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1994-8-15)以《是的,台灣事實存在》為題發表社論。開門見山地說:「今年5月,台灣總統在往中美途中,落機夏威夷,希望在那兒過夜。美國當局拒絕其下機,因為他們怕冒犯另外一個中國,即在北京的共產政權。這是一個無稽的、悔辱性的舉措,尤其是鑒於兩個中國他們自己之間關係的變化與發展。」
社論的主題是呼籲克林頓政府,盡快調整美國對台灣的定位。藉口說台海兩岸自己都已開發政府與政府的關係,亦即指8月初在台北召開的「焦唐會談」,為什麼美國政府要受制於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否決美國與其他政府(指台灣)發展官方的外交關係。
一 誰是教練
台北「陸委會」7月5日通過《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並以此宣示國際社會,台灣當局對中國統一問題的「思考方向、立場與作法」。
較之《華盛頓郵報》的社論直稱「兩個中國」,《說明書》則含蓄地謂台海兩岸是「分裂分治的兩個對等的政治實體」,這是目前,統一前統一後,暫時的存在事實。藉此避免與說明書當中宣稱「中華民國政府堅決主張『一個中國』,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言語相互矛盾。
《說明書》對於「一個中國」的內涵,向北京認為一個中國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提出異議。也基於此一異議,而繼續與北京討價還價其他諸如:「國際生存空間」、「放棄武力」和「國家統一模式」的問題爭論。
與美國官方承認「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場相異,仍沿襲冷戰時期意識形態,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北京的共產黨政權」,是代表美國在野部份人士的聲音。而真正要實施這條戰略路線,在「一個中國的內涵」問題大作文章,則是「陸委會」所代表的台灣當局「大陸政策」制訂的領導。自從二次大戰後,美國涉及國際事務的專家學者,一派習慣於以美國自身利益,對於他國的對內對外政策說三道四。直到後冷戰時期,國際社會漸趨多元化,這樣的作風時有碰壁,在朝在野的開明人士,也多有反省美國過去在國際上的霸權作風是否仍能發揮作用。
令人納悶的是,《華盛頓郵報》的社論執筆者,到底是在充作台北「陸委會」的教練,出主意叫他們如何排練。還是,反過來,台北「陸委會」竟能在拋出《說明書》之後短短的期間,迅速而有效地引導美國最大報之一,作出相互配合的回應。
二 震撼教育
第四屆「海峽兩岸關係研討會」剛在北京香山於8月初召開過。兩岸各有三、四十名學者參與。時機的湊合,這次研討會的重大討論焦點集中在(一)李登輝與司馬遼太郎的對話。(二)台北七月發佈的《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
時間上,在8月初同一周裡,在台北的「焦唐會談」,吸引了更多媒體的報導。此一會談諸多突破性豐碩的成果,使人感覺到台海兩岸的良性互動,今夏有了一大步的進展。可是,對於此次在北京香山參與兩岸關係研討會的人,則在兩岸關係的複雜性與緊張性有了更多的感受。
會中,以台北剛出爐的《說明書》自居為到北京做說明人的學者,要求大陸學者以較開闊的胸懷接受一些諸如「分裂分治」、「政治實體」、「台灣民意」、「擱置主權爭議」等所謂「創造性的模糊概念」。大陸學者的回應,一則以為「主權不可分割」、「台海兩岸關係是國內事務」,不得外國插手,不得「國際化」,這些底線是模糊不得的。另則認為台北的《說明書》雖然應用模糊文字,但內涵真意可一點不模糊,是明確地要使「兩個中國」在國際上實現。
過去幾屆的研討會,一般上大陸學者都較保留態度作發言。一方面顧及在北京開會,大陸學者為東道主,客氣是中國人的好傳統。另方面,許多大陸學者自認沒有第一手的「台灣經驗」,謙遜地從台灣學者的論文去理解、學習也是學者應有的風度。可是,這次第四屆研討會中,大陸學者義正詞嚴,甚至自承感情上有所激動,高潮場面時有發生。有一位初次與會者,有感而發說:「這次會議對我來說是一次『震撼教育』。」
這說明台海兩岸關係,一旦離開「一個中國」的原則,大陸學者是不答應的,只有爭論,沒有討論的餘地的。我私想,假設有美國朋友,在此屆研討會中旁聽,或充當觀察員,以美國務實的思考習慣,必定也會考慮這個「大陸因素」,重新評估「兩個中國」戰略的可行性。
三 和為貴
台灣學者吳安家教授,在研討會提出的論文中,精心地列舉了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副主席等在1991至1993年間對解放軍作對台戰略工作的警惕性說話。間接用來指出北京「和平統一」政策與不承諾「放棄武力」的矛盾。而此屆研討會後,與會者大都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與中國國務院對台辦王兆國主任的會見。會見中,王兆國再次闡明「和平統一」政策的和平手段,與武力保衛國土完整的互補性,是維持一個中國的唯一保證。
絕大部份的海內外中國人,不願意看到正在穩定前進的台海兩岸互動關係倒退。甚至從美國利益觀點出發,也不至於樂見台海對峙再陷於軍事緊張的形勢。遺憾的是,當今不少台灣當局「國策研究」的參與者,仍執迷於一種「挾洋自重」的習慣心態,不知道從前蘇聯和東歐一時依賴西方所領取到的教訓。美國的地域專家學者,常喜歡以這樣那樣的主張,躋入政客之列。就像前蘇聯也聘用一些美國的自由經濟學家,替他們設計如何改革建設蘇聯經濟。到頭來不成,承擔後果的是俄國老百姓,而美國學者只是得到多一次的理論試驗。
同樣的,台海兩岸關係進程當中,從美國或其他外國來的聲音越多,台海的和平氣氛就更難維持,而其災難性的後果,將由兩岸同胞自己承擔。外國教練了不起在學術界、政界暫時受挫而已,台海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的良性發展,還是得賴兩岸中國同胞的誠意、智慧、互容互信地共同努力。◆
社論
人權問題和霸權主義
兩岸主權與聯合國
唐樹備旋風
兩岸關係和一國兩制
大陸政策與台灣前途
民族與歷史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