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提出中華現代愛國主義規範的陳獨秀先生
紀念提出中華現代愛國主義規範的陳獨秀先生
個人的中國近代史知識,真亦可謂之是略知皮毛,近因電視劇《覺醒年代》引發人們的熱議,也促使我做了一點補課。
辛亥革命之後七、八年間,先進的知識分子痛感中華祖國仍處受欺凌、受侵略的悲慘地位,深知成立民國,並未解救國難,遂開始新的探索。人們對五四及新文化運動的研究和評價,有許多角度和方面。時至今日,如文學方面的白話文、新小說、話劇等,業已完全消化,唯有源自拼音文字的仿洋新詩,在行用方塊字的華夏故土,卻仍顯得水土不服。什麼是五四精神的主旨與精髓?人說各異。多年以來,愚意以為,五四精神的主旨和精髓,乃濃縮與凝聚於北京大學校訓「愛(祖)國、民主、科學」六字。孫中山先生作為中國民主的宣導者,無可爭議。但他似主要使用三民主義的「民權主義」一詞。孤陋寡聞的我,時至近日,方知提出民主和科學,正是陳獨秀先生。
孫中山先生宣導「民權」,陳獨秀先生提出「民主」,與民權只是用語稍異,他很重要的追加和補充,則是科學。至此,三位一體的中華現代愛國主義的完整規範,遂得定型。民主和科學原是洋貨,但傳到華夏大地,經陳獨秀先生加工,最終形成北京大學的六字校訓,又成標準的國貨。這六字校訓只能誕生於苦難深重的半殖民地的中國,具有十分強烈的救國意義,即民主和科學救中華。
陳獨秀先生是奮鬥、磨難、挫辱和悲涼的一生。這位五四時叱咤風雲的宗師,在辭世時,竟是孤孑一身,形影相弔,而近乎無聲無息。兩個兒子死難,甚至偉大愛國者之最小偏憐女,只能犯死求生,隔海泅渡香港,而客死異鄉他國。如此遭際,真令人想起杜甫的感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綜觀陳獨秀先生一生,堅守初衷,大節無虧而可風。他的政治主張變化幅度甚大,從擁護俄國十月革命,到創建中國共產黨,轉而譴責史達林個人的獨裁暴政,主張建設更為進步的中國社會。他繼中山之志,完成了中華現代愛國主義的規範。如果說他有什麼不渝的初衷,主要就是「愛(祖)國、民主、科學」六字,這也是他留給中華民族子孫最重要的遺訓。北京大學的六字校訓不僅屬於母校,更屬於全中華,完全可以說,應是現代中華民族的族訓。
五四後百年來,國史之跌宕起伏,無論從正面,還是從反面,都證明孫中山和陳獨秀先生先後探索、共同完成的中華現代愛國主義的完整規範是正確的,是現代中華民族的最可寶貴的傳家寶,是燭照中華祖國進步的明燈。民主的反背當然是專制,而科學的反背卻是偽科學和愚昧,我們也決不能低估偽科學和愚昧的危險性和禍害。不能僅須民主治國,也須科學治國,二者缺一不可。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的進步世所共睹,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仍然任重道遠,台灣地區的政治紛爭、政黨亂象和民進黨當局的顢頇獨裁更是令人蹙眉。而孫中山、陳獨秀先生等共同完成的愛(祖)國、民主和科學遺訓,則是民族進步的正道。中國社會科學院已故副院長李慎之先生,生前特別強調要開展思想啟蒙運動。啟蒙靠什麼?主要還不是靠民主和科學思想的宣傳與擴散,只有民主和科學,可作為其總方針和總思路。目前台灣地區之人心散亂,只怕唯有「愛(祖)國、民主、科學」六字,有可能喚起民眾、重拾遭「去中國化」荼毒之人心,最終贏得多數台灣同胞之共識,為祖國和平統一奠定紥實的民心基礎。
不論如何曲折艱險,此條正道,終將會走下去,不可能半途而廢。作為一個華夏子孫,我多麼渴望九州歸一,渴望華夏之族真正成為世人敬佩的現代先進民族,也相信我們民族的優秀子孫們,定會前仆後繼,以百折不撓的努力,續成孫中山和陳獨秀的未竟之志。
讓我們共同踐行「愛國、民主、科學」六字,以此永遠紀念和緬懷孫中山和陳獨秀這兩位中華民族的偉人!◆
社論
國際視窗
中美關係
脫貧與鄉村振興
海峽兩岸
台灣事情
連載
原鄉人的故事
海峽短評
新聞剪輯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