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的傲慢

《李登輝的悲哀》編序

耿榮水


從1988年1月蔣經國辭世,李登輝繼位以來,李登輝的一言一行都吸引了全球華人的眼光,不只因為他是第一位台灣人總統,大家都想瞭解他將如何接收蔣氏父子留下的政權,如何妥善處理隔絕40年的兩岸關係,如何尋求台灣在國際社會的適當定位,如何帶領台灣迎向21世紀。遺憾的是,大家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尤甚令人憂心的是,李登輝似乎已陶醉在虛幻的掌聲與所謂「高滿意度」的民意支持之中,渾然無覺於台灣內外處境越來越艱困的現實,台灣正一步步走向衰敗與毀滅,李登輝卻還在那裡大做他的千秋美夢。

五、六年來,李登輝依賴第一位台灣人總統的先天優勢與一連串的幸運,整肅異己,鞏固地位,建立了不亞於蔣家政權的統治威權,就權力鬥爭角度看,他是成功的,他的政敵們似乎也小看了李登輝的權謀智術,以致一一臣服在他的腳下。唯就歷史宏觀角度言,李登輝不但未能帶領台灣走出近代歷史的糾結與迷亂,反而越陷越深,越來越難擺脫台灣悲情歷史的宿命與循環,假如真有「生為台灣人的悲哀」,無疑地李登輝便是又一次製造悲哀的元兇。

造成台灣社會今日的危疑不安,追根究底,應歸咎於李登輝內心深處的自大與傲慢,此一心理背景導致他處事的專斷與剛愎,容不下異見,週遭儘是阿諛奉承與唯諾短視之輩,誤導了他的理性認知。「兼聽則智,偏聽則愚」,李登輝自恃他的康乃耳博士與大學教授之尊,以為無事不知,無事不曉。殊不知他的許多作為一再被證明是無知的,而無知的傲慢只會加速帶來禍害。

李登輝曾自詡他近年來的所作所為乃是「歷史的開端」,我們擔心這一切恐怕是「歷史的終結」。

《海峽評論》創刊三年來,在批判李登輝言行與促進兩岸交流方面,作了大量貢獻,也提供了海內外知識份子一塊迥異於一般刊物的肥沃園地,頗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態勢,這主要歸功編輯方向的正確與一貫的堅持,不為勢劫,不為利誘,尤其總編輯王曉波教授一介書生執著,素為海內外學者所信賴,許多宏文讜論得以留下歷史的見證,王教授應居首功。若能因此而影響台灣決策當局的內外政策,《海峽評論》同仁的努力就功不唐捐了。

本書搜集的文章,大都是《海峽評論》的精華之作,從憲改、政爭、選舉、大陸政策與對外關係,多面向批判李登輝的一言一行,尤其針對與司馬遼太郎的對話內容更多所抨擊,鞭辟入裡,大義凜然,在台灣一片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的氣氛中,本書的出版應有醍醐灌頂的作用。

感謝海內外仁人志士的一向支持,更感謝宋東文先生對本書出版的贊助。兩岸同心,中華一統,「俟河清之日」應已不遠矣!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