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唯美是親的路線已走到盡頭

有感於中共建政70年的大閱兵

陳朝平
(資深媒體人)


2019年10月1日,中共舉行建政70週年週閱兵大典,此次閱兵展示了足以鎮嚇,甚至摧毀美國島鏈戰略部署的一系列導彈,包括:東風41、東風17,以及超音速航母殺手長劍100陸基巡航導彈,勢將改變兩岸情勢與中、美、日、台的四角關係,意義深遠。

東風41的正式服役,意味中共有反擊美國本土的第二擊能力。超音速的東風17和長劍100的部署,則意味中共中程導彈攻擊的範圍已籠罩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所有軍事基地。

澳洲智庫洛伊研究院國際安全研究專案主任羅赫文說,10.1展示的中程和洲際彈道飛彈,「是要讓在北亞進行的任何軍事行動,都變得風險極高且極端昂貴」。豈止如此,更重要的是瓦解二戰以來美國圍堵中俄的島鏈戰略部署,徹底扭轉亞太地區各國的戰略觀點。

二戰以還,美軍將太平洋各盟邦納入所謂第一、第二島鏈,美國或駐軍盟邦,或透過外交與軍事同盟在盟邦取得軍事基地,部署飛彈防禦系統,甚至進駐核武,圍困中國大陸。中共勢弱時,有效地維繫了美國的霸權。到中共擁有直擊第一、第二島鏈的導彈時,美軍這套島鏈戰略部署就變成「以鄰為壑」,將其亞太地區盟邦置於中國飛彈攻擊範圍內。

對第一島鏈中的台灣而言,兩岸關係只有戰與和、統與獨:因戰爭而統(即武統),因戰爭而獨(姑且稱之武獨),因和平而統(即和統),以及因久拖不決導致台灣獨立(姑且稱作和獨)。但任何形式的台獨意味戰爭,因此僅剩下「武統」與「和統」。

台兩岸最終除了統一,別無選擇。在統一的前提下,和平統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屆國家主席不變的承諾;伴隨和平統一的承諾,則是有前提條件的「不放棄武力」。

為達成和平統一,鄧小平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了「一國兩制」。儘管中共領導人曾經試探式地提出一些想法,如台灣可保有軍隊與一定範圍的外事權力,但是,長久以來,一國兩制仍然只是一個概念式框架,類似一組待完成的填充題。一國兩制的「實體化」,其實是有賴兩岸政治實體透過互動來填充。

今年1月2日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積極的意義便是邀請台灣與大陸共同商議一國兩制的內容究竟需要納入哪些政策?對照港澳的一國兩制,所謂台灣方案,是指現階段僅適合台灣的方案。

10月31日閉幕的中共四中全會發布的公報,關於對台政策迄無改變跡象,仍然堅稱:「要堅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同反對台獨,促進統一」。足見,儘管蔡英文上台後兩岸關係惡化,但中共「和統尚未灰心」,兩岸主張和平統一的「同志」仍有努力空間。

如何確保兩岸走向和平統一?如何確保習近平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為台灣帶來最大可能的安全與福祉?這就要看台灣的政府如何調整其兩岸政策了!

馬英九主政時,「和中、親美、友日」,開啟兩岸關係新頁,帶來八年的兩岸和平紅利。蔡英文上台後,改採「親美、友日、抗中」,又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急轉直下;好不容易積累的八年和平紅利盡付流水。

表面上,蔡英文的親美友日抗中讓台美關係進入20年來最熱絡狀態,美國國會通過多項友台議案,增加對台軍售。但這些決議案多口惠實不至,而軍售不僅讓台灣當了全球最大的冤大頭,F-16V、軍機與M1坦克確切的交貨時間還得推遲到2025年之後,遠水救不了近火。

台北市長柯文哲對於蔡英文錯亂外交及兩岸策略倒是看得很清楚。當喊出「兩岸一家親」時,柯文哲與民進黨的合縱連橫關係就此破局。其後,柯文哲有心問鼎總統大位,喊出「親美日友中」口號,讓許多藍軍支持者對柯文哲多了幾分好感。不過,柯的兩岸政策主張與民進黨一貫的傾獨去中立場不合,注定了綠白分手,也碎了他的總統夢。

柯文哲的「親美日友中」,實脫胎於馬英九的「和中親美友日」,不過今非昔比,無論是「親美日友中」還是「和中親美友日」,都得面對今天西太平洋時移勢異的現況。

位在西太平洋第一、第二島鏈的亞太各國,特別是鄰近中國的日、韓與東南亞各國,勢必要大幅修正其一貫的親美路線,因此,台灣不管哪個政黨組成政府,如果繼續保持親美路線,勢將從不斷被邊緣化更進一步成為亞太國際的另類孤兒。

2018年起,中日關係逐漸升溫,今年6月G20會議在東京舉行,習近平與安倍晉三會面,原則同意明年出訪日本。10月9日,安倍在參院全體會議上就中日關係表示,「已決心擴大所有層面的交流,把中日關係推上新階段,開創中日新時代。」10月22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參加了日本天皇的即位儀式,並與安倍會談。

日本已決心揚棄「唯美是親」的外交路線。台灣執政黨友日,不會為其增加對抗中共的籌碼,也不會減緩其遭邊緣化的趨勢。

馬英九時代,親美和中不是互斥的選項。蔡英文主政三年多,親美卻與和中互斥。台灣還有機會走回馬英九親美和中的老路?機會恐怕很小。即使明年民進黨輸了大選,北京可能不會以台灣的親美和中為滿足。2020年後,無論哪個政黨主政,必須大幅調整親美路線。

台灣的政府親美70年,換來的是「反攻不成,獨立無望」,冷戰結束後的親美,換來的是「兩岸和戰,進退失據」。如今,中國崛起,實力直逼美國。中國大陸與台灣隔海相望,相距不過百公里內外,而美國與台灣重洋阻隔,相去萬里。中美苟有衝突,台灣朝野究竟該與中國站在一條線上?還是與位在遠在天邊又不乏欺騙盟友前科的美國站在一條線上?答案其實很清楚。

台灣有事,即使美國有意馳援,從美國本土出發,緩不濟急,若從亞太第一、第二島鏈出發,中國幾乎無法阻攔的導彈,未必能讓美軍稱心如意,何況,亞太諸國也不見得願意自己國家成為中美衝突的戰場。

台灣的政府於中美間保持等距的機會在消失中。歷經蔡政府「反中去中」後,短期內要重回馬英九的「和中」已經很難,在現實環境中,必須用「親中」矯正蔡政府這四年來的反中去中,或有機會讓兩岸重回和平穩定。

台灣的政府「親中」對台灣有下列幾點「立即而明顯」的利益:

緩和兩岸關係,恢復兩岸經貿往來,台灣還可加入一帶一路,開拓市場。

兩岸關係和平,台灣的政府無須在中美間做出選擇。政府「親中」是夾在中美兩大之間的權宜之策,並不違背大陸台灣同屬一中的原則,中共沒有理由啟動《反分裂國家法》。台灣則無須浪費稅金軍購過期的美國武器。

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變局,如今除非台灣的政府孤注一擲,宣布台獨,將台灣帶入萬劫不復的戰爭,否則,統一,是兩岸唯一的選擇,和平統一又是唯一最佳的選擇,而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不失為一個值得兩岸各界坐下來討論如何和平統一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