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國決定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劉實(旅美學者)


據報導,美國已決定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美國國會中雖然仍有保守主義者表示反對,但國會批准似已不成問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終於有可能在今年11月正式生效,這是人類法治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於1982年12月10日對聯合國會員國開放簽字。當天在公約上簽字的就有118個國家,外加納米比亞理事會。在聯合國歷史上這是空前的。但令人遺憾的是絕大多數的發達國家當時都拒絕簽字,美國也不例外。它們反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理由是:一,公約規定開發海底資源的實體必需將所得淨利通過海底管理局與第三世界國家分享,即使在勘探期間,也須每年繳納一百萬美元的費用;二,將開發所用技術通過聯合國向第三世界國家轉讓;三,對開發有嚴格的環保規定。

當時主持白宮的雷根總統認為,這些條款是與國際大企業的利益背道而馳的。實際上這只是表面理由,美國以及其它反對公約的發達國家所以拒絕簽字,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幕後理由在。當時冷戰尚未結束,美、蘇仍在抗衡,而深海勘探和開發技術又多半與軍事技術有關,涉及西方的戰略利益,發達國家不情願在有此內容的國際文書上簽字也就不足奇怪了。

過去12年中最大的變化當然莫過於冷戰的結束。俄國在幾天以前剛成了西方經濟強國俱樂部的準成員。美、蘇劍拔弩張的老日子,早已是花落水流東。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一事,被提上美國外交活動的日程,自然也有其順理成章的一面。

對於國家管轄範圍以外的海洋區域及其資源,在70年代以前,基本上還是根據「無主物的先占主義」來對待的。1968年美國政府正式提出了「人類共繼承財產」的概念。在美國領導下,1970年的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關於各國管轄範圍以外海床、洋底及其底土的原則宣言》,其中第一次宣佈國家管轄範圍以外海床、洋底及其底土以及該區域的資源是「人類的共同繼承財產」。從「無主物的先占主義」,到「人類共同繼承財產」的概念,確實是人類法治思想的一大飛躍,絲毫不遜於從「報復主義」到「權利本位」的演進。在信息超高速時代的門檻,值此地球急劇縮小而外空勘採範圍日大之時,「人類共同繼承財產」概念的現實意義尤其顯著。有人把這種有遠見的法律概念稱之為「社會主義的產物」,不僅短視,而且無知。提出此一概念的美國總統詹森肯定同社會主義扯不上任何關係。

以「人類共同繼承財產」的概念為其基礎的新海洋法,誕生於越戰期間美國浪漫的自由主義時代,受挫於越戰結束後保守主義在全世界抬頭之際,單單《公約》的起草工作就進行了12年之久。在聯合國卷帙浩瀚的文件之中,它確實是一個里程碑。即使反對它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在管理公海資源開發和保護人類環境方面,它確實是一分富有遠見的國際文書,表現出人類關心未來的智慧。在聯合國以內,彌補南北差距的嘗試,是一個同聯合國本身年齡相若的老問題。聯合國既然無力「劫富濟貧」,就只得以大量的文件來「勸富濟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其若干條款的用意上也無法擺脫此一窠臼,因而注定了會經歷難產的過程。如今美國終於要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上簽字,總算使美國首倡人類共同繼承財產概念的前人沒有白費力氣。

這次美國政府決定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使人難免會聯想到,克林頓總統訪問日本時曾在早稻田大學發表演說,鼓吹日本人求新求變,開放市場,以便達到全世界共存共榮的目的;在西雅圖高峰會議中,他強調了亞洲太平洋地區在全球今後經貿發展上的重要性,初次改變了民主黨政府一向重歐輕亞的傳統形象;當選總統後兩次參加經濟高峰會議時,他也都提出了創造就業機會的要求。將這些事件聯繫到一起,似乎使人終於依稀看出克林頓政府在外交和經濟上的主題,大概就是美國國務卿克里斯托佛最近對記者所說的「全球共榮」的構想了。照克里斯托佛國務卿的說法,在這一構想中,美國的經濟發展寄托於全球的經濟發展之中。在信息活動最活躍的美國,通過數據處理,當然不難發現強國可以在世界上強取豪奪而獨善其身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相互依賴」是今後世界發展的主流。第三世界國家沒有購買力,經濟大國的市場就會受影響。要落實「全球共榮」的概念,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無疑將有相當繁重的調和工作要做,美國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而終於使其生效,肯定將是其中很重要和很具體的一步。內求「全民醫療制」,外謀「全球共榮」,也許正是克林頓政府尚在試探中的施政主題,只是不要試探得太久了。

無巧不成書的是,聯合國開始討論海洋法的1967年,就是中國代表權恢復的那一年。恢復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後,中國參加的第一次國際會議是人類環境會議,第二次就是「海底委員會」。對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起草和通過,中國可以說從頭就參加了。如果在世界上各大發達國家簽字以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終於在今年11月生效,中國也要處理海洋法所帶來的許多問題,諸如:南沙、西沙和東沙群島的國際爭議,與菲律賓劃分相向的專屬經濟區問題,與北朝鮮和越南劃分相鄰海域的問題,與日本劃分相向的大陸架構問題,其中包括釣魚島的歸屬問題;若干問題都需要海峽兩岸協調解決。說不定新的海洋法會為兩岸關係帶來新的發展。

據報導,日本政府已有嚴格規定,禁止沿海工業污染,以便保護和開發兩百海里專屬經濟區內的生物和非生物資源。鑒於日本島嶼眾多,這自然是相當有遠見的做法。中國有漫長的海岸線,對沿海兩百海里的經濟區如能妥善管理,會為國家和人民帶來很大的財富。在海洋資源養護和開發上,無論如何中國也不能落後於任何鄰近的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