的石油交易,而這些交易是伊朗的主要外匯來源。

INSTEX的建立,是歐洲盟國對美國外交政策最明顯的譴責,他們不同意川普的許多決定,包括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等。因此,川普與歐洲的對抗不會輕易緩和,尤其未來在貿易及中東問題上還有很多未爆彈。此外,美方還堅持反對俄羅斯到德國的北溪(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道,也反對法國馬克宏總統有意建立歐盟軍隊,企圖脫離美國的領導。

去年9月中旬,歐盟與美國的貿易談判沒有取得任何成果,但同時美國向中國正式發出邀請,建議在未來幾週之內重新討論貿易問題,級別為部長級或以上,可見美方以中制歐的策略,但關鍵在美方的誠意。

相較之下,歐美協議可比中美協議還要複雜難解,因為歐盟國家眾多,意見紛雜。歐盟與美國的貿易矛盾,主要由歐盟內部的矛盾引發,這尤其體現在德國與法國之間。自2004年東擴以來,歐盟形成一個龐大的經濟體,利益共享,但強國益強,弱國益弱,其中法德兩國獲益最大,而東歐國家則走向田園路線。

如果美歐達成汽車零關稅協議,對汽車工業為主的德國極為有利,若此,歐洲需要向美國開放農產品市場。因法國是農業大國,佔到歐盟農業總產值的20%,對農業進行補貼,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如果取消農業補貼,廉價的美國農產品將全面佔領法國市場,法國自然會帶頭反對,而德國也不可能大額補貼歐洲的農民。

但是,在中美貿易矛盾方面,貿易戰只是表象,核心是科技戰、輿論戰與金融戰等。從一開始美國就希望中國知難而退,放棄自己的工業發展計畫,扮演廉價勞動力提供者的角色。但中國不可能向美國讓步,否則將沒完沒了。目前美方也已感到重拳對自己傷害更大,因為中國政治的穩定且經濟強韌,尤其社會的團結,非一般國家可以比。

結 語

綜上所述,從伊朗核問題可以看出,美歐之間的歧見難解,大西洋兩岸之間傳統的盟友關係面臨嚴峻的挑戰。尤其美國還以打中國牌來要脅歐洲,這也給中歐雙方一個可以合作的良機。但因中歐之間的價值問題差異甚大,歐方對於「中國製造2025」也是五味雜陳,或能受益或感威脅,雙方之間關係的改善還有相當的努力空間。

由伊朗核問題所顯現出的大國競逐,正是當前國際情勢中典型的發展,牽一髮而動全局,也正是區域問題國際化的最佳寫照。其實台灣也在此一局勢中扮演一定的被動角色,若未來伊核問題惡化,會對兩岸產生何種影響,是觀察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