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的大陸政策

評《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

王曉波(世界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李登輝竄改「一個中國」

在千島湖事件和司馬遼太郎與李登輝對話發表之後,台灣方面於7月5日發表《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簡稱「白皮書」),顯然有澄清、解決和喊話的性質。但是,綜觀全文基本上仍秉承李登輝旨意而「了無新意」,雖然其中摻雜不少「統一」的語辭,但其全篇旨意無非環繞在分裂兩岸主權,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核心上。

這份「白皮書」不但「了無新意」,並且,在李登輝與司馬遼太郎的對話發表之後,再來說些什麼「進而完成在民主、自由、均富下統一中國的神聖使命」,不但令人覺得虛偽,更置李登輝的「出埃及記」於何地?「政治是高明的騙術」,而這份「白皮書」卻是一項手法低劣的騙術。但是,對其中所提出的一些虛假的觀念,還是不能不予以揭穿。

「中國統一」是一項合法的主張,而不是部分人士任意自由的要求,就是基於「一個中國」原則。兩岸對峙40年,什麼是「一個中國」?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兩岸主權屬於兩岸中國人民全體之所有(主權在民)的「一個中國」,中國的分裂是統治權的分裂,從未有過主權的分裂。因此,兩岸作為一個主權完整的國家,雖然統治權處於分裂狀態,但是,在國際上只能有一個代表。所以,兩岸在國際上的競爭只能是「零和遊戲」──「漢賊不兩立」,不是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全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全中國。這是「一個中國」原則的使然,並不是「神話」。

「一個中國」絕不是後來由李登輝所竄改的,將未來統一後的中國作為「一個中國」,而在統一之前為「現階段的兩個中國政策」。「白皮書」顯然迎合了李登輝所竄改的「一個中國」,而言「積極營造有利的條件,使兩個不同的『政治實體』,逐漸融合為『一個中國』」。

李登輝對「一個中國」的篡改是違反《國統綱領》的。根據《國統綱領》在統一之前的中程階段,「兩岸應摒除敵對狀態,並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以和平方式解決一切爭端」。如果統一後才有「一個中國」,那麼中程階段的「一個中國」從何而來?

「先獨後統」即「真獨假統」

「一個中國」原則,其實也是中華民國在台灣行使主權的法理基礎。《開羅宣言》規定戰後台灣歸還中國,中華民國政府如果不能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代表全中國,就不能在1945年光復台灣,就不能在台灣行使主權至今。1992年中止動員戡亂時期,這只是宣告中止武力統一,並不是宣告中國可以終止統一,更不是宣告中止「一個中國」,否則,就是否定憲法,否定中華民國。李登輝為了中止「一個中國」,就必然要否定中華民國政府的合法性,國民黨是「外來政權」就成了必然的結論。

「白皮書」為迎合李登輝,也口口聲聲的要正視兩岸「分裂分治的政治現實」,但是卻從來不說要正視兩岸主權完整的政治現實。失去了主權完整為前提的「分裂分治」,一個永遠沒有時間表的、沒有責任負擔的未來的中國統一,「白皮書」所謂的「分裂分治」又與「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何異?

「白皮書」還說什麼「只有發揮『血濃於水』的民族情誼,平等相待,兩岸關係才可以破除障礙,漸行漸近。」什麼是「平等相待」,那就是要承認兩岸「分裂分治」的現實,要「中華民國順利參與聯合國各項組織與活動」,這不就是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了嗎?製造了「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之後,「白皮書」認為「唯有如此,才能為兩岸和平統一創造契機。」這種「矛盾的統一」未免太「辯證」了罷。

說穿了,「白皮書」所要說的就是「先獨後統」,但是兩岸如果成為兩個互不相關的獨立主權國家,美國和日本沒有統一的問題,為什麼各自獨立的兩岸兩國需要統一?所以「先獨後統」其實就是「真獨假統」,「白皮書」想以這樣的邏輯來訛詐全世界的中國人?

