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是這麼說

讀李福鍾先生文章有感

師桐


郭沫若在一篇題為《馬克思進文廟》的文章裡,安排了這兩位中西偉大的思想家的一段對話。在談到經濟問題時,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馬克思答說:「我是既患寡又患不均。」

如果我是馬克思,我會接下去說:「不過你老兄下面接下去的話,『不患貧而患不安』,我是完全同意的。」

人既然非有生活資源活不了,對生活資源你爭我奪可謂自然現象。最早的人類全靠單打獨鬥,後來進步到以家族為單位爭生活資源。再後來進步到以氏族為單位、以民族為單位、以國家為單位,到現在進步到以國家集團為單位。而爭奪的目的也已由最原始的只求溫飽,進步到多多益善,最好能獨霸全世界。於是混亂發生了,而且混亂程度在後冷戰時代更趨激烈。

處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能同意我們賴以生活的資源被掠奪嗎?看看非洲,看看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再回頭看看我們民族這百多年來的歷史,我們能不警惕也會流落到非洲原住民的現況嗎?能不警惕也會像印第安人一樣淪為次等國民嗎?如果中國不夠強大,那次朝鮮戰爭真讓美國打過鴉綠江,李先生,今天中國會是個什麼樣子?你可曾想過嗎?如果真讓印度以邊界未確定為藉口,把中國大片土地霸佔去,那片土地上的中國人今天會過什麼樣的生活?李先生,你想過嗎?如果真讓越南越過邊界來中國搶奪,李先生,你願意去住在中越邊界嗎?所有這些戰爭,中國人並不願意打,只是被迫起而抵抗。難道求活命也是「民族主義」的劣根性?

李先生心目中的民族主義,我不知道是怎麼樣的定義,但我敢肯定中國的民族主義和李先生的有基本上的不同。李先生文中說:「看來不論是侵略者或是被侵略者,是剝削者或是被剝削者,民族主義都是好用不過的,它可以用來團結鞏固內部,箭頭朝外,其代價是打壓內部一切不同的聲音。」中國的民族主義肯定不是如李先生這樣描繪的。中國有幾十個民族,所有的少數民族都有自治區。在自治區裡,國家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文化都是尊重和保護的,保護到所有漢民族都要實行一胎化的時候,少數民族可以不實行一胎化。可以看出,中國的民族政策是要將所有民族團結起來,共同建設這一片屬於大家的土地,使大家都豐衣足食,也把抵禦外侮的責任共同分擔。這一方面,中國所強調的是團結。因為歷史一再證明,分裂的國家最後都被外國所乘。我想,孔子的「不患貧而患不安」所強調的團結意義,中國人是瞭解的。要不,一個有11億人口的國家,不先解決與溫飽密切相聯的團結問題行嗎?像中國這樣的民族政策,能說是民族主義的暴力?

民族主義不是「打壓內部一切不同的聲音」,它只在團結一切的力量,共同保護供我們生存的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生活資源。

這樣的民族主義,正是世界霸權主義所不歡迎的。於是想出了種種藉口,意圖打壓。於是有人權說,有民主說,有各種各樣的以分化為目的說詞。在中國正需要安定團結,力求解決「既患寡又患不均」的時候,要中國遭遇「既患貧又患不安(團結)」的困難。美國的台灣關係法就是赤裸裸的不要中國統一。他們很明白,不讓你統一你就無法團結,不團結你就沒有力量反抗我對你的文的武的侵略。難道我們明知這是陷阱也要向裡面跳?

求生存是人類天生的本性。要生存就要抵抗一切外來的侵略。看看剛打完的中東戰爭,我們能不加倍團結,求得中國的強大嗎?

李先生,民族感情在中國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遺傳來的,中國人的民族感情是多年來患難與共培養出來的,要求中國強大是不願再被欺侮被侵略的心聲。衡諸中國近百年的歷史,衡諸當前世界霸權主義的猖獗,李先生,你不認為你所希望要解決的經濟、政治、教育、社會、環保……等等都須先以中國強大作基礎嗎?◆