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現狀,爭取中國快速崛起的時間

近期中美貿易談判進程和可能影響

魏艾
(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任)


去(2018)年3月開始,美國川普政府對中國掀起貿易戰,對中美兩國和世界經濟都造成相當的衝擊。為緩和貿易戰對兩國經濟所可能帶來的傷害,12月1日在阿根廷舉行G20峰會時,中美雙方同意進行為期90天的談判,這期間中美兩國經貿談判代表經歷了多次的磋商和談判,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更以「習近平主席特使」身分率團赴華盛頓,參加在今(2019)年2月21-22日舉行第七輪經貿高級別磋商。

從最近中美雙方釋出的磋商信息,再加上這兩大國間除經貿和科技領域外,尚有諸多涉及兩國政治關係和國際政經議題,必須合作,才能維繫國際政經局勢的穩定。因此在經貿磋商過程中,雙方都朝能各有取捨並最終簽訂協議的和解方向努力,而中國也一再承諾增加購買美國商品,加速包括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以緩解目前兩國的緊張關係。但是中國所做出的這些承諾和措施,是否真能符合美方所提出並極力堅持的有感「結構性改革」要求,那便決定於兩國的「互信」關係了。

一、美國掀起貿易戰的背景和方向

「美國優先」和貿易保護主義是川普經貿政策的主要內涵。在「美國優先」的前提下,川普圖藉降低稅率,以吸引全球企業投資美國,同時也針對把海外利潤匯回美國的企業給予租稅優惠,以吸引跨國企業回美國投資。在貿易保護主義上,川普則對全球化和區域化採取反制的政策措施,而近年來中國崛起再加上對美國的長期貿易順差,中國便成為川普政府首要打擊的目標。

事實上,中美經貿糾紛一直是兩國關係中的重要議題。從1990年代初期以來,美國便將中國列入知識產權「重點觀察國家」名單、匯率操縱國、管制高科技產品出口、對中國產品採取反補貼或反傾銷控訴;儘管中國採取增加對美國採購,減少貿易順差,呼籲美國解禁高科技產品對大陸的出口、承諾保護知識產權,以及進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等,但是兩國的經貿糾紛並未有所緩和。

自去年初以來,美國開始對中國掀起貿易戰。3月22日,川普政府基於「301條款」調查結果簽署《經濟侵略白皮書》,宣佈為回應中國對美國知識產權的侵犯,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隨即宣佈要對自中國進口的商品祭出600億美元的進口關稅。隔日,中國商務部立即回應,預計對美國總計七類,共128項產品,課以15-25%的關稅,估計金額為30億美元。4月,中美兩國也相繼宣佈針對雙方產品加徵關稅的措施,尤其重要的是,4月16日,美國政府下令禁止美國企業七年內向中興通訊供應零件,主要因中興通訊違反制裁令,向朝鮮及伊朗出售美國產品及科技。使貿易戰進入了科技領域。

5月3-4日,中美雙方在北京舉行首次經貿磋商,美方提出中方應承諾減少對美貿易順差,同時停止補貼「中國製造2025年工業計劃」產能過剩行業。中方則提出美國應放寬對中國的出口管制;調整中興公司出口禁止令;終止對中國知識產權301調查。

中美第二輪經貿磋商於5月19日在華盛頓舉行,並發佈「經貿磋商聯合聲明」,在降低貿易失衡、擴大美國商品和能源進口、鼓勵雙向投資、增加服務貿易等達成六項共識,惟聲明中並未提出具體目標。

二、寬限期間中美貿易談判進程和內涵

去年9月,美中貿易戰進入白熱化。9月17日,美國宣佈從9月24日起向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今年1月1日起再調高至25%;9月18日,中國宣佈9月24日起向600億美元原產美國的商品加徵10%或5%關稅,貿易戰大為升級。為緩和兩國間的經貿緊張關係,12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川普率領兩國經貿代表團隊,在阿根廷G20峰會舉行雙邊峰會(兩國第三次經貿磋商),雙方同意短暫停火90天進行協商,雙方並同意不再加徵新的關稅。

儘管中方已提出1.2兆美元的額外進口承諾,藉以糾正貿易失衡問題,以及決定從2019年1月1日起到3月底,將暫停對美國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加徵25%的懲罰性關稅,代表中國進口美國汽車的關稅稅率將從40%降至15%,和其他國家的汽車稅率一致。但是,在接下來的90天內,雙方將針對中國貿易政策問題,諸如知識產權盜竊、強迫技術轉移等展開談判。期限一到,若仍未能解決,就會把現行中國產品10%關稅提高到25%,也就是把原定2019年1月1日生效關稅措施付諸實施。

2019年1月7-9日,中美兩國由副部級在北京進行第四輪貿易磋商,討論議題包括減少美國貿易逆差、對美國企業放寬市場准入、加強保護美國知識產權,以及減少中國政府對國內企業的補貼等。

1月30-31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領貿易代表團在華盛頓與美方舉行第五輪貿易磋商,川普1月31日更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中國貿易代表團。此輪磋商重點包括中方採購美國產品清單、中國承諾將購買500萬噸美國黃豆、知識產權保護、放寬市場准入、落實協議的檢視機制等。