中國豈是「無主之地」

「白皮書」主張「暫時擱置『主權爭議』的問題」,並且說「『一個中國』是指歷史上、地理上、文化上、血緣上的中國。」兩岸的主權屬於兩岸中國人民全體,試問「主權爭議」從何而來?如果「一個中國」不包括主權的中國,這是一個沒有主權的國家,也就是一個亡國的國家。中國豈不成「無主之地」?李登輝出賣台灣主權,唱和台灣為「無主之地」,「白皮書」還想出賣全中國的主權,以中國為「無主之地」嗎?「白皮書」為了小朝廷的榮華富貴,其心態已昭然若揭。

《國統綱領》統一前的「一個中國」是李登輝頒布的,必須統一後才有「一個中國」又是李登輝「腦筋急轉彎」的傑作,出爾反爾,食言而肥,台灣當局的大陸政策能昭信於天下嗎?怪不得林洋港要口口聲聲質問「誠信」原則了。這也是《國統綱領》頒布之後,兩岸關係和談判一直未能進展的原因。那就是李登輝否定了「一個中國」原則。

李登輝否定「一個中國」原則,否定中華民國的合法性,難道「一個中國」的原則就不能維持了嗎?「白皮書」說:「中華民國政府不再在國際上與中共競爭『中國代表權』。」那麼中華民國政府就能在國際上分裂「中國代表權」嗎?事實並不是這樣,今天在國際上仍然堅定的維持著「一個中國」的政治現實,「中國代表權」也絲毫未受到過分裂。台灣與中共邦交國建交,中共一定與之斷交,而由中華民國政府代表「一個中國」與之建交,李登輝欲不「一個中國」而不可得。

否定了「一個中國」,否定了中華民國,李登輝就能率領台灣完成「出埃及記」嗎?在法理上,中華民國政府既是非法的,當然無權在台行使主權,但是,中國並沒有亡國,根據《開羅宣言》,台灣主權的行使權就應交還合法的中國政府。李登輝仍然逃不出「一個中國」的如來佛的手掌心。

也許李登輝可以寄望於「國際環境因素」,「白皮書」就說,「而在冷戰後的世界格局中,中共作為西方戰略盟友的角色亦隨之改善」,「國際社會亦開始理性的看待兩岸分裂分治的事實」。

其實,「白皮書」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美國誠然已經因蘇聯瓦解而結束了與中共戰略盟友的關係。但是,冷戰後,世界權力的多元化出現,並未能如一些人所期望的,美國就可以成為一個為所欲為的世界霸主。克林頓不是耀武揚威的要取消最惠國待遇來制裁中共嗎?制裁的結果又如何?美國連經濟制裁都做不到,而能推翻三公報,冒著與中共斷交和台海戰爭的危險,來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嗎?李登輝過境夏威夷的待遇,就可說明「務實外交」的成果了,那只是受欺於李潔明的「主權過時論」而已。

「誠實是最好的政策」

李登輝如果真有誠意統一的話,「白皮書」所提出的問題也不是不能解決的。兩岸應即展開談判,停止兩岸的外交競爭,以「兩岸共一席」參與聯合國和政府級的國際組織,以「兩岸共一交」發展邦交國。關於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可以考慮聯邦制,也可以考慮以「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台灣基本法」和「大陸基本法」建立以平等原則為基礎的統一。以及重立新憲,重訂國號、國旗、國歌。

日本戰後,有人檢討戰敗的原因是「低估了中國民族主義」。什麼是中國民族主義,那就是「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中國民族主義在近代,曾經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曾經掀起「五四運動」,曾經北伐統一中國,曾經擊敗日本軍國主義,並且在韓戰、越戰中擊退美國帝國主義。目前,中國民族主義正在利用後冷戰的歷史時機,努力於祖國的建設,以期21世紀中華民族的復興。

所以,當年孫中山說民族主義是「救國的寶貝」,而李登輝卻對司馬遼太郎說,中國民族主義是「想建立大中華民族或大中華帝國,則亞洲就糟了」。分裂兩岸主權的「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即觸及中國民族主義原則。雖然,中國民族主義也許不是認同「皇民化」和「美國化」的台灣領導精英所能理解,但是,中國民族主義卻不會因為台灣的領導精英不理解而就不存在。

林肯有言:「誠實是最好的政策。」李登輝的大陸政策還是應該誠實的回到「一個中國」的原則上,李登輝可以騙郝柏村、騙林洋港、騙高育仁,卻騙不了全世界12億中國人。

不久前,澳洲外長伊文思曾言:「五百年來第一次,全球經濟的重心將重新回到東亞。」日本知識界也在討論,從「脫亞」到「入亞」,李登輝要率領台灣與中國民族主義為敵,不但自外於中國,而且也是自外於東亞,只能是蚍蜉撼大樹,和倒行逆施。

分裂兩岸主權的「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終於是不能得逞的。沒有兩岸關係的發展,就沒有台灣的經濟前途,挑戰中國民族主義的大陸政策不能促進兩岸關係,而只會蹉跎台灣前途。李登輝要帶領台灣「出埃及記」,難道要把我們淹沒在太平洋裡?

1994年7月7日於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