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與中國之間的長期關係

利昂‧布里坦爵士(歐盟委員會副主席)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利昂.布里坦爵士5月26日在義大利阿爾巴雷拉島舉行的以《2000年的中國和歐洲》為主題的歐洲與中國經濟貿易研討會上,作了題為《歐洲與中國之間的長期關係》的發言。──編者

中國正在不可逆轉地走上實行一種開放的市場經濟的道路。這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而且也不總是筆直的。可是,陪伴中國完成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旅程,是符合歐洲利益的。中國的過渡越是迅速和順利,那麼不僅帶給中國,而且帶給歐洲和全世界的好處也就越大。

中國的現狀怎樣

經濟改革自1979年以來一直相當好地持續下來。改革從農業開始,已逐步擴大到其他領域。在越來越多的地區允許實行政企分開,同時對於外國直接投資開放了門戶。

自中國1986年申請重新加入關貿總協定以來,放寬貿易的進程一直在加快進行,有些補貼正分階段予以取消,貿易保護也有一定程度減少,雖然這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1993年和去年,在公司領域實行了首批改革,一些股份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取代了某些國有企業,一些國有企業的管理正實行承包責任制,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並建立了破產機制。實行增值稅、把商業銀行活動同國家銀行活動分開,而且起碼現在通過中央銀行發行貨幣來彌補國家赤字的做法已經不復存在。這一切也為建立一個更穩定的商業環境作出了貢獻。

這些變革能持續下去嗎?對此,有充份的理由抱樂觀態度。

中國將繼續改革

首先是政治現實。執政黨聲稱應當由它繼續發揮獨特作用的基礎是,它保持了穩定,與此同時它創造了經濟迅速發展的條件。在國外,經濟增長和放寬貿易,也是中國起著作為東亞地區經濟火車頭作用的基礎。

無論如何中國現在比它在它的悠久歷史中的任何時候都更多地融入了和更多地依賴於世界經濟。

儘管存在著一些經濟上和政治上的不確定因素,我所確信的主要發展方向是,中國將繼續實行改革,並變得對世界更加開放,儘管有時改革步伐會因為國內的或國際的原因而放慢一些。

中國不僅不可逆轉地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組成部份,而且它是一支越來越積極的地區政治力量,而今後很可能仍將是這樣。中國的鄰國們希望它起建設性的、有責任感的作用,希望領土摩擦或顯示軍事力量的情形不要增多。

歐洲應積極支持

如果上邊所講的是我們的利益所在,那麼我們應當就此做些什麼?讓我強調說明一下我希望看到在歐洲對華政策中能加以發展的四個主題,我認為這四個主題將為建立一種持續的長期夥伴關係提供良好的基礎,而這種夥伴關係是符合我們大家的利益的。

第一個主題是,歐洲能夠積極地支持中國的改革政策。

在政治變革與社會變革的微妙領域,歐洲只是定期地宣稱它重視人權是不夠的。從長期來說,更重要的將是我們致力於支持在中國建立一個強大的文明社會和促進法治的能力。在這方面,歐洲落後於它的某些主要夥伴。我認為歐洲能夠也應當,譬如說做更多的事情去鼓勵歐洲的法官和律師同中國的法官和律師之間的互訪和經驗交流。

在經濟戰線上,歐洲對於中國的持續的改革的最大貢獻,將是成功地完成關於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談判。上個月我剛剛訪問北京回來,我確信,就像歐洲希望中國成為一個成員國一樣,中國也希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幾周前,我同我的美國的、日本的和加拿大的同事們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們一致認為各方都有必要顯示出靈活性。我希望,在這個信號的基礎上,在日內瓦重新開始的非正式接觸的基礎上,能夠在今年剩下的時間裡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

變革應符中國利益

這將是一個困難的進程。歐洲認識到這一點,並且準備同中國共同努力來確立一個相互都同意的改革時間表。讓我們在共同諒解的基礎上去做這件事,這個諒解就是:所謀求的變革是符合中國的利益的,而不是一項要以損害中國的利益來對外國利益作出單方面讓步的要求。在我們的關係中的第二個廣泛的主題應當是合作。我想用培訓或者說人力資源開發這個狹小的領域作例子來說明這個往往是含混的單詞背後的現實。

我們認為,歐洲能夠幫助加快中國人力資源的開發。我們的歐盟委員會現在已經在用不少時間去培訓北京的一些關鍵部委裡的翻譯,這些人對於雙邊的商業交易有著無法估量的貢獻。

去年,我在中國開辦了一家歐洲與中國之間獨特的合資項目──上海中國──歐洲國際商學院。它完全是按西方的方針辦的,很大一部份經費是由西方公司提供的。其目的是不但為那些謀求打入世界市場的中國公司,也為那些在中國投資的西方投資者提供高質量的中級經理人員。有必要在更廣泛的戰線上作出類似的努力。我希望歐洲能在中國其他地方設立其他的這類高等教育院校。

歐洲商界應當考慮的另一項有實際意義的活動,就是贊助中國學生去學習歐洲大學的課程,也許還需要到歐洲的公司去實習。這種播種式的投資是有著很大的商業意義的。

我提出的當今的第三個主題是在中國樹立起一個清晰明顯的歐洲形象的必要性。

當然, 中國人對於義大利、法國和英國歷史的瞭解要比他們對於歐洲聯盟的瞭解更多。

我們怎樣去建立歐洲的形象?從長遠來說,只有到中國去,我們才能樹立起形象。假如在中國有一個引人注目的歐洲人網絡,假如在中國有更多的歐洲的投資,雙向貿易達到更高水平,大學之間有更多的交流,在中國有更多的歐洲教育機構,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才能開始認識歐洲是怎樣的。只有在那時我們才能夠在歐洲和中國之間建立起一種長期的關係。

我提出的最後一個主題同歐洲商界有著更直接的和更眼前的關係。沒有你們的參與,歐盟委員會和歐洲各國是無法建立起國際關係的。已經在中國積極活動的商人們,把中國變成了歐盟的第四大市場和第四大商品供應者。隨著中國經濟的繼續發展,它將為歐洲的資本、技術與出口提供一些巨大的機會。

一些證據表明,我們正在失去我們在中國的優勢。美國和日本在那裡的存在已經超過我們。如今,我們在中國的總投資額還不到美國公司或者日本公司在中國的總投資額的一半。

雖說,我們投資的平均規模往往比我們的競爭對手們大一些,可是看來我們正在錯過一些機會。我們在外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中所佔的比重,比我們在其他一些重要的新興市場上的平均比重要低。

因此,我的最終的意思是,我們現在必須通過對眼前的機會表現出更大的興趣去建立起一種長期的關係。我無法告訴商人們向哪裡投資,可是我要說歐洲人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考察中國的情景。

十年後中國將成為許多高技術部門的世界最大的市場。假如我們要在世界市場上繼續生存下去,我們必須在中國成為一個占支配地位的外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