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 競大於合

40國氣候峰會的觀察

戴肇洋
(現代財經基金會顧問)


今(2021)年即將於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第二屆「聯合國氣候峰會」之前,4月22日美國總統拜登特別召集全球40個國家領袖舉行氣候變遷線上峰會,除了主張遵循第一屆聯合國氣候峰會《巴黎協定》設定的減碳目標時程之外,特別強調:「未來10年將會是全球落實溫室氣體減量關鍵的10年,我們必須做出決心,以避免淪為氣候危機最壞後果的10年」,同時提出2030年美國溫室氣體排放減量將超過歐巴馬總統任內提出的幅度,或是較2005年減少50-52%的承諾,以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

中國按自己的步伐減碳排

在氣候變遷線上峰會中,拜登總統甚至以「氣候危機」讓與會各國更加重視這個不分國界,持續衝擊人類日常生活的議題,先後表示將溫室氣體排放的減量排入政策時程,作為長期執行目標。不過,最為受到矚目的是,目前碳排占比為全球最高的中國表示,將按照《巴黎協定》的減碳時程,致力透過其他替代能源抵銷碳排,2030年達到「碳達峰」,希望在206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的「碳中和」目標。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碳排全球占比達28%,超過美國的14%,兩國碳排全球占比超過四成。不過,由於中國人口數量較多,每人平均碳排相對其他國家,並未特別偏高。比較之下,雖美國碳排全球占比僅有中國之半,但其人口數量是中國的四分之一,人均碳排看顯然超過中國,使得國際社會無不將此次氣候峰會線上峰會聚焦於是否再度成為美中兩國競合舞台。

如果觀察各國對氣候變遷線上峰會之碳排減量承諾,或可發現兩個事實:其一、地球暖化延伸的氣候危機已成為各國政府的共識,將不致於因政治人物交棒而撕毀之前承諾;其二、中國在氣候變遷線上峰會上並未受到美國影響,調整自身規劃的碳排減量步調,而是依據國家自身發展願景總體規劃,採取循序漸進作法,提出碳排達到峰值的「碳達峰」,再行推估碳排達到淨零之「碳中和」目標。

拜登在競選總統時已將因應氣候變遷作為對外政策的優先選擇議題,上任首日即簽署行政命令表示,重新加入川普任內已退出的《巴黎協定》,希望透過氣候變遷議題重起爐灶,同時透過「多邊主義」國際合作模式,積極尋求盟國支持,進而恢復美國長期以來在國際社會具有的領導地位。

拜登想重振美國的領導角色

拜登與日本首相菅義偉的峰會中,特別將兩國合作推動因應氣候變遷列入其中議題;在召開此次氣候變遷線上峰會前,特別派遣氣候變遷議題特使凱瑞(John Kerry)前往中國,邀請這個碳排全球占比最多國家與會,期待中國共同參與其主導的全球碳排減量目標。可見拜登召開線上峰會的目的其實是在重振美國在國際社會扮演的主導角色。

因應氣候變遷,落實減碳,中國不遑多讓。除了在線上峰會中表示,中國將致力於2030年前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碳峰值」,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外,中共在「十九大」報告中特別強調「加速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於此次氣候變遷線上峰會前夕,4月16日與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馬克宏等三國領袖舉行線上峰會時,再度重申去年9月提出的致力節能減碳論述。

拜登始終認為中國是最為重要的競爭對手,卻又不斷強調在符合美國利益下,美中有合作空間。即在氣候變遷議題可與中國合作,在其他議題極有可能持續與中國競爭。中國之所以願意參加美國主導的氣候變遷線上峰會,是認為氣候變遷對未來中國自身經濟發展的重要,甚至藉此向國際社會傳達中國非常關心氣候變遷,進而藉此承擔「大國責任」。

從經濟安全的角度觀察,近年國際社會聚焦的氣候變遷議題,其實與去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性質極為類似,兩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皆非傳統安全領域。但對人類造成的威脅,卻遠較傳統安全領域嚴重。因此,依據國際關係互賴理論強調的相互合作思維,全球各國非常理解,在面對不確定或不穩定的未來,必須共同合作,始能對抗人類所面對的災害。

美國境內利益團體的衝突

許多學者專家認為,美國總統拜登若要落實在此次氣候變遷線上峰會上承諾,則需先行解決來自國內和國外存在的壓力。《華爾街日報》社論指出,在國內方面,拜登政府推動增加石化燃料成本補貼再生能源政策,將衝擊到其他許多產業利益,恐將面對國會朝野政黨的不同意見;國外方面,中國雖是拜登推動落實減碳議題在國際上必須優先選擇的合作對象,但未鬆綁對中國貿易往來或科技交流的部分管制。

整體而言,雖然拜登不斷強調美國重視氣候變遷議題,甚至加碼碳排減量承諾,藉以呈現美國對此一議題的主導力;但在此次氣候變遷線上峰會後,美國國會仍持續對中推動《戰略競爭法案》,甚至可能在即將而來的6月於英國舉行先進七個工業國家「G7」峰會上,進一步要求盟國針對新疆勞動人權議題對中加強或採取壓力。未來美中關係的發展,看來仍呈競爭大於合作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