2月14-15日,中美雙方在北京舉行第六輪貿易磋商,根據雙方發表的諒解備忘錄,內容涉及中國購買更多美國商品、加速在金融及製造業領域的市場開放、加強對美方知識產權保障。雙方對歧見仍大的中國施壓美國企業強制技術轉移、補貼國有企業政策也進行討論。2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Robert Lighthizer)和財政部長穆努欽(Steven Mnuchin)為首的美國貿易代表團。

中國國務院總理、貿易談判首席代表劉鶴隨後亦率領中國貿易代表團於2月21-22日赴華盛頓與美方進行第七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此次談判內容將聚焦在「影響貿易的中國結構性改革」和貿易平衡問題。值得關注的是,繼去年5月中旬的第二輪貿易磋商,此次劉鶴再次以「習近平主席特使」身分赴美談判,顯示中國對此次談判的重視和自信。

三、孟晚舟和華為事件的影響

在中國貿易代表團於1月30-31日赴美磋商兩國貿易關係之時,美國司法部於1月28日宣佈起訴華為、其子公司美國華為設備(Huawei Device USA)、星通技術有限公司(Sky Com Tech)及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共提出23項控訴,包括涉嫌金融詐欺、竊取行業機密、違反伊朗制裁禁令、妨礙司法公正等,同時向加拿大正式提出引渡孟晚舟的請求。

華為被控涉嫌多起違法行為,包括竊取美國合作夥伴T-Mobile的「Tappy」機器人技術規格;無視伊朗制裁禁令、利用香港空殼公司星通在伊朗銷售設備;孟晚舟還蓄意誤導美國大型銀行,謊報華為與星通關係,使其協助華為進行與伊朗的交易清算,且事發後還銷毀證據,妨礙美方調查。

在美國於1月28日宣佈正式起訴孟晚舟,並向加拿大司法部提出引渡請求後,1月29日孟晚舟出庭,法院討論更改她的保釋條件;2月6日,孟晚舟再次出庭,以確定引渡聽證會日期。加拿大司法部收到引渡請求後,30天內決定是否授權繼續進行引渡程序。若決定不授予,則代表孟案被撤銷;若決定授予,則孟案將送到卑詩省最高法院進行引渡聽證會。引渡聽證會後,若法官判定美國的請求不合理,孟晚舟就會獲釋;若法庭判定引渡成立,孟案將提交加拿大司法部長裁決,加拿大司法部長將裁決引渡是否繼續進行,是否發佈將孟晚舟引渡到美國的移交令。但是孟晚舟有權對引渡法官的決定提出上訴,並申請對部長的決定進行司法審查,可一直上訴到加拿大最高法院。

孟晚舟被起訴並要求引渡後,中國外交部再次敦促美方立即撤銷對孟晚舟的逮捕令,同時敦促加拿大應立即釋放孟晚舟,不要為美國火中取栗。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則表示,孟晚舟事件的拘捕行動帶有政治動機,反對美國政府提出的引渡要求,將通過法庭解決問題;至於美國對華為的大力打擊,也不可能壓垮華為,因為華為具有先進技術,同時強調,華為不會安裝任何電子後門,令資料外洩。若發現涉及間諜活動,寧願解散集團。

四、中國以加速對外開放因應風險

美國對華為的打壓無所不用其極。2月11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加拿大時表示,如果歐洲國家繼續與華為合作,美國或將縮減在歐洲的經營活動;2月12日,蓬佩奧訪問波蘭重申,美國非常擔憂華為在歐洲的意圖及商業做法,特別是在北約組織和歐盟成員國;2月15日,美國副總統彭斯訪問波蘭時讚揚該國與美國聯手防範「來自中國電訊部門」,且逮捕華為分公司高層做法正確;2月17日,彭斯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時表示,中國法律要求華為等中國公司提供商業數據給政府,盟友們應該保持警惕。

美國主導「五眼聯盟」(美、英、加、澳、紐)並遊說各國禁用有資安疑慮的華為設備,但是近來此一聯盟對華為立場有所鬆動。雖然聯盟中的澳、紐兩國早在2018年便參與美國行動,封堵華為網路設備,但英、加兩國至今仍在審查階段,評估相關風險。最近英國政府機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認定,5G網路使用中國華為設備的風險應可管控,有辦法減輕未來5G網路使用華為設備的風險。愛立信執行長鮑毅康(Borje Ekholm)警告,過渡糾結華為相關問題,恐令歐洲5G佈局更加落後其他國家。紐西蘭總理阿德恩(Jacinda Ardern)表示,紐西蘭從未將華為排除在5G網路建設之外,將作出獨立決定。這一連串反應對美國說服盟邦封殺華為的努力是個嚴重的打擊。

川普政府對華為和5G科技的打壓,其背後的思維是認為全球正進行新的軍備競賽,涉及的是科技而非傳統武器,但對美國國家安全同樣造成威脅。目前全球正處於網路控制的時代,那個國家主宰5G,就能在這個世紀享有經濟、情報和軍事優勢。川普政府認為5G是場零合遊戲,這場軍備競賽是不能輸的。

中美貿易經過六、七輪的磋商,關鍵便在於知識產權保障、強迫企業技術轉移、補貼國有企業、市場准入、落實執行機制等問題,這便是川普政府所謂的「結構性改革」。中國政府不可能完全退讓,但是自去年以來,中國政府便不斷在金融領域、市場准入、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有突破性的改革和開放,最近又將審議《外商投資法》,被認為是向美方展示對外開放和保障知識產權的作法,但是,是否有助於中美兩國達成初步的貿易協議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