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典範的考驗:英國脫歐死結

湯紹成
(政大國關中心美歐研究所所長)


英國是民主典範國家,內閣制的搖籃,但是此次脫歐鬧劇,確實嚴重傷害英式民主。2016年6月,英國脫離歐洲聯盟的公民投票通過,至今三年多來,上上下下,包括人民、政黨、政府與國會等,形成尖銳的對立與混亂,企業家更是無所適從,現已演變成一場創世鬧劇,政府已陷入左右為難與原地打轉的困境,英人無奈與焦慮的心情溢於言表。這可分為假戲真做、歹戲拖棚、死纏爛打等三個階段來分析

背景發展

綜觀英國歷史,英倫三島從未經歷像法國大革命那樣的巨大政治變革,至今依然保有皇室。由於政治相對穩定,同時英國也不願捲入歐洲大陸的複雜關係,才有餘力自18世紀下半葉開始對外發展成日不落國。難怪至今還有約一半人口認為自己是英國人。歐洲人,在他們眼裡是歐洲大陸人。

英國人主權至上的觀念根深蒂固,很難接受國家之上還有一個歐盟。英國與歐陸的關係一直是若即若離,因此遲至1973年才加入歐洲共同體,至今仍拒絕加入歐元區。自英國加入歐共體後,脫歐的議題一直存在,早在1975年英國就舉行過去留歐共體的公投,當時超過三分之二的民眾支持留歐。

假戲真做

然而脫歐聲浪一直高漲,2015年國會大選勝利後,首相卡麥隆就夾著高人氣,先與歐盟談判,獲得了一些優渥的條件後,在2016年初提出脫、留公投。

公投提案到投票有六個月,剛好在這六個月當中,歐洲難民問題越炒越熱,大量湧入歐盟各國的難民給了支持脫歐的英國獨立黨(UKIP)一個大好機會,它大力宣傳難民將無限湧入英國等危機,造成民眾恐慌,公投結果是51.9%對48.1%通過脫歐。在公投通過之後,立即就有不少民眾感到受騙,但為時已晚。當時英國只有英格蘭與威爾斯人民投票支持脫歐,其得票率分別是53.4%與52.5%,而蘇格蘭(62%)和北愛爾蘭(55.8%)支持留歐,英倫三島形同分裂。

歹戲拖棚

《里斯本條約》第50條規定,英國與歐盟雙方有兩年時間商定脫歐條款。英國首相梅伊於2017年3月29日發動這一進程,依約英國將於2019年3月29日英國時間晚上11點脫離歐盟。但梅伊首相是反對脫歐派,她是在執行一個她反對的政策。

經過數月談判,英國和歐盟達成一份585頁的脫歐協議,內容涵蓋約390億英鎊的英國脫歐費,以及生活在歐盟其他地方的英國公民與居住在英國的歐盟公民的權益,另外還有一種避免重建北愛爾蘭與愛爾蘭實體邊界的方法。可是,此一500公里陸地邊界,卻已成英國脫歐談判的主要問題,因這意味北愛爾蘭貨品的標準將與歐盟保持一致,可是從英國其他地方帶到北愛爾蘭的產品又將如何?

關於未來關係的部分,英國和歐盟希望在一系列領域建立長期關係,包括貿易、國防和安全等,以及脫歐後的兩年過渡時期,以便安排英國脫歐後新的法律規範等,並給予企業一個緩衝期。在過渡期間,英歐之間的貨物繼續自由流通,英歐也可以達成貿易協議。但如到2020年7月沒有達成貿易協議,雙方可以同意延長過渡期。但他們只有一次機會,過渡期不能無限制延長。

死纏爛打

但在國會中幾次辯論後,梅伊首相並未獲得大多數議員的支持,其脫歐方案已被國會擋下三次,脫歐期限一延再延,逼使他在2019年6月辭去首相職位,由原倫敦市長與前外相強森(Boris Johnson)繼任。

強森一貫主張脫歐,繼任首相之後更高調主張硬脫歐,企圖與歐盟重啟談判,但遭歐方拒絕。因而就原本的設定,10月31日是英國脫歐的最後期限,無論是否達成共識,英國都將在這天離開歐盟。由於英國國會下議院先前通過阻絕「無協議脫歐」的法案,因此如果強森在「脫歐大限」之前無法與歐盟達成新的協議而仍執意脫歐,他就必須解散下議院,提前進行大選。

議會在休會閉會前通過兩項決議,規定首相和政府不得繞過議會宣佈脫歐,首相不得解散議會提前大選等卻仍然有效,強森當初策劃休會閉會的終極目的,即擺脫議會羈絆,實現如期脫歐的目標,仍無任何實現的可能。目前朝野各黨終於決定解散國會,定12月12日舉行大選,看來英國已陷入無法動彈的政治僵局。

小 結

公民投票雖然是直接民權的表現,可是因為議題複雜,非一般民眾能夠理解,常常又被不同主張者利用媒體誤導。另外,公投對代議政治與政黨運作都有負面影響,單一議題或政策的公投影響越大,政黨的理念與政策將越失去意義,因而增加政黨的投機性以及政治的不穩定性。

從英國脫歐的公投經驗可知,公投會將政策撕裂後個別處理,而一般的政策必須配套,故交由相關政府機關處理,會比由人民直接決定來得更加專業與完善。

公民投票缺乏民主制度中的妥協精神,在此資訊發達的時代,多數的議題無法以簡單的「是」或「否」回答,這反而會將議題兩極化,少數人不同的意見可能就遭忽視。台灣去年的公投,結果證明只是擺飾,當局力倡公投又不遵行公投的結果,不知是台灣人的禍還是福。不過從英國今天的亂象來看,公投如同洪水猛獸,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