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統一的責任在大陸

有感於《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

毛鑄倫(中興大學)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於7月5日公佈了《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台北各媒體次日均有所報導,也有將其全文刊出的,並陸續有各方面人士的評論見諸版面。總的來看,這些評論意見絕大多數是口氣溫和的,但它們仍存在著較大的在立場上的差別。有些人指出,這篇「說明書」似乎只在「說明」兩岸關係的「現狀」,百般為現行政策辯解文飾,卻幾乎完全不談下一步做法究將如何?兩岸關係今後可能的進展如何?這種由主管部門提出的保守僵硬「宣示」文字,自是「了無新意」的;另有些人則指責,這篇「說明書」是穿著「一個中國」的「統派」外衣,內裡是在努力的表達要「兩個中國」的強烈意願,此種矛盾扭曲暴露出主政當局對「台獨」的忌憚恐懼,也便注定了「政策」的失敗,因此建議乾脆鼓足勇氣放膽取消「一個中國」的障眼,走「台獨」之路。

於是,也有人解讀說,這篇「說明書」乃相當反映了執政黨的「為難」,它既透露出希望大陸當局能作「同情的理解」的動機,也企圖「安撫」台灣社會上的「統、獨」兩派。但是,也正是這樣,執政黨或主政人士、決策當局便消失不見了,它使自己成為不是兩岸關係問題上任何一方的可作討論或交涉的對象。經由這樣子的一篇「說明書」,所謂「台海兩岸關係」實質上是不存在的,「兩岸關係」在過去所歷經的,在現今所呈現的,便都變成「虛像」,而「虛像」如何可能指向任何前景?

這篇「說明書」通篇反映出一種失敗主義的虛無主義,其核心是慘烈的悲哀。我們認為,「說明書」是否能夠「安撫」住島內的「統、獨」兩派,其實無關宏旨。樂觀的「統派」可以認為,既然「說明書」以「一個中國」和「中國統一」為前提,則現階段主政當局至少不是「獨」的;而樂觀的「獨派」也可以認為,現階段主政當局的政策既然篤定的是「兩個中國」,則通往「台獨」道路的障礙已大多排除,「台獨」是充滿希望的。但是,整個問題的關鍵,還是在大陸。「說明書」能不能夠取得它假設的對大陸各方面的說明效果,才是最要緊的事。如果大陸當局以為「兩個中國」的下一步是「一個中國」;或是大陸當局以為「兩個中國」的下一步是「一中一台」,則兩岸問題將朝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其對台灣都是關係極為重大的,它將重大的影響這一「命運共同體」的命運。因此,兩岸關係政策的思考與擬定,無論如何都切忌「自我中心」和「一廂情願」!因為它不是一方說了算了的事,只要兩岸都有「和平解決問題」的共識,便必須盡力說對方聽得懂、聽得下去的語言,而這裡面必不可少的則是善意與誠意。其實,不論非要認定對方是邪惡狡詐的不可接觸者(the untouchable),或是心底堅信只有搞邪惡狡詐才能戰勝對方,都恰恰是今天兩岸關係朝理性和平、互惠互利發展的死敵。消滅這個死敵的方法無他,就是兩岸當局或國、共兩黨打開心胸,寬恕對方。這一點,對現階段情勢下的國、共兩黨言,應非難事。兩岸當局好像也只有先做到這一點,才真能暢談統一。

「說明書」的內容無奇,大陸方面容易瞭解,也該有其因應做法。

「兩岸關係」是不是就如「說明書」之所說明者,大陸方面至少仍有一半的發言權利或「我方觀點」。陸委會身居海峽兩岸大陸政策的指導,但基本做風卻是以變相否定邇來兩岸一切關係,並流露出一種巴不得置身事外的卸責推諉心態,這便無異相對的把維繫、推動、引導、改良兩岸關係的責任,一古腦兒全奉送大陸了。在某種意義上,這等於是把這個「命運共同體」的命運拱手讓人。

這是今天不可思議的。做為二千一百萬台灣人民之一的我們,對這樣的官僚的表現,難免不寒而慄或啼笑皆非了。

也因此,希望「兩岸關係」朝向有利於兩岸、有利於兩岸同胞發展的台灣人民,恐怕也只得較多的寄希望於大陸當局,寄希望於大陸人民了。這無寧是「兩岸關係」中的一種弔詭,但卻是大陸各界必須深入體認的一種現實。從宏觀來看,大陸與台灣的統一運動或統一工作,在近五年的演進中,出現了大陸的責任益為加重的發展傾向。但是這一挑戰,何嘗不是一次激勵中的母體──大陸,認真提升和強化自己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