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告別三民主義嗎?

趙自強


本人僅是在學生,見本刊2月份《三民主義之告別年代》一文,深不以為然。就個人的觀點而言,我認為三民主義非建築構成於霸權體系之中以及用以鞏固政權之工具或手段,基於此我們要先了解為何要「認識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乃為中華民國建國之基本原則,做為國家整體建設之指導綱領,自有其「系統性」。此外基於我國是民主國家,所以國民必須尊重憲法原則,更應有所了解,才不愧為中華民國之國民。

三民主義係「開放性」的意識形態,強調理性科學及包容性,非一般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所建立的封閉性意識形態。「主義」係承習我中華民族一貫之道統,包含王道文化、大學八目、天下為公之大同主張及理想,並以八德為出發點,以促進民族意識之提升,進而恢復民族地位。

就民族主義言,主張民族平等,凡我國內民族一律平等,在今日探就族群問題時的台灣,更應體認民族主義之價值,促進島內族群團結,謀求更長遠之道路──「統一中國」。

就民權主義而言,民權主義強調「主權在民」、「政治地位平等」。此外「均權制度」,對於中央之權限及地方者,以「權」之性質加以區分;或屬中央、或地方。在不久前台北市陳市長即因人事、主計、警政、政風等四項人事案和中央有所執異,凸顯「均權制」之可行及必要性。在今日台灣被認定是四小龍中「貪汙榜首」的我們,更要了解中山先生之「權能區分」、「萬能政府」之主張的優越性,即未能落實,又怎能輕言放棄三民主義呢?

再談民生主義:民生主義概以「土地」和「資本」二大問題為其中心,於土地方面:「平均地權」於今日財團炒土地之時,更知其價值所在,因此有人倡「三次土地改革」。平均地權,使大多數土地,不為財團利用。而「耕者有其田」之主張更在政府遷台之後逐一推動了: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等三項重大政策,促使農產品產量提升,增加工商投資,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支持農業,創造了「經濟奇蹟」。「節制私人資本」主張:直接徵稅、分配之社會化,以達到一定之成效,然今日貧富差距漸大,值得執政者重新體認三民主義之民生主義所推動的主張。

在此也要請各位了解中山先生是平凡人,不要「神格化」,亦不要將三民主義視為教條,要發展其成為多元化之包容性學科,是綜合性、跨科際的,不要僅局限「考試」之用,也才不致淪於「為黨宣傳」之工具。

以上是個人的淺見,才疏學淺,請多指正。

趙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