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視」與「俯視」

李牧


「平視」與「俯視」 李 牧 今年(2021)是辛丑年,由此倒推三個甲子(1961、1901、1841年),看看中國發生了何等驚人的改變。1830年以前,中國曾經長期居世界經濟之首位,為東亞諸國之核心,國外使節來華覲見清帝,須行跪拜禮。這是中國「俯視天下」的時期。 1841-1901年這一甲子,發生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清廷均告戰敗。尤其八國聯軍一役,清廷簽訂《辛丑和約》,賠銀45,000萬兩,導致中國積貧積弱,失去自信,「仰視」西方。 1901-1961年這個甲子,發生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共建黨、對日抗戰,以至在國共內戰廢墟中誕生了新中國,這是中國人開始覺醒的階段。又經過一甲子(1961-2021年)的努力,中國人終於站起來了,開始「平視」世界。 「平視」有兩層意義。其一、對內恢復民族自信心。1830年以前,中國在好幾個世紀裡都擁有精耕的農業、創新的工藝、互惠的貿易體系,以及繁華的都市中心。雖然在列強的侵略與搜刮下,經過一百多年的挨打、挨餓,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地理條件與人口優勢一直沒有消失。 其二、與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多方合作,公平競爭。自古以來,中國即秉持「和平共存、濟弱扶傾」的王道精神,展現出與西方霸道和殖民主義截然不同的東方文明觀。針對中國的崛起,美國地緣政治專家卡普蘭(R.D. Kaplan)稱:「中國和美國不一樣,它不將意識型態或政府制度推廣給他人」。這是中國人平視他人的智慧,習於「俯視」的歐美統治菁英無從領會。 今日世界,除新冠肺炎疫情外,尚面臨兩大困境:一為氣候暖化,一為貧富差距。亟須各國合作求解。從拜登上台起,中國即不斷尋求中美合作。而拜登政府,或懾於國內反中民粹,迄今仍在拉幫結派,制中抗中。美國前總統卡特曾投書《華盛頓郵報》,呼籲中美兩國避免新冷戰,合作共贏。中國則宣稱,中國的發展,只是超越自己,無意爭取第一。 關鍵其實在拜登政府能否拋棄前政府「美國優先」的法西斯作風,對國內國外丟掉美國統治菁英那種高人幾等的「俯視」心態,與中國人和世人一起「平視」這個世界,共同努力解決目前人類面臨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