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官方2019年2月1日宣佈暫停履行美國和蘇聯在1987年12月簽訂的INF條約(《中程飛彈條約》,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僅適用於美國和蘇聯,俄羅斯繼承蘇聯的權力和義務。該條約限制的是射程小於洲際飛彈而大於中程(medium range)飛彈之間的「中間射程」(intermediate range),也就是射程500公里到5,500公里之間(中國對於射程分級的定義和美國不同。)搭載核彈頭的陸基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此一條約被很多中文媒體稱為「中導條約」,但不要誤以為「中導」是中程飛彈。本文使用英文簡稱INF。
美國當初願意簽訂INF是為了避免萬一在歐洲使用戰術核武將會導致升級到使用洲際飛彈核武,於是給美國本土帶來恐怖的大規模毀滅。但是在蘇聯解體之後,美國企圖憑藉反飛彈技術優勢來化解俄國的戰略核威懾,以便美國可以為所欲為,於是在2002年退出那個限制美俄發展反飛彈技術的《反飛彈條約》。
十多年來,美國已經把反飛彈系統部署到俄羅斯門口不遠的地方。在中歐和東歐方面,一個反飛彈基地在羅馬尼亞的德夫塞魯(Deveselu)空軍基地已於2016年5月12日開始運行,另一個在波蘭瑞茲科沃(Redzikowo)市北郊的基地也很接近可運行狀態,主要欠缺的大件裝備是雷--2018年9月已簽約採購。前述兩個基地都是陸地版的神盾(Aegis)反飛彈系統,最遲在2016年已宣稱預計在2020年之前全部換裝SM-3 BlockIIB攔截彈,能夠對彈道飛彈在大氣層外進行中段攔截。因為陸地神盾系統的Mk-41通用垂直發射系統能夠發射射程2,000公里以上的巡弋飛彈,所以俄國這幾年以來多次表示,那兩個基地的反飛彈系統違反了INF條約。在東北亞方面,美國已在日本青森縣還有京都附近部署了「愛國者」反飛彈系統,而且日本也決定採購陸基神盾系統。美國為了完成早已既定的將高性能反飛彈系統抵近俄國、中國部署的決策,退出INF條約其實是遲早的事。
美國退出《反飛彈條約》的同一年,普京採取的對策是少量投資於常規軍力的現代化,同時研發一些非常難以攔截的第二甚至第三擊核武器,讓美國必須花時間發展用以反制手段,於是俄國可以爭取時間,調整其經濟結構。
普京在2018年3月公佈了短期內可以部署的一些新武器:「薩爾瑪特」重型洲際飛彈、極速可達27馬赫的「前鋒」飛彈滑翔機動彈頭、幾乎無限航程的「海燕」核動力巡弋飛彈、幾乎無限航程的「海神」億噸級當量的核動力魚雷、「匕首」空中發射可機動變軌高超音速飛彈。「薩爾瑪特」和「前鋒」都可以當做第二擊武器,儘管它們也有第一擊的能力。
「薩爾瑪特」的射程大到能夠不使用最短的北極航線,反而從南面--美國在這個方向還沒部署反飛彈能力--飛向美國本土。美國宣稱其中段攔截能力足以攔截23馬赫的目標,但是那是攔截依照彈道飛行的非機動目標,攔截「前鋒」的效果恐怕是非常微小的。「前鋒」在最後向目標衝刺的時候最慢6馬赫,但俄國指望的是此時美國的攔截系統已沒時間可用了。
「海燕」很可能是在局勢趨向高危狀態時就發射出去在指定的空域巡航待命,若獲得攻擊指令就發起攻擊。「海燕」幾乎無限的航程讓它可以選擇美國飛彈防禦的盲區來規劃繞路航線而提高成功突防的概率。但因為其航速不高,而且待命空域顯然必須遠離美國,所以假如俄國用「海燕」發動核反擊,要幾小時或更久之後才會抵達目標,所以有些專家把這稱作第三擊甚至第四擊。因為潛航的隱蔽性,「海神」的待命海域理論上可以距離美國海岸不像海燕的待命空域那麼遠。但是水下航速再高也比飛彈慢很多,所以「海神」也需要至少幾小時才會抵達目標--美國沿海的軍港、經濟、工業、人口大城市等。
INF禁止遠程陸基巡弋飛彈,但美國談判在這方面佔了很大的便宜:蘇聯不僅銷毀全部陸基遠程巡弋飛彈,還銷毀了海基遠程巡弋飛彈,然而美國並未銷毀海基遠程巡弋飛彈。美國洛杉磯級攻擊潛艦的晚期31艘都能發射射程2,800公里的巡弋飛彈,而且美國最新的佛吉尼亞級攻擊潛艦視生產批次而定,每艘能攜帶12枚或40枚巡弋飛彈。
因為美國海權優勢,再加上北極冰蓋縮小,美國的潛射巡弋飛彈能夠覆蓋俄國本土很大部分。既然這麼佔便宜,美國為什麼要搶先宣佈退出INF條約?
前文提及美俄雙方幾年前已開始有關INF的爭議。美國從未承認其陸基神盾系統違反INF,同時指控俄國的中程飛彈「伊斯坎德爾-M」(Iskander-M)系統的最新改型9M-729飛彈違反INF,但俄國也不承認。9M-729即使射程真的如俄國所說不超過500公里,但若部署在加里寧格勒,仍能嚴重威脅美國部署在波蘭和羅馬尼亞的反飛彈基地,維持俄國中級彈道飛彈的核威懾能力。這是美國要求俄國銷毀全部9M-729並不得生產該型飛彈的主因之一。
此外,美國也打算藉著退出INF而把在歐洲部署中間射程飛彈一事提上議程,以分化「老歐洲」(主要說德、法)和俄國逐漸改善的關係。美國2月1日宣佈要退出INF,法國2月4日就使用「陣風」多用途戰機掛載沒有實戰核彈頭的ASMP-A飛彈進行包括空中加油在內的全程核攻擊任務模擬,結尾時發射前述飛彈。
不久之前在波蘭華沙舉行的中東問題會議上,美國國務卿公開說美國將盡一切力量阻止建設從俄羅斯經過波羅的海海底到德國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這就是公開表示美國要分化正在改善關係的德、俄兩國。
除了前述兩個動機,美國也希望刺激俄國進行軍備競賽,以分散俄國可用於改善經濟結構的資金。俄國除了公開前述新武器的成功試射與服役消息,普京還直白地表示,只會動用極少的資金進行反制,例如,將海基的「口徑」巡弋飛彈改為陸地部署。俄國自用的海基「口徑」巡弋飛彈最大射程500公里,末段可以超音速突防。這些飛彈能覆蓋鄰近俄羅斯的親美國家大部分地區,但不能抵達德、法大部分地區。普京顯然是有限的回應,避免德、法也站到美國那一邊。
有人認為美國退出INF是為了在西太部署針對中國的中間射程飛彈。但是,如果要在西太部署這一類飛彈,美國不需要退出美俄INF,美國也不會因為俄國的反對而不部署那些飛彈--美國的對外政策最高原則是,凡是不合美國利益的任何事情,一概不予理會,國際法一概不遵守,條約隨時廢棄。對於西太方面的影響,美國炒作退出INF的企圖之一可能是挑起別的議題來造成對於中國不利的國際環境。◆
社論
國際視窗
中國對外
兩岸事情
台灣事情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