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岸媽祖聖誕活動推進命運共同體

何慧俐
(天津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所長)


西元987年,媽祖因救海難獻身,成為保護航海的女神,歷朝封媽祖為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媽祖文化展現的人文特質,主要可分成「大愛無界:心胸寬廣,博愛世人」,以及「無私奉獻:摒除私心,克己奉公」。

由於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無私,正如母親般守護著世間需要幫助的人,因此媽祖信俗在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媽祖擁有三億多信眾,在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有上萬座從湄洲島分靈的媽祖宮廟,擁有無遠弗屆的影響力。兩岸應由共同的媽祖信俗文化,掘發共有的文化人格特質,以內在文化精神上的心靈契合,引領「兩岸」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未來發展的方向。

兩岸共同體認媽祖緣

2021年5月4日(農曆三月廿三日)正值媽祖1061週年誕辰,兩岸皆為媽祖舉辦盛大的活動,福州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從4月12日(農曆三月初一)就啟動了「天下媽祖回娘家」的活動,天津於5月4日也在天后宮和濱海新區媽祖文化園同時啟動「兩岸媽祖緣」文化交流系列活動;台灣台中大甲鎮瀾宮從4月9日晚上就開始「媽祖進香繞境活動」,苗栗通霄白沙屯拱天宮、雲林北港朝天宮、嘉義新港奉天宮也都陸續起駕。

媽祖文化以媽祖宮廟為主要活動場所,以習俗和廟會為表現形式。從民族文化根源來看,兩岸同胞的媽祖信俗來自共同的根源,能在兩岸民間形成普遍影響,乃因我們同為炎黃子孫。摒除了政治面的議題時,兩岸展現同胞間最真善美的一面: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汶川大地震」,廣大台灣同胞感同身受,踴躍捐款捐物,四川全省通過台灣慈濟基金會共接受台灣社會各界捐款13億多元人民幣,援建災後重建項目189個,有力支持了四川省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2018年2月6日台灣花蓮發生6.5級地震,四川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向災區同胞捐款30萬元人民幣,加上大陸有關方面、地方和台資企業踴躍捐款捐物,支持災區同胞早日渡過難關,重建家園,合計捐助2,087.5萬元人民幣。

文化認同是命運共同體的核心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以全民族發展的方向,希望台灣同大陸一道發展,兩岸同胞共同來圓中國夢,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13年2月25日,習近平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首次與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會面時指出:「我們始終從全民族發展的高度來把握兩岸關係發展方向。大陸和台灣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2014年11月9日,習近平會見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時表示:「希望兩岸雙方共同努力,排除干擾,為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領域交流合作採取更多積極措施,尤其要為兩岸基層民眾、青年交流往來多創造條件,以增進相互瞭解,融洽彼此感情,實現心靈契合。」2015年5月4日,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表示:「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靈溝通。兩岸同胞要以心相交、尊重差異、增進理解,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也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精神紐帶。」習近平強調,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強化兩岸的文化認同是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核心,也是促使兩岸關係可以長久、實現心靈契合的重要基石。

宏揚媽祖「大愛無私」的特質

我們應該弘揚媽祖文化的「大愛無私」。從小處來說,台灣與大陸要積極推進「兩岸」命運共同體;從大處來看,兩岸要齊心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要以宏觀的角度站在歷史的高點,為全人類展現屬於中華民族的偉大胸懷。習近平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同屬炎黃子孫的兩岸同胞深具啟發性。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4月20日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以《同舟共濟克時艱,命運與共創未來》為題進行主旨演講,更以大格局大方向推進全球治理,提出「中方倡議,亞洲和世界各國要回應時代呼喚,攜手共克疫情,加強全球治理,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不斷邁進。」習近平表示「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要展現更多責任擔當。」正如同儒家曾子所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這樣遠大的抱負與理想,正是中華民族中「仁者愛人」之心的表現。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同舟共濟,開創健康安全的未來。加強資訊共用和聯防聯控,加強新冠肺炎疫苗國際合作,全面加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治理,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國願意用自身成功經驗,去協助其他需要幫助的國家,有著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以「博施濟眾」為己任的胸懷,以及「人饑己饑,人溺己溺」感同身受的同理心。

台灣與大陸,同文同種,真正有大視野的炎黃子孫,應共同推進兩岸命運共同體,攜手共進,齊心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應從「只關心小我小眾利益」中走出來,回歸「以大我大眾的利益為優先」的民族文化情懷,活出屬於中華民族的驕傲,共同見證屬於中華民族共榮共和、引領世界的